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18年度“最美的书”评选揭晓, 20家出版社的25种图书荣膺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2019年度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报名工作始于今年6月,共收到参评图书326种,541册。经过全体评委两轮投票,于11月10日产生了本年度的25种“最美的书”。
“最美的书”创立于2003年,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书籍设计年度评选活动。十多年来,“最美的书”评委会受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主办机构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的委托,邀请海内外顶尖的书籍设计师担任评委,评选和推荐当年度来自中国的“最美的书”并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次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十多年来,先后有15批321种来自中国的“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有19种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的奖项,其中2项获金奖。
十多年来,“最美的书”评审一直注重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书籍设计对于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设计风格与适宜手感的和谐统一,以及作为设计重要元素的技术手段的运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倡导与积累,“最美的书”的理念已日益为中国的出版界和设计界所接受。
受“最美的书”评委会聘请,日本设计师松田行正先生(Mr. Yukimasa Matsuda),德国设计师康斯坦兹伯纳女士(Ms. Konstanze Berner),中国北京设计师刘晓翔先生、张志伟先生,中国广东设计师洪卫先生和中国台湾设计师黄永松先生一起担任本年度“最美的书”特邀评委。
评语:书籍的雅灰色调及使用的富有肌理感的纸张,与陶艺家的作品风格非常和谐,无色压凹的书名需要读者仔细寻找,形成内敛的风格。护封的凹凸感使人联想到陶器的制作流程,也使读者对内容有了期待和阅读欲望。书籍内容以图片为主,疏朗的版面留白控制着阅读的节奏,主次分明,衬托出作者的陶艺作品。
正方形的书籍预示了纸上空间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本书通过中日韩三国建筑设计师与书籍设计师的对话和设计作品展示,由平面设计师在纸张的空间里,体现建筑中和纸张上对 “场”的驾驭、理解和设计过程,排版上文字的差距拉的很开,或纵排或横排、忽大忽小与45斜拍,体现了不同的创造理念、空间意识与不同体例的编排逻辑。纸张材质柔软,文字内容和建筑般的设计理念在由厚度形成的立方体中交错,中、英、日、韩四国文字,排版形式多种多样。
本书使用木盒,外表类似一个物件。打开盒子图书色彩搭配非常别致、新颖、悦目。有书有本,为当下的流行方式。图书内的附图设计精美,使用特别纸张,大小尺寸适中,值得称道的是设计师对书中的注解使用红色,与主文搭配色彩雅致。
书籍设计用色极具现代感,配合抽象的几何图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富有青春气息。书籍的每一部分内容都采用双对比色来组合,在书籍的切口处极易辨识,方便读者的阅读检索。书籍形态小而厚实,手感适中,适合阅读。
手工制作的封面纸张,呈现出符合书籍主题的水波纹,凹凸的肌理增加了书籍的质朴感。简洁的文字信息点缀在书脊上,方便从书柜中查找。内文采用朴素的灰蓝专色,用最节制的设计元素,构成了雅致并充满节奏变化的版面。平静雅致的整体风格将读者带入了充满神秘感的海洋世界。
封面上凹凸斑驳的字迹与充满质感的纸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书脊装订手法简洁实用,质朴的棉线符合本书调性。不同颜色与质感的内文纸张,区别出书籍的内容:海子的诗用橙色,代表着阳光与大地。韦尔乔的画用白色,代表着苍白与压抑。当二人相遇,便沉入土里(土色)。切口采用先切齐后折叠的骑马钉装订方式,别具匠心。
全面记录面部速写的过程。图片采用镜像效果、并利用蒙太奇手法多角度体现主体,增加了阅读乐趣。筒子装具有视觉连贯性。
书籍整体形态呈瘦长型,第一眼感觉像一个具有未来感的盒子,长宽比例很舒服,书的重量感让读者没有意外。白色的护封点缀黑色的数字,清晰的传递出画廊的历史。内文柔软的纸张区别于以往画册的材料,增加了翻阅的舒适感。信息量巨大,但版面处理井然有序,节奏适中,整体设计风格简洁宁静。
该书为科技类图书,护封采用模切的工艺及浅粉色调让人联想到花瓣。贯穿书籍封面及内文的粉色配合具有节奏感的版面设计,以及点睛之笔的两条彩色丝带与内页正中的两页亮黄色版面形成呼应,点缀出了茶花花蕊的黄色。本设计以少胜多,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茶花的世界。书中图表的设计既延伸了信息的可读性,又丰富了设计的形式语言。
