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刷一新的泷水塘社区东风二小区。 本报记者 刘宣彤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通讯员 曾永洪 摄
南箐坝公园让市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紫艺社区共美家园新时代幸福食堂便民利民惠民,小庙街立体停车场缓解市中心停车压力……走进玉溪市红塔区的大街小巷,可见各个民生项目正加速推进,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更新指数不断被转化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红塔区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紫艺社区成为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一,红塔区泷水塘片区被住建部列为全国联系点……近年来,红塔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各环节,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沿着晋红高速公路出口行驶约5分钟,南箐坝公园便映入眼帘。南箐坝公园原为南坝水库。2021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南坝水库原有的农业灌溉功能丧失,水库汇水面积逐渐减小,降为小坝塘。今年以来,随着城市中轴线项目的启动,南箐坝公园成为了轴线上重要节点。公园由云南活发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近700万元、占地面积76.2亩,建成后,这里将有8个休憩活动广场、五人制足球场、露营地、钓鱼平台、景观台等。
“公园以前是集团租用的厂区,坝塘区域杂树杂草丛生,只有一条土路便道,下雨天坑坑洼洼。”活发集团南箐坝项目责任人李建佳介绍,近些年,玉溪市、红塔区党委和政府十分支持集团工作,集团努力做一些惠民实事,回馈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帮助。目前公园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大部分休闲娱乐设施已投入使用。
在李棋街道康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共筑人民之城、幸福之城的美好画面正在上演。
康井社区村组内有东西向规划西横八路穿过,下戴井小组周边已建成兰溪瑞园、兰溪湖畔等9个住宅小区,但业态低端、道路坑洼、环境杂乱,与城市社区不和谐。近日,红塔区启动李棋街道康井社区下戴井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及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改造工作得到康井社区及下戴井小组和居民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社区和村组将自筹约25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绿化美化等项目实施。
同样,得益于多方力量的合力推进,红塔大道高速路出口及凤凰加油站路段交会处新建了人行道。这里是昆玉高速公路车辆出入红塔区主城区的交通干道,通行车辆多,人流量大,因历史遗留问题,之前未建人行道,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人行道的建成消除了长期以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市民为之拍手称赞。
凤凰街道紫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11年。“2023年8月,红塔区对社区管辖面积进行重新规划调整,调整后,社区现有9个居民小组约6500名居民。”凤凰街道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心主任张霖介绍,紫艺社区共美家园小区改造项目中,街道提前谋划,主动问需于民,拆除临违建筑,腾挪空间,整合盘活片区内空闲地,用于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停车场等便民设施。通过改造,划定停车位869个,新增特色景观小品18个、凉亭6座,增加绿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为群众休闲活动提供适宜的场地。
为不断开拓社区治理共治共享新局面,紫艺社区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小区管理,持续开展“红旗飘扬 领航联创”工作。“通过‘院坝会’‘亭子议事厅’等模式,探索社区事务居民共商、小区事务居民共议新路径,让居民直接参与治理,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紫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春梅介绍,社区还组织了社区能人20余人,开展民法典讲解、讲述聂耳与国歌的故事等“微课堂”,丰富社区居民生活;邀请小朋友们组建了一支“小小环保志愿队”,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维护。
“完整社区”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社区。深入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意义重大。
红塔区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和城市更新的拓展延伸,充分结合小区周边实际,按照完整社区理念打造集衣、食、行、医、养、文、娱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紫艺社区成为玉溪市唯一一个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如今的小区粉刷一新,路面平整,停车位也充足。”凤凰街道泷水塘社区东风二小区居民文娥说。“改造后的泷水塘社区实现了从封闭无序到开放有序的转变,居民住着更舒心。”泷水塘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贾永斌说。
据介绍,红塔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于2021年8月启动,计划分三期实施,改造范围总面积为9.43平方公里,涉及小区444个、建筑面积783.87万平方米,惠及4.5万住户,红塔区中心城区三分之一的居民将因此受益。
红塔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老城区生活便利、烟火气浓,是一代又一代红塔人宜业宜居的家园,也是不少青年就业创业者向往的“第二故乡”。但市区建设过早,道路老化、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成为红塔区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小庙街紧邻万达广场,是红塔区的人气商业步行街,茶余饭后,不少市民喜欢到小庙街走走逛逛。两大商圈的“包围”,让周边停车设施捉襟见肘。为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及停车难题,2023年5月,红塔区启动实施新天地(小庙街旁)城市绿地公园及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项目承建方玉溪嘉泊智慧停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秦涛介绍,该项目总规划用地6608平方米,共建设停车位179个,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地下车库、公厕、地上绿化景观、充电车位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地上绿化部分采用香樟树、白兰树、朱槿花等,通过绿化美化,打造居民休闲区。
近年来,红塔区以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为抓手,以增绿提质为主线,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等,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让城市的“犄角旮旯”变成了“金边银角”,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街角遇绿”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
2023年红塔区共建设“口袋公园”100个,今年将陆续推进30个,持续拓展城市共享绿地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随着中心城区原城市道路水泥路面超出设计使用年限,部分道路表面产生裂缝、缺角,路基已出现局部沉降等情况。针对该问题,红塔区城管局通过分批进行、逐路推进的方式,对中心城区32条道路进行提质扩容。着力解决东西不通、南北不畅问题,加快推进环山路、聂耳路、东风路等中心城区道路改扩建,提升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品质。目前已完成康井路、红塔大道等14条道路改造。
除了道路改造,红塔区还积极协调推进玉溪市人民医院扩容提质、红塔区滑板公园等民生项目建设。其中,滑板公园项目将构建以运动、休闲、网红打卡、文化传播等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具有时尚感、现代感、居民参与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为红塔区创建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提供强大助力。
从“省会屏藩”到打造“青创之城”,红塔区城市建设加速发展,一座现代化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悄然崛起。
城市改造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空间的紧张,如何有效利用和改造已有的城市空间,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
在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红塔区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秉持“花最少的钱、做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达到群众最满意的效果”这一理念,将片区规划与合理的群众需求相结合,真正把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环境差的老旧小区改造成排水畅、停车易、消防好、休闲佳、出行便的美好社区,让群众满意、为城市添彩。
群众利益无小事,旧城改造连万家。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建设还是老城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要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此外,城市建设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奉献者,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