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盐南高新区与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深化合作办学,盐城市日月路小学成为市一小教育集团成员校,选调市一小教师许兵至日月路小学任校长。日月路小学教改之路由此展开。即日起,本报将从六个维度报道该校教育改革成效,全方位展现一所薄弱校如何提档升级为所在区域窗口学校。
“双减”以来,如何教?怎么学?成为各地各校教育教学的重点所在。盐城市日月路小学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逐步优化课程体系,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该校密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自然个性生长,不断开发和完善课程体系,促使“五育融合”迸发教育活力,构建具有基础性、拓展性、定制性三维度特点的“明”课程体系,着力走向品牌建设之路。
“打起来,打起来!哇,赢了!”“加油啊,僵持不下了。”3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日月路小学西校区六(1)班教室,一场“斗竹节人”大赛正在班级如火如荼地上演。有的孩子正沉浸“战斗”兴奋不已,有的孩子抱团观战连连叫好,还有的孩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原来,六年级教材中《竹节人》一课提及传统玩具竹节人,该班语文老师为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让课堂“活起来”,课前引导孩子们预习课文,自己动手制作竹节人,课后则留时间在班级里举办了一场“斗竹节人”大赛。
该校西校区教务处副主任、语文老师祁静告诉记者,语文学科方面,低年级注重趣味性,中高年级则注重实践性,“根据不同学龄段孩子的能力,结合课本内容,不断翻新作业花样,对孩子而言,作业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期待。”
令孩子们充满期待的不仅是语文学科,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课堂也是备受欢迎。
记者获悉,为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基础课堂变革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课堂,日月路小学针对本校实际架构“基础性”维度框架,一方面加强课程内容与孩子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联系,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经验,习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敢于改变传统课堂现状,倡导孩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基础学科之间的壁垒由此被打破,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基础课程互融互通,呈现跨学科融合发展趋势。
与基础课程相对应的是特色课程。日月路小学特色课程的特点是“寻求共性与个性并存”,与该校“明”课程体系“拓展性”维度一脉相承。
“孩子们,这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作品中有27个不同的‘之’字,请大家一一找出,并勾出喜欢的字。”3月13日14时许,日月路小学东校区五(7)班的户外书法课在“兰亭序伞影”下有序开展,孩子们认真观察比较,提笔勾描轮廓,课堂氛围融洽。
“兰亭序伞影”是该校书法景致的一部分,漫步日月路小学校园,景观小品、一廊一柱处处氤氲浓浓墨香。2012年,书法(写字)成为该校特色课程,自此走出一条书法特色教育办学之路。该校紧扣“日”“月”二字,精心布局设计“日月如梭”“日新月异”“日积月累”“日省月修” 四个书法环境文化板块。“兰亭序伞影”“鹅池”“砚池”“明立方”等创意景观与环境文化板块虚实相生,“一轩二斋”“一坊一廊”不仅为日常书法教学提供场域,也为展示师生书法作品提供秀场。
该校书法教研组组长王舒告诉记者,书法课程既是本校特色课程,又是该校基础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孩子们在一、二年级接受硬笔书法系统训练,三至六年级接受软笔书法系统训练,“经过六年系统规范的书法练习,孩子们经过磨炼意志,修身养性,不仅对字的结构和作品的整体布局有构思,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而且会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师而言,同样因此获益。”王舒说。
3月16日下午,该校一年级孩子们正在上音乐课。日月路小学的音乐课采用两节课连上的方式,孩子们根据个性需要,自主选择民族乐器课程,或音乐教材课程。
该校音乐教研组组长刘祥告诉记者,为陶冶情操,让孩子们在民乐声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培育更多优秀民乐小苗子,2022年9月起,扬琴、古筝、唢呐、笙、中阮、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课程正式走进一年级课堂,孩子们可根据喜好选择乐器学习,实现特色课程学习的“定制”。
记者了解到,该校特色课程还涵盖了音、体、美、编程等多个学科。所遵循的原则依然是“寻求共性与个性并存”,培养共性让孩子对特色课程有所掌握,塑造个性则根据孩子个体的不同,尝试使其成为特长。
与“明”课程体系相伴随的,是该校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多元评价。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让每一个日月娃都拥有优秀的德行、良好的习惯、劳动的热情,在六年级毕业时掌握一项体育爱好、一项文艺爱好、一项体艺特长。”“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日月路小学校长许兵告诉记者,该校研制《盐城市日月路小学日月少年素养报告书》,从“必备品格”“善于学习”“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劳动创造”五个方面对孩子们实施评价,坚持“过程与结果兼重、全面与特长兼容、自评与他评兼顾”的评价体系,在学期即将结束、学校组织的“绿色评价嘉年华”活动中,促进每一位孩子多元、丰富成长。
“‘明’课程从策划建构到组织实施,每一位学科老师都投身其中,定计划、编教材、做设计、写评价等,成了三维课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实践者。”许兵说,该校课程体系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课程内容从单个走向系列整组、课程选择从单一走向双向互选、课程融合从单科走向多科联结,而转变的方向始终站在“今日课程面向未来世界的儿童”这个起点。
“好的教育,就是努力创设适合儿童生命成长的时空,为儿童的主动发展寻支点、搭支架,构建未来。”许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