处处呈现出飞鸟的痕迹。以两个线条贯穿全文代表飞鸟的飞行轨迹,也代表着两位翻译家的作品版本。本设计颇具诗意,材质轻巧,契合飞鸟的意象又不露声色。
这是一套适合阅读的低成本图书。设计师在设计与使用纸张上力求简约明了,封面的压凹图案呈现作者家乡不同景色,纹路,反映水、稻田、房子、麦浪等视觉符号。封面黑色文字上下排列,设计独特。翻阅图书内容,版心设计,页边距较大。一行不超30个字,一页行数控制在24行以内而益于阅读。评委赞赏设计师对这种低成本图书设计的尝试。
该书通过触摸汉字字形的源流变化,并联系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盲人顺畅地感知文字,阅读其中内容。书籍封面设计采用黄色与黑色,看上去感觉比较厚重,实际却很轻巧。内页盲文字体触摸感强,并反应出盲文字体的演变过程。同时为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特别配以文字与盲文对照,文字也可触摸。本书整体设计简洁明了,视觉效果突出。
色彩构造与文字处理仿佛在云上一般,封面切口混然一体,工艺精湛。若再轻巧些会更好。
设计与内容完美统一,对于难度较高的年谱设计很难得。本设计用线装巧妙勾勒出“高”字,平添一份文艺的色彩。内文以时间为脉络,版式严谨,留白空灵,表现的中国意象与本书主人公高二适的事业相符。纸张选择精妙轻巧,函套上的主人公签名位置巧妙而不动声色。以主人公的书法为书衣,设计恰到好处。
本书分主副两册,主册介绍市井名目繁多的行当;副册设计也可圈可点,它用漫画形式表示从事行业的人,人从事的行当则用经折装表现。经折装正面为画面,后面是记录这些市井百行从业人和他们的语言,颇具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市井里的中国也是人类的中国。
设计处处显示真情,用老店铺包点心的粗陋纸张并和打毛边,表现逐渐消失的民间老行当百业,有朦胧之美。采取古老而民间的装订方式,页码设置奇特。内文的文字与大图片使用不同材质来表现,丰富了视觉语言。黑白图片印在粗陋纸张上,产生古老斑驳的意向,仿佛显示了新百业皆源自老行当。
本书设计书盒压印与封面烫白结合,组合出汉字“书籍设计”与英文“book design”,汉字压凹英文烫白,天头滚黑色视觉效果新奇,反应出中国书籍设计师在装帧与驾驭材质上的创新。图书的文本设计也十分独特,文字图片恰当均匀。很好的反应出338件优秀作品的内容,由于该次展览全场大奖的空缺,本书在设计上也做出独具匠心的表达。展品的设计与陈述具备信息量大与趣味性强的特点。书口有间隔但分布不均匀的毛边是对各类获奖作品进行分类,同时将整书带到细腻、优雅、平和、中正的阅读语境。正文采用不同纸质材料,印刷精美。
这本影像集共收入便形鸟(类似鸟形的鸟类粪便照片)66幅,从外表看比较平常,然而翻开后就会发现该书分为三个独特的部分:第一部分为《便形鸟影像》,各种照片黑白色,真实又朦胧,设计师有意识的淡化了照片的清晰度,对图片的拍摄信息有详细陈述;第二部分《便形鸟图谱》为彩色,有文字描述,一些图片可以两边扩展,图案精美;第三部分为《便形鸟揭秘》,为防止读者产生不适设计有专门的封条,打开后才能把谜底揭开,呈现各种现实的鸟粪。作者脑洞大开,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污物想象成鸟,视觉语言上用照片从黑白到彩色的演变过程来体现编辑设计的结构,是该书获得评委认可的重要原因。
有趣诙谐,内容与设计混然一体,将日常生活中一个如此不堪的恶习描述的淋漓尽致,尽显年轻设计师的活力和精良用心。
整体设计既有浓浓的民间味道,又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审美。原汁原味的民间刺绣构成了书籍的章节页,也丰富了书籍的结构,给读者带来了惊喜。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文字版面质朴无华,适合静心阅读。封面采用手工剪裁的织物,和书名相呼应。
从外表看比较特别,使用吸铁石作为书的封套,黑色为主体色。三本书书脊完全一致,书口分为毛、平、参差不齐三种风格,在书口和天头、地脚之间轮换。本设计手感舒适,书内的照片也为黑色,视觉感受比较统一。
设计颇具手工感,纸质柔软与打毛边完美契合却不做作,完全与主题相符。纸的色彩贴合敦煌印象。书脊采用不完全模切,外形恰似石窟洞,撕下后露出了书名,是一个巧妙的设计。
细节有镜头感、代入感。序言纸张材质装帧均很奇特,色彩仿西藏经幡,又好似全书内容的分隔,与中间隔页呼应。以彩色照片收尾,视觉富于变化、不单调。
蓝色与紫色的交织构成了这本双册姊妹书的节奏变化。此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充满艺术感和神秘感的插图,强化了诗的意境。手感舒适的小开本非常适合这本诗集,使读者的阅读轻松惬意。
积作者40年实践与研究的经验,就书籍设计观念进行全新的诠释与设计方法论的系统陈述。本书侧重教学内容,知识信息丰富,收入东西方设计的各种理念和做书方法。设计师在写作和设计中倾注心血与情感,考虑到此书主要是普通学生学习使用,故其书籍设计简明易懂,没有太多的工艺。值得称道的一个方面是该书虽然是简单的平装,适度的宽度却适合学生平铺翻阅,非常舒展。本书颜色以红色为主辅以一定的留白衬托。配有印刷排字级数表十分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