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青砖灰瓦、闲静雅致;文明实践所统筹资源,惠及百姓……漫步东城,处处能够感受到城市文明的浸润。精准对标新时代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新要求,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城区创建方向,
北京钟楼、鼓楼自元代便已创立,位于中轴线北端,距今已有七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它们前后纵置、互相衬托着矗立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是扼守“紫禁后护”的重要城市地标,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城市报时楼。
近年来,东城区开展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通过第五立面修缮、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市政设施优化、街巷建筑立面恢复等一系列举措,改善民居功能、重塑老城风貌。
其中,第五立面修缮是整治提升项目的重中之重,主要围绕“色彩整治”“屋顶整治”两大工程展开,最终形成整体风貌协调统一的第五立面风貌。坐落在铃铛胡同2号院门口的门楼,整治前木质结构腐朽、瓦面碎裂脱落、檐椽缺失,门楼腿子的部分砖存在糟朽的现象。对于门楼屋顶部分,更换了腐朽的檐椽、飞椽、望板、连檐,修复了木质结构,替换了瓦口破损的瓦件;对于门楼腿子的修缮,则采用“剔凿挖补”工艺,保留了建筑的历史感。鼓楼东大街283号的三家商铺共用合瓦勾连搭屋顶,墨绿色窗格,搭配拱形门洞,是保存为数不多的传统建筑,通过修缮,恢复了原有的勾连搭形式合瓦屋面,外立面破损的青砖被修复,并进行勾缝美化,还原青砖外立面的古朴大气。
除第五立面整治提升外,公共空间市政改造也是整治提升项目的重要一环。2022年以来,东城区先后两期连续开展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鼓楼东大街全长1080米的景观环境、公共空间市政设施进行改造。以“京潮流转、后市长街”为定位,努力打造“闹街静巷、鼓韵共赏”,具有老北京特色和鼓东印记的文化街道。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对现有的电车、路灯、交通监控、公安监控、指路牌等杆体进行整合敷设,对沿街各类电力、通信线缆进行梳理、隐藏,将破损及影响通行的墙地箱进行迁改,重新铺设市政道路并完善坡道、隐形井盖等无障碍设施,为市民群众绿色交通出行提供了良好的设施环境。针对铃铛胡同公共空间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居民的实际需求,东城区优化片区供电网络架构,区域内的老式大型电箱尽量入地入户,并进行小型化、隐形化、景观化的“三化”处理,墙地电箱、电表同步减量合并,改移安装;梳理胡同内的杂乱“飞线”,对电力架空线开展入地,并将安防、交通探头及各类标牌杆体整合敷设,优化杆体综合功能,实现“多杆合一”。
随着钟鼓楼周边街巷、院落系统综合治理完毕,东城区北中轴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完工,曾经平缓开阔、整洁清朗的老城风貌得到恢复。
东直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由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处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10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成。其中,东直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坐落于东中街40号元嘉国际公寓二层,是面向地区党组织、群团组织、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和党员群众开放使用的共享空间,使用面积约1700平方米,分为“综合办公区”和“文娱活动区”两大主体功能区。其中“文娱活动区”设有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科普室、亲子室、音乐室、舞蹈室、多功能厅、瑜伽室、乒乓球室等9个独立活动空间,供地区各类团队志愿服务和活动。
今年以来,东城区制定印发《2023年东城区“文明实践进万家”系列活动方案》,以“四个一”为重要抓手,推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长效化。东直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响应,探索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建联席会,将辖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以及文明社区等18家单位吸纳进来,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首创大厦作为首都文明单位和东直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建联席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助两会 雷锋精神代代传”、“我认领 我服务”路口文明引导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驻区武警部队合作共建,定期开展慰问,工体社区“兵妈妈拥军队”时常走入军营送去关怀和温暖,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为社区老人进行义务理发,连续多年参与街道百姓宣讲、朗诵大会等各项活动,共同促进军民深度融合与发展。
文明生活不仅成为老城区的内在气质,更成为东城市民的生活底色。近年来,东城区全面做实、做深、做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文明实践引领新风尚,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5类重点工作,打造17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未来,东城区将继续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重要特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更加深入抓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更加有效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加速“崇文争先”,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全力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铸精神文明之魂,扬时代文明新风,奋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