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油路灯到LED节能灯,从简单的铁三脚架到造型各异的彩灯,100多年来,城市路灯的不断变化,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近日,市城管委照明监管中心组织开展“蓉城掌灯人·童心向阳”照明监管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活动,30多名小朋友和家长来到城市照明智慧平台,听工作人员讲述成都路灯的前世今生,并通过模拟体验、互动分享、路灯DIY等方式,开启城市照明探索之旅。

  成都最早的路灯是什么样呢?答案要追溯到1902年,当时的警局为了加强治安管理,在成都的四城门洞口及街道、街角处栽立木桩,挂上四方形玻璃的菜油灯,这就是成都最早的路灯,也被称为“警灯”。每天傍晚时分,更夫一手提盛装油壶的长形竹篮,一手提一米高的矮木凳,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到各街口点灯,黎明时熄灯。

  1924年,成都市区开始用电灯作街巷照明,在督院街、南打金街、走马街一共安装电灯17盏,但当时的照明效果有限,就算全部打开,整条街道还是一片昏黄。直到1952年底,成都路灯才基本达到了有路就有灯。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到1983年时,路灯总数已达10031盏,跨入全国21个万灯城市行列。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成都东西主干道、一二环路等城市重点改扩建项目全面铺开,成都路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全市路灯总数突破13000盏。2000年以后,伴随着LED灯等新光源的试点应用,路灯变得更加绿色环保。如今,成都市主城区的市管范围路灯已达到15万余盏,智慧照明功能的应用更是提高了城市照明的服务质量。

  “路灯每天几点钟开启啊?”“是工人叔叔在现场开启的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解答。

  “我们的路灯是根据自然光照度进行启闭的,没有固定时间。”工作人员拿出照度监测仪器,让孩子们现场体验了照度监测,感受不同地方光照度的不同,“比如冬天的时候,天黑得早,我们可能6点过就亮灯了,但夏天白天时间长,开启时间就可能延长到8点左右。”听取路灯启闭的原理后,在城市照明模型沙盘上,孩子们还亲身体验了如何通过智能控制设备实现路灯的远程“一键启闭”,纷纷惊叹于远程遥控的智能,“太酷了,原来我们城市里的路灯这么‘聪明’!”

  据了解,该项活动于2023年启动,已圆满举办4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向青少年和市民宣传城市照明管理工作,引导少年儿童爱护公共设施,增强绿色节能意识,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共享幸福美好生活。”中心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