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已于2023年3月31日公布。本次共评出获奖项目465项,其中一等奖48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277项,表扬奖120项。清华同衡规划院共计获奖3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2项,表扬奖3项。现将我院获奖项目汇编发布,与行业专家、同仁分享规划实践成果,探索规划创新应用。敬请持续关注!

  详细规划中心选送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片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实施统筹平台》《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研究》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建管三维智慧信息平台框架研究》获得一等奖。

  获奖项目基于详细规划研究中心项目的多年实践,应对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研发关键支撑技术,构建系统解决方案,积极探索详细规划学科领域前沿问题和新形势下规划技术理念变革。本文是三个荣获一等奖项目的展示。

  尹稚,郑皓,恽爽,胡波,于润东,王康,马丽丽,杨超,陈嘉漩,尹利冬,李伟,李涛,孙玉晶,李景祥,林海燕

  ◾ 政府统筹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投集团、市发改委、市文物局、市文化局等

  ◾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团队:尹稚、恽爽、于润东、王康、马丽丽、杨超、尹利冬、陈嘉漩、杨偲、周辰、刘春雨、刘宏、李博洋、赵楠、安秉飞、胡洁、李金晨、程楠、董淑秋、毕莹玉、王德震、吴文、符晨洁、刘哲等

  城市绿心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东南角,总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多组团”规划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副中心控规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批复以来,作为规划实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第一个建成的面向市民开放的大型绿色公共空间。规划本着生态优先、科学审慎、文脉传承、人本共享的原则,建设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

  城市绿心落实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承袭副中心“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营城理念,提出“生态优先、科学审慎、文脉传承、人本共享”四个方面的创新引领,并落实在具体实操层面。

  在纵向上提出全周期多维度的措施保障。通过全程伴随和责任规划师的方式在技术传递中将规划中的强制性和引导性的内容予以落实,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动态优化不断深入,创新机制、保障实施。

  在横向上从封闭单一式走向开放平台式。通过工作营的组织保障,改变传统专业分工明晰、层级交接的的线性工作模式,形成打破边界、紧密对接、多专业协同发力的创新网状工作模式。

  从2016年至今,城市绿心工作已经跨度八年,可分为理念酝酿、概念产生、优化提升、深化配合、协同推进、实施维护六个阶段,我院在全周期各阶段持续深度参与,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及市园林局等各相关委办局、北投集团等建设运营主体的高频次统筹下,具体参与了整体组团方案征集及方案整合、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起步区方案征集任务书编制和征集方案整合、园林景观方案征集服务、起步区修规及建筑设计阶段的规划服务协调、起步区分层地块控规、保留建筑的规划统筹、会议中心研究、体育组团规综、责任规划及建筑师等工作。

  目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于2020年9月29日开园,起步区图书馆、博物馆及剧院三大建筑和地下共享服务配套设施,已完成建设,计划于2023年底开放。

  城市绿心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习分别于2017年2月24日和2019年1月18日两次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进展,均涉及城市绿心规划的相关工作内容。习也分别于2018年4月2日和2019年4月8日两次到城市绿心中植树,在此基础上,城市绿心工作由规划阶段逐步向实施阶段持续推进。

  城市绿心从概念到逐渐落成,是一个高点引领、众智协同的规划实践。包括市委市领导多次擘画、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及市园林局等各相关委办局、北投集团等建设运营主体的高频次统筹,各相关兄弟单位和专业专项的倾情投入,才能完成从规划到实施的实现,全过程离不开每位参与者的努力。

  我院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全程陪伴,持续发挥着法定规划的平台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作为该片区的责任规划师团队,坚持长期服务、开放融合,继续为“城市绿心”的整体实现提供规划设计的保障工作。

  张晓光,恽爽,施卫良,陈朝晖,秦铭键,马红杰,贾超,郑瑞山,沈丹,肖金亮,丁宁,梁尧钦,林玉军,刘春雨,谢盈盈

  ◾ 协作部门: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六所、风景园林研究中心风景园林研究中心风景园林一所、详细规划研究中心本部

  ◾ 政府统筹部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等

  ◾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团队:张晓光、恽爽、贾超、郑瑞山、沈丹、肖金亮、梁尧钦、林玉军、刘春雨、李天玥、刘志芬、刘杰、董一凝、齐轶昳、徐晓萌、叶茗雨、衣辉乐、倪瑞锋、焦孝齐、许丽、黄希为、张艳、张磊、曹天恒、潘璐、于润东、尹利冬、王慧

