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水域、岛屿、古迹,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及2处独立景点以细腻笔触走笔太湖,让名曲《太湖美》的摹状生动重现。

  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太湖风景办”)科学谋划推进景区详细规划工作,积极探索“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题中之义,围绕美丽景致、文化保护和自然教育等方向为太湖不断“增色”。

  太湖东南,湖风裹挟水汽,拂向西山岛。西山岛岛链之上的叶山岛,一桥分隔出一半山水、一半乡愁。如今,人工化天工,西山景区湖岛连绵、古村群落韵味悠然,登岛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不久前,一批西山景点陆续开放:入岛口绿意笼罩,霞光辉映水波,疏影浮动;水印长滩水杉围植,鸟儿在万株树木间繁衍生息……现代造景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水一方”的浑然天成之感显现,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愈加“沉浸”。

  以西山岛为先行试点,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片区着力推动西山景区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实践山体、岛屿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更好保护的有效路径。面对生态与旅游这道“双选题”,省太湖风景办协同苏州市管理机构创新思路和工作机制,畅通发展路径,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为纲领,走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生态景观更新路径。

  “景源保护是西山景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梳理原有生态肌理,持续做好生态保护加法,让风景融入自然。”金庭镇镇长王寅平说。

  50公里外的锡惠景区,森林环抱、满目青绿。这里自古便是名胜之地,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境内曾发现鸟类121种。2022年,省太湖风景办在依据规划提出严格保护核心景区景观资源前提下,审核同意实施锡惠景区西侧登山步道功能提升工程。作为第二批入选的“江苏省森林步道”,步道沿途景色宜人,登顶途中,有苏轼题诗石刻、秦观墓等古迹,是锡惠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打造是系统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这项长期工程的落脚点。”省太湖风景办规划科单成君说,在902平方公里的巨大“棋盘”上,统筹“落子”,引导景区从碎片化改造转向系统化提升,探索出一条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和景观提升的科学路径。

  太湖流动千年,其特有的文化基因孕育出一座“活着的古镇”——同里。白日乌篷船摇晃载游人穿街,夜晚水袖飞舞,一场灯火人间。

  三步一拱、五步一桥,同里古镇浓缩了太湖流域与水共生的千年历史。在长达数十年的古镇保护工作中,对退思园的修复开放堪称“点睛之笔”。在省太湖风景办景点恢复建设资金的支持下,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修缮原则,退思园不断还原、塑造园内意境。亭、廊、轩、榭与池、鱼、竹、石相映相衬,退思园愈发灵动,留下“修了一个退思园,保了一个同里镇”的美谈。

  直到现在,太湖丰厚的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动人光辉。自省太湖风景办成立以来,太湖风景名胜区逐步发展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13个景区178个开放景群,建成各种景源1046处,景点、景物、古建筑得到积极抢救和修复,珍贵资源完整地传承下来。如今,太湖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几代太湖风景人以吴越文化为“线”,穿“针”太湖各景,“守”好太湖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为游客展现出亮点各异的文化体验。

  暑期临近,阳羡景区宜兴竹海渐渐热闹起来。扎筏泅渡、溯溪,游人一头扎进碧绿中,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奇妙体验。

  竹林掩映处,“四君子”之一的高洁气质尽显。宜兴竹海景区引种140余种竹子,百竹之园成为竹文化的展示地。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竹子的培育场所,了解笋与竹的生长过程,还能够欣赏到竹编艺术的精湛技艺。宜兴竹海景区负责人万艳介绍,园方打造集研学、科普、观赏为一体的百竹之园,带领游客徜徉竹海,感受浓郁竹文化。

  和竹海景区一样,诸多自然教育活动正成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为太湖着色添彩的重要手段。在科研和物种保护方面,无锡梅园公园集国际权威性、科普性与品种苗圃于一体,近年来引进200种梅花登录品种,供游客观赏梅花盛宴。在科普宣传方面,石湖景区苏州植物园先后策划趣味主题课程,让植物科普走入大众生活。在数字景观科普方面,蠡湖景区结合省太湖风景办审核同意渤公岛区域整治提升工程这一契机,运用AR技术、AI生态科普大模型等打造生态文化数字游线,鼓励游客乐享科普“大餐”。

  “太湖风景名胜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自然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是传递其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积极手段。我们将持续提升太湖‘软实力’,践行‘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让更多民众认识到,太湖美不只美在太湖水,更美在太湖风景名胜区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底蕴丰厚的人文胜景。”省太湖风景办主任刘朝晖说。(童棹凡 曹杰)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