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4日消息:青砖灰瓦,飞檐画栋,趟栊矮墙,曲径回廊,庭园院落,这些都是西关文化的典型特征。如今,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这些充满西关古韵的画面在文化公园内悄然呈现。记者昨日获悉,文化公园从3月份启动园内场馆设施和绿化景点的大规模改造,修旧如旧,体现西关文化特色。据悉,目前已经花费近200万元改造完成7个景点并对外开放,年底前将完成另外12处景点改造建设。
在园内游走,虽然有多处围蔽,但开放的绿地空间明显比从前多出许多,移步异景,令人目不暇接。
“荔枝女景点以前是围在办公区墙里面的,现在开辟出来,加了雕塑和石凳,又给街坊多了一处歇脚地方。”每天都到文化公园锻炼身体的王先生对公园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了如指掌。他感觉,正在改造的文化公园增加了很多园道、亭廊等便民设施,比以前更加人性化,而且每处景点都可见匠心。
文化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规模改造行动始于今年3月份。目前,已经花费近200万元改造完成7个景点并陆续对外开放,年底前还将陆续改造完成另外12处景点。
她称,文化公园上世纪50年代建园时,园内场馆设施风格不统一,以展览中心为代表的上世纪80年代建筑似乎特色也不明显,本次改造终于定准基调,就是本着修旧如旧原则,突出营造文化公园浓郁的西关韵味。此外,改造还本着公园免费开放后更加便民的考虑,把办公区空间尽量压缩,让地于绿化布景,并把原先用绿篱封闭的绿地做开放型改造,布设园道、长椅、健身设施等,让原先只“中看”的绿地变得“中用”。据悉,七处完成改造的景点中,“品绿”等至少四处景点将封闭绿地改为开放型绿地新设计。
另据透露,园内经常承办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台将加建雨篷,升级音响设备,新增100多个座椅,预计今年十一前对外开放。
从1956年即落户文化公园的“中秋灯会”,以“千盏花灯、百万观众”传为美谈。今年中秋将至,又逢公园免费开放,如此热闹的传统活动收不收费备受关注。
文化公园有关工作人员称,按照以往经验,活动期间将有数以万计游客进园,如果不加以收费限制,恐怕影响到赏灯环境,治安问题也值得担忧。目前,园方已经将收费申请上报待批。
自从广州市属公园7月1日免费开放后,荔湾湖、东山湖、流花湖“三湖”公园又爆出有意拆墙献绿,引发市属九大公园拆墙猜想。
昨日,文化公园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未收到文化公园拆墙通知,但为配合公园免费开放,尽量还绿地于民的思路,文化公园关停了园内两处儿童游乐场。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内两处儿童游乐场正在拆除游乐设施,将结合此次大规模升级改造变身园道。
该景点位于公园中心广场西侧,是从广州人喝功夫茶、叹早茶习俗为创作灵感发展而来。
景点占地不过460平方米,却将茶壶小品、六角木亭、平台、汀步、地形、绿化等诸多造园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优雅舒适、品位高雅的园林环境。在营造过程中,园方充分考虑了原有木棉、蒲葵、荷花玉兰等高大乔木形成的半隐蔽环境,配置了大量孔雀竹芋、白掌等高档荫生植物,选用了变叶木、造型簕杜鹃、造型小叶榕等观叶造型植物以及金英花、凤尾花等新观花品种,融观景、休憩、科普于一体。“品绿”开放以来,稳居群众最爱摄影景点排行榜榜首。
该景点通过巧妙的借景,将画苑和艺庐浓浓的书画艺术氛围融入到园林景观中。景点内雅致的墨砚池、竹简小品与极富特色的草书相映成景,大气的四角木亭、精致的趟栊和西关矮墙,则将西关文化和公园文化底蕴巧妙融合在一起。
绿树掩映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的仿古门窗“西关苑”原为第七展览馆,此次改造加建牌坊、山墙、草尾花等。
景点外墙面贴仿古青砖片,内廊墙面还设置了花岗岩画框,展示公园的一些名人字画作品,行走期间,既可赏中庭小桥流水之景,又可读名人名家之作,尤其惬意。
该景点位于文化长廊南端一侧,高挑、端庄的汉白玉荔枝女雕像与岭南佳景浮雕互相映衬。
这个景观展现了岭南独特的地域风貌,荔枝成熟季节,勤劳善良的荔枝女背筐采摘果实,劳动的美丽自然溢出。该景点增加绿化面积约200平方米,给游人提供了更多的休憩空间。不仅如此,“荔枝女”的构件均来自公园原有建筑瑰宝“园中院”,融会了羊城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体现出公园“文”字这个主题,也部分重现了园中院当年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