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朝代都有着独属于他们的风土人情,从何感受?从文人们书写的诗篇中,从乐师们弹奏的音符中,从工匠们制作的器物中,从画师们绘制的画作中。

  如果要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朝代,唐朝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繁华和强大,也因为它的大国气量。

  而宋总是被人诟病的,因为重文轻武,军事力量上的薄弱,使得百姓颠沛流离,而靖康耻更是将王室的尊严践踏在了泥土中。

  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在绘画这一领域,涌现了太多的名家大作,比如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无论是中国绘画史还是世界绘画史,清明上河图都是传世的珍作,人间百态被张择端描绘在绢本之上,成为了艺术长河中璀璨的明星。

  清明上河图重在细节,放大50倍之后,一点一点地仔细端详,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就像那个睡在树下的小哥。

  清明上河图大致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郊外的春色风光,汴河之上的劳作以及街市内的人生百态。

  在郊外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踏青的官员和富家子弟,他们身着锦衣绸缎,被前呼后拥着,目光从他们的身上移过,可以看到寻常百姓。

  他们有的正要去下地劳作,有的则是挑着扁担要去市上叫卖货物,再仔细一看,甚至能发现几个正在乞讨的乞丐。

  三种人三种人生,人生百态由此跃然纸上,人们都在为了自己的事情忙碌着,无暇去顾及旁人。

  走过郊外后便来到了汴河之上,作为大运河,汴河之上船只林立,有正在停泊的,有将要启航的,也有刚刚抵达港口的。

  他们有的满载着货物,有的则是满载着人,工人们也在忙碌着,卸货上货,好不热闹的一副景象。

  在汴河之上有一座桥梁,也是人来人往的,有的人在桥上观景,也有的人或骑马或步行,匆匆走过桥梁,去做他们自己的事情。

  过了桥之后便抵达了东京最繁华的地段,街市之上,有百姓居住于此,也有很多正在沿街叫卖的商贩,有卖包子的,也有卖炊饼的,有卖冷饮的,甚至还有专门帮人刮胡子的人。

  这里的店铺林立,装修风格也不尽相同,简朴还是奢华,看店主的心情,仅仅从画面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那拥挤的人潮,仿佛所有的热闹都历历在目。

  除了这忙碌的人群,还能看到正在约会情郎的女子,即使被旁人看着,她也并没有不自在,甚至还在朝那些人笑着,也不知道她的情郎有没有察觉到。

  这是大致观察之下的清明上河图,而它真正的绝妙之处,在于越放大,越能感受到它对每一个人物的细致刻画。

  在那些不被人察觉到的细微处,张择端也没有选择忽略,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他也不会觉得浪费了笔墨。

  放大50倍之后越发能够感受到他的细致入微,当然也会发现一些比较尴尬的场景。

  就比如在一棵树下,正围坐着一群人,正在交谈着什么,他们应该是在此处乘凉,周围还摆着一些吃食,但他们不是主角,主角是躺在树下的小伙子,不知是喝醉了还是只是在小憩。

  小伙子有一些特立独行,下身只穿了一条红色的短裤,这在保守的古代,可以称得上是奔放大的,但是他周围的朋友都说笑着,仿佛习以为常。

  这倒是打破了我们对于古人一贯的刻板印象,原来古人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束缚自己,他们也会怎么舒服怎么来,周围的人也并不会因此就排斥。

  张择端就这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一点点记录下来,一点点融进自己的画笔中,一点点绘制出来,让他们永恒的定格于此。

  其实清明上河图并不是张择端的心血来潮之作,这样的一幅画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取材和构思。

  早就有专家提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非清明时节的情形,画中有很多赤膊手持蒲扇的人,这种场景不可能出现在清明时候。

  所以这里的清明指的并不是时节,也不是地点,而是在代指当时的太平盛世,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之下,百姓才拥有现如今富饶而又安宁的生活。

  解释了清明之后上河又是什么意思?有的人认为这两个字所代指的是受到天子统治的区域。

  像这样一解释,清明上河图究竟为何而作,又在称颂写什么,我们的心中便有了数。

  张择端应该是接到了皇帝的指令,奉旨创作了清明上河图,用来称颂帝王的功绩。

  但是不管这幅画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他所描绘的百姓的生活是真实的,他展现在众人面前宋朝的繁华是真实的,这幅画作中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经历了朝代更迭世事变迁之后,清明上河图成为了无价的国宝,也成为了研究宋朝历史的要物,他的历史意义和他的文学意义同等重要。

  清明上河图现如今存放在故宫博物院中,作为张择端为数不多传世的珍品,被精心地呵护着,不会随意地展示出来。

  正是这些流传下来的画作,联系着我们和我们的先祖,我们透过画卷去眺望他们,与画中的他们对视,也算是一种意义上的传承。

  人当然会消失,但是物品就会被长久地保留,纪念着那些曾经来过的人,就像这清明上河图,宋朝曾经的风采被它记录下来,这也就是它存在的意义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