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全国范围内的集体降温让不少人开始了新一轮抗寒采购。而被添加到购物车里的御寒装备中,电热毯的销量增速格外显著。据美团闪购介绍,仅广东地区,在12月15日到19日的电热毯销量就环比增长384%。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电热毯时发现,时下的电热毯变了:不光可以用按钮开关自由调节温度,还出现了石墨烯、水暖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奇”材质,甚至还增加了“智能”元素。难道在AGI时代,一张小小的电热毯也要乘“智能”的东风了?
今年入冬后,北漂糖糖就迅速入手了一款9档开关、恒温可调节的电热毯。“别看屋里有暖气、有空调,但是睡觉的时候,还是手脚冰凉,很久都暖不过来。”糖糖说,“有了电热毯,首先就是不用钻冰被窝了,再就是早上睡醒,脚也是暖的。”
不过,如何选购电热毯成了让消费者们头疼的问题。糖糖选购电热毯时也一度很纠结:便宜的电热毯30元就能买一条,贵的电热毯却要2000多元。不只是因为悬殊的价格令人迷惑,厂家主打的各种材质和功能更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目前,市面上有传统电热毯、水暖毯、石墨烯电热毯和碳纳米管电暖毯这4大类型,因材料的不同,价格上也是水涨船高。有生活自媒体对市面上不同材质的电热毯进行多维对比后发现,电热毯并非价格越高就越好。
一般来说,电热毯通常是用电线或者碳纤维等材料编织而成,可以铺在床上或者盖在身上,并且还有调节温度或者定时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热度和时间。但近年来,电热毯行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智能化、个性化设计,在制作工艺、材料、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
例如,一些品牌的电热毯配备智能温控系统、远程控制功能和安全保护机制,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还有的品牌甚至将搭载鸿蒙OS作为卖点,增加了对消费者“追新追奇”的吸引力。当然,如果你以为智能电热毯能像ChatGPT一样跟你聊天,那现在还是不可能的。
根据相关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市场的电热毯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完全融合。具体的技术应用还是落地在电热毯的温度控制方面——通过自控程序实现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或是进行远程控制,并且选择不同的热或冷的温度;此外,还可以根据人体需要的温度调节和控制,从而更加节能。
也有品牌尝试为“智能”电热毯加入自动除螨、自动烘干等功能,甚至有的还有红外理疗养生功能,让人不禁感叹:生产家用电器厂商们都有一颗做保健品的心。
电热毯作为一年只拿出来用两个月的家用电器,不光产品销售的窗口期比较短,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消费者在价格、功能、材质等产品维度之外,更纠结的是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品牌。
惊蛰研究所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以销量进行排序时,彩虹品牌的电热毯排名更靠前。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彩虹集团在2022年时因为电热毯出口欧洲的暴增,与星徽股份、罗莱生活、奥佳华等成为了投资市场上的电热毯概念热股。然而即便是“电热毯卖爆欧洲”的情况下,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未见有明显增长,甚至还有下降。
奥佳华2022年的营收为60.24亿元,同比下滑24.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减少77.74%;罗莱生活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3.14亿元,同比下降7.75%,实现归母净利润5.74亿元,同比下降19.59%。不过,奥佳华与罗莱生活都未披露电热毯相关的实际营收数据。
2022年彩虹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66万元,同比下降14.62%。财报显示,公司包含电热毯的家用柔性取暖产品营收7.40亿元,同比增长6.37%;毛利率46.33%,同比增加0.02%。此外,公司产品出口收入200.98万元。由此可见,彩虹集团出口业务具体到电热毯产品占比不多。
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电热毯专业委员会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曾明确提到,电热毯是相对小众的产业。而据百谏方略研究统计,全球电热毯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2023年全球电热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9.1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99.5亿元。
对于这个不足百亿的市场来说,要增长发展,除了创新之外,还要解决品控的问题。
