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炎炎烈日下,兰陵县矿坑镇薛南村北的一处小小工坊里别有洞天,门口是两排高大壮硕的杨树,茂盛树荫和阵阵蝉鸣带来别有韵味的清凉。这就是矿坑镇薛南村孙运涛的薛山砚制作工坊。笔者到达的时候,孙运涛正对一块刚刚设计出图样的砚石进行雕琢,小小刻刀自带乾坤,每一下都暗含着设计者的匠心。案头摆放着他自己一件件买来的长短不一的刻刀,刀头有大有小,刀锋有尖有钝。
“我做的砚,每一块砚石都是我自己精挑细选而来,再根据砚石的纹理结构,设计出不同的图案,配上不一样的文字。”据孙运涛介绍,他是土生土长的薛南村人,从小生在薛山,长在薛山,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8年前,他无意中了解到薛山砚的现状,发现目前纯正的薛山砚鲜有人做,他便自己通过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寻访老人等方式,自学了薛山砚的制作。从选材到设计,从雕刻到书法,从布局到起韵,都是自己一点一滴琢磨出来的。去年退休后,他拥有了更多闲暇时间,便回到家乡租了这个小屋,一头扎进了薛山砚的天地中。如今,他制的薛山砚因为造型别致、韵味独特、砚墨如油,在附近已经小有名气,不少人慕名前来,其中几块得意之作也有人出高价想要收购,甚至还有人自发过来拜师“学手艺”。
说到薛山砚,据孙运涛介绍,虽然该砚近些年寂寂无名,但论其历史也是相当久远。相传当年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军队路过薛山附近,在此安营扎寨,一日,曹操登临传经山观赏日出,见北方不远处有紫气,便策马前往,原来此处有个紫金庙,一个和尚正在磨一块紫色的石头制作砚台。曹操见此石色泽饱满、莹润可爱,就想占为己有,不料和尚不肯给,只说石头乃山下寻得。曹操便命手下四处搜寻,士兵们却一无所获,只好捡了几块奇石交差。曹操见奇石状貌或如驴蹄或如灵龟,也十分喜爱,就找匠人做了几块砚台置于案头,没想到下发效果非常好。得知此处山叫薛山和驴脖子山,曹操则给砚台命名为薛山砚,又名驴蹄砚。
而在现场,我们也看到了作为原石的薛南山石。据了解,薛南山石多为扁平自然形石饼,径三四寸、五六寸不等,大的很少。《临沂县志》中记载,“薛南山产石,皆天成砚材,若马蹄、若龟壳,四周若竹节状,小者尤佳。”其颜色多为沉绿色,纹彩如微尘,若隐若现,色泽柔和沉静,映日有贝光发于深处,硬度适宜,质细温润。原石周边经长年风化,呈竹节状石乳纹,如竹根密节,其纹多垂直,显现于石侧中部,腹背较平,磨去风化层即成完整的砚坯,随其形周边无须加工,系天成砚材。无需特别的加工雕琢,贵在天然,而且多有奇形怪状之石,姿态万千,不仅是上好的制砚良材,也是比较独特的观赏石。以薛南山石制成的砚台,磨墨无声,出墨如油,发墨而不滞笔,是书法爱好者和砚台收藏家们甚是喜爱的珍品。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鲁砚也是蔚为大观,有红丝砚、淄砚、徐公砚、田横砚、尼山砚、金星砚、浮来山砚、龟石砚、燕子石砚等砚品,多达二十多种。除却薛山砚之外,在唐朝时就“竞取为砚”的紫金砚,因唐代徐晦而得名的徐公砚,都是兼具文化底蕴和实用收藏价值的珍品。
今时今日,看到紫金砚、徐公砚均有传人在雕琢、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唯独薛山砚却鲜少人问,甚至有学者在书中提到,如今临沂已无薛山此名。孙运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块好砚台确实得来不易,我学制砚近十年,深知要得一块形神兼备的好砚台,不光得会雕刻,还得有一定的儒家文化底蕴、书法技艺,文化素养、艺术品味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将砚石的灵性雕琢出来,才能制成既可研墨又可观赏的珍品”。孙运涛表示,目前,自己已经申请了兰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购置了3台研磨机,并带了几个学徒,打算认真规划一下发展道路,将自己的“小爱好”发展成带动薛南村老少爷们共同致富的“大产业”。
千古琅琊史,万千风流事。临沂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山东省兰陵县矿坑镇也将继续发掘更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手艺人,在弘扬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育一批优秀的致富带头人,画出乡村振兴同建共富的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