2023年12月1日,在习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学校广大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建设美丽中国是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决策。

  2023年12月2~3日,恰逢武汉大学百卅校庆之际,“202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顺利召开。全国多所知名高校、设计院所、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相聚珞珈山,就景观学理论、建设和实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研讨,以期为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北京也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学》期刊共同承办,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协办。会议围绕“多学科协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共设4个特邀报告、11个主旨报告、4个分论坛,就景观学研究的新理念、新趋势、新方法与新实践,探讨了多学科协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机遇、新定位与新范式,以共同促进中国城市科学的繁荣发展。

  12月2日下午,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园林院总工程师兼风景园林发展研究主任白伟岚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王志芳教授的主持下,多所知名高校、设计院所、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专业教学楼报告厅进行本次会议的主旨报告环节。

  11位专家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寒地暖廊建设、公园城市打造、基础设施升级、无障碍环境设计规范与立法、生态的空间逻辑、数字景观规划、滨水景观、山水规划、植物乡土情怀等行业前沿主题,深入探讨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愿景,并介绍了全国各地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成功经验,为线上与线下参会者带来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灵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谭纵波做题为《传统智慧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引发的讨论为出发点,探讨了大规划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结合传统空间利用的智慧,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现状及学科的应对方案,提出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智汇”规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景观系主任吴松涛教授在主旨报告环节做题为《小空间大作为:气候应对视角下寒地暖廊体系实践与思考》报告,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国内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的背景,结合国内外“廊”的气候适应性空间形式,探讨了哈尔滨暖廊的演进历史与实践成果,提出了关于寒地“三暖”体系的学科思考。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资深总景观师高静以《公园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营造中的融合与创新》为题做主旨报告,分享公园城市语境下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场景营造策略。报告以成都高新区铁像文旅环、铁像寺水街二期、大源中央公园等建成项目为案例,探讨公园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营造的多学科协同和多元融合景观设计路径,提出以开放、连接、激活三大场景营造策略,实现边界融合、空间整合和价值聚合。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褚冬竹的主旨报告题为《基础设施的文化性与建筑学的科学性:从对视到交融》。报告基于文化与科学的内涵,紧扣城市基础设施中“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厘清建筑学视角下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性、技术性与文化性三者的动态演进关系,以基础设施“文化生命周期”映射出建筑学参与城市发展的新可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教授的主旨报告题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赋予景观行业的机遇》。报告解读了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条例与各类环境意外伤害法律责任分析,结合国内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践案例,呼吁推进景观设计观念、思路、要求、责任的优化提升,从而促进中国城乡进入设计统筹、关注人文和细节的新阶段。

  北京东方易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李建伟的主旨报告题为《城市生态的空间逻辑》,提出城市生态的问题是空间问题。报告从思考城市生态的新维度出发,将城市的灰色空间理解成“灰色斑块”:灰色斑块填充在生态网络系统中,并最大限度地服从自然系统。同时报告提出,城市设计应以一种友好的方式介入,而不是去破坏隔断。景观设计师应维护好自然的生态,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自然空间结构相结合,让城市在自然生态的框架下生长。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武静教授在题为《数字景观规划》的报告中通过案例研究阐释了大数据、新技术等在规划中的应用。报告从数字景观与景观规划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武静教授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数字化时代景观规划的新机遇和新解决方案。

  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设计院院长季冬兰的主旨报告题为《滨水景观的建设思考》。报告提出,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活力区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是践行生态建设理念的主要途径。她以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常年立足于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视角,总结了水位、驳岸、道路安全、空间肌理、生态等方面的相关滨水设计要点,为未来滨水景观的建设提出了重要参考。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王文奎教授在《山水有道、闽都有福》主旨报告中介绍到,福州作为典型的山水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通过近十年的时间,在山水资源保护利用、城市蓝绿生态空间重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建设了包括绿道和街巷步道在内的休闲慢行系统——“福道”系统。报告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等多个层面,阐述了“福道”系统的设计特色和建设历程,并对城市休闲慢行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后期运营评价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祝遵凌教授以《植物景观的乡土情怀》为题,在主旨报告中提出城市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以当地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建造风土人情浓厚、朴实发展的植物景观。报告介绍了植物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等,强调应该尊重民俗与植物文化,通过设计体现地域特色和乡土风貌,同时提倡化繁为简,通过简约的设计表现形式让使用者在熟悉的场景中体会到舒适感、归属感,并积极探寻优化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风景园林系主任林广思教授的主旨报告题为《风景园林策划:从理论到实践》。报告提出,风景园林策划是指设计师与业主针对项目规模、性质、定位、设计要求等进行论证,在设计开展前对作为设计依据的设计任务书的编制流程及内容进行把控。他从风景园林策划案例研究、城市公园策划项目实践、风景园林策划后的评估与反思三个层面,全面阐述了风景园林策划过程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探讨提出重要参考。

  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学科的学者、行业领袖和研究者,共同探讨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应用,既提供了一个盛大的知识交流平台,也为参与者们搭建了合作与沟通的桥梁。

  衷心感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感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配合!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与分享!感谢大家给予此次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