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的文章,批评一些城市过度亮化,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文章指出,仅北京城市景观照明一年的用电量,就相当于秦山核电站一年的发电总量。上海的景观灯,一天耗电量达到20万千瓦。这位政协委员的批评和忧虑值得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深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富裕了,社会有钱了,人民的口袋也比从前鼓多了。过去黑乎乎的街道,如今灯火通明;过去冷冷清清的夜晚,如今变成了热闹的夜市。特别是过年过节、喜事庆典,灯光景观把大小城市变成了不夜城。与贫困落后相比,这是时代的进步。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亮越好、越闹越好的想法,正逐步被低碳、环保、绿色所取代。城市可以有繁华亮堂的夜景,但更应该有安静、节能的环境;庆典可以用各种手段表达人们欣喜的心情,但也应该避免浪费,防止产生影响健康的污染。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等等现代理念,已经说了许多年了。出国考察的官员们,回来总是绘声绘色介绍发达国家的环保情况;潜心研究的专家学者,总是不厌其烦地传播环保的理念;普通的老百姓,总是盼望生活用电能保证、居住环境能舒适……其实全社会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也期待管理者真正把环保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可惜一些官员说的和做的总是距离太大。为了面子工程,为了攀比,为了所谓的某些政治任务,他们往往把环保承诺弃之脑后。结果,浪费的是民脂民膏,破坏的是城市环境,受害的是所有百姓,影响的是我们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记得有人写过文章,批评大城市中彩灯缠树现象。那些形形色色的电灯,缠绕在街道两旁的树上,发出灿烂的光芒,把夜晚变成了白昼。但是,树木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生活的规律。白天,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吐故纳新,晚上,它们也需要安静地休息,以利于成长发育。灯光缠身,人类高兴了,它们却痛苦难忍。据了解,很多景观树木就是在电灯的灸烤下慢慢老化、死去。
我们已经进入到现代社会,应该有现代的思维和现代的意识。中国的能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很多地方缺电缺水。中国的环境也并非令人满意,很多城市的污染程度不容乐观。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再走挥霍、浪费、破坏之路了。我们不能图一时高兴,却让子孙去付出沉重的代价。我想,有关部门以及城市的管理者,应该认真听一听有识之士的建议,从救每一棵树着手,遏制城市过度亮化现象,让我们的城市现代化真正成为低碳、环保、绿色、适合人类居住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