曾有媒体报道,“美的”电热毯停产了4年,竟还有网店在卖,还有“波司登”“格力”这样从未生产过电热毯的企业,网上也有其同品牌的电热毯在售。同时,像南极人、红豆、富安娜等品牌虽为大众所知,但早已走上了品牌授权(贴牌生产)之路,其中的产品就包括了电热毯。
根据《南方周末》报道,曾经的保暖内衣四大品牌: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都放弃了自己的生产线,改用品牌授权商的经营模式。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仅南极人这一个品牌的电商合作供应商就有985家,合作经销商4321家,授权店铺有5559家,而且其早就舍弃了自己的所有生产线,电热毯产品等均为品牌授权方的代工厂生产,因此产品质量就很难有统一的品控管理。
据媒体《消费者报道》分析数据显示,国家、省市级监管部门在2021-2023这3年内共抽检1335批次电热毯产品,其中459批次不达标,涉及彩阳、荣事达、俞兆林等标称品牌或相关生产厂家,不达标项目主要为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标志和说明、非正常工作等。
根据监管部门网站显示的结果来看,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的不达标情况最严重,高达284批次不达标,占比28.6%。例如电源软线的横截面积小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过热受损,引起火灾及触电危险;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发生绝缘老化、漏电等事故。
而漏电、自燃等问题,也在黑猫投诉等平台的投诉信息中有所体现。有网友点评:我只想拿你取暖,你却想取我狗命?此外,“智能”电热毯无法实现“智能功能”的投诉也多有出现。
虽然是“小众”生意,但固定的季节性需求,让中国电热毯拥有了成熟市场。甚至在2022年,中国的电热毯还成为欧洲的热销品,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在2022年电暖器、电热毯品类对欧洲出口额逆势增长,1月至7月累计出口额分别达到4.9亿美元和3340万美元,合计约36亿元人民币,其中电热毯的增速达到97%;仅7月,欧盟27国进口我国电热毯就高达129万条,环比增长近150%。
英国《每日邮报》算过一笔账:一条额定功率100瓦的电热毯开一整晚(8小时)所需电费仅为0.42英镑(约3.8元人民币),远低于开暖气的价格。同时,国内某厂家外贸经理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电热毯一件的价格仅几十欧元——用电成本低、产品客单价又低,这成了国内电热毯在欧洲备受青睐的主要因素。
不过稍微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市场才是中国电热毯的“榜一大哥”——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前八个月进口中国电热毯的数量是整个欧洲的两倍还多。而这种热销的态势也一直持续到了2023年。
从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来看,国产电热毯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依然面对不少挑战,但通过“电热毯出海”的偶发性事件,行业也看到了规模增长的新路径。
首先需要整合统一的行业规范。当消费者选购电热毯时,往往会有“不知道选择什么牌子”的困惑。同时,根据各地监督局公布的检测数据和消费者投诉情况也能看到,产品的质量是制约这一品类规模增长的因素之一。而这些,与行业目前“缺乏集中的品牌效应、整体规模尚小、产品品控较差”有关。通过整合行业规范、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能够解决终端市场对产品质量的担忧,为行业规模增长打好基础。
其次是因地制宜,探索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经营策划。目前,国内电热毯产品的创新集中在新材料、新功能、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彩虹牌电热毯就可智能监测用户的睡眠数据及体征状态。但作为季节性以及强地域因素影响产品,其市场规模的增长必然受到制约。
如何解决“电热毯只能冬天卖”的问题?一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域的温湿度变化特点,打造不同特点的产品,丰富产品层次;二是利用全球季节差赚取“反季节收入”,比如北半球夏季的时候向南半球销售电热毯产品,不只是扩大本土市场规模,也向全球探索更大的市场规模。
三是开发节电产品。2023年以来随着冬季取暖成本的持续增高,每年冬天“取暖器耗电”的新闻都会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们关于“取暖贵”的话题讨论。欧洲的用电成本也不断攀升。据媒体报道,意大利电价已达到3元人民币/度,因此欧洲对于保暖产品的需求开始偏向于“无电产品”,所以怎样做到“更省电”也是电热毯产品未来打开全新市场的一个落脚点。
至于“智能电热毯”,目前一些国产品牌已经可以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进行语音控制以及App远程预约定时等功能,但也仅此而已。不过,人还是应该有梦想的,说不定在未来某天,OpenAI或者Gemini就能给你一个讲睡前故事助眠的AI电热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