  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研究的相关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开展的,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下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北京总体规划对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要求的系统化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积极应对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地区发展面临的实际挑战,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保护、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山五园地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人工环境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而是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高度交融的区域,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并存区。三山五园现状问题复杂,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重要的功能地位与现状局部的混乱无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皇家园林内外一墙之隔往往是环境“两重天”。各类问题相互交织、互相叠加,矛盾不断积累,给三山五园地区当代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复杂问题,研究立足整体视角,以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多专业交叉、多部门沟通协作、长期跟踪式研究,形成包含历史演变、价值分析、保护目标、整体定位、总体结构、保护框架、保护策略、功能优化、设施保障、实施计划等内容的复合性规划研究成果,探索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深度融合的科学保护与发展新模式。

  构建了完整的地区价值体系。首次从多专业视角、全时间尺度的研究,对三山五园整体开展的系统保护和规划研究,极大丰富了三山五园的价值内涵。研究跳出传统园林视角,从大国首都层面认识区域功能定位,系统阐述并构建了完整的地区价值体系。

  创新构建融合整体保护框架。创新构建了融合自然与人文、体现地区特色的整体保护框架,并将整体保护与宜居环境建设、民生保障相结合,为保护注入新的意义。通过“以保护促进保障”的理念,化解保护与发展提升的矛盾。

  面向实施、指导建设与管控。研究对支撑法定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对恢复区域历史景观特色、指导建设与管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指导区域重点节点的实施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基于多年深厚的规划研究积淀。清华同衡团队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继承了清华大学对于三山五园地区丰硕的研究成果。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曾领衔开展了对三山五园地区和圆明园遗址的深入研究,延续数十载。随后清华同衡三山五园研究团队开启了近20年对三山五园地区的长期深耕研究,先后承担了多个大型规划、专题研究、实施方案和规划咨询,形成了深厚的规划研究积淀。

  系统化与专业化协同工作模式。清华同衡团队通过系统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专业所的优势,在确定总体策略和思路的基础上,由详细规划研究中心牵头,风景园林研究中心、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等各专业团队展开专项研究,然后再进行整合提升,实现了整体理念高度与专业深度的良好结合,共同保证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清华同衡团队集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于一身的特色在三山五园地区的项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历年研究成果纳入现行规划。目前,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已经通过首都规划委员会审议并获得批复。历年研究成果陆续纳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海淀区分区规划、《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海淀区三年行动计划》。

  如今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稳步推进,重点地区腾退完成过半,绿色空间显著拓展,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有序实施,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各大媒体多次报导。

  许多面向实施的规划设计已经建成并取得良好的社会与景观效益,例如清华同衡团队在园外园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中对多个公园进行详细规划设计,目前已经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成为展示三山五园景观风貌魅力的示范性工程。

  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与规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各个层面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三山五园将会迎来更好的保护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清华同衡的团队也将继续秉承“家国天下”的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了这块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保护与发展、擦亮三山五园历史文化“金名片”一直坚守下去。

  袁昕,恽爽,李涛,于子彦,鲍茜,吕涛,杨军,陈永强,梁向春,刘强,邓博,柴维普,杨漾,刘宇宁,黄菁

  ◾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团队:袁昕、恽爽、鲍茜、吕涛、杨军、陈永强、梁向春、柴维普、杨漾、刘宇宁、黄菁

  ◾ 供稿部门:详细规划研究中心详细规划四所、详细规划中心本部、CIM城市研究室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应对新时代、新起点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创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提高智慧城市治理能力,2016年以来,根据市领导工作部署,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和深化同步,北京市规自委组织开展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建管三维智慧信息平台研究及建设。

  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总结目前国内外不同类型信息平台建设经验,研究认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建管三维智慧信息平台应当以统一的空间网格为基准,以空间资源精细化管控为核心目标,建立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城市空间长效管控体系 ,搭建“一张图”、“一张网”及“一个平台”的总体框架 。

  基于对现有平台技术体系发展趋势的研判,立足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的更高要求,本次研究聚焦促进多规深度协同、科学高效管理、直观展示表达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助力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落实多规合一。平台建立以副中心详细规划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汇集海量成果数据及管控规则的同时,进行严格的机器校核,从源头实现多规数据及管控要求的深度合一。

  强化刚性管控。平台全面落实副中心规划编制各项成果,实现不同类型的规划编制成果与各类规范标准、相关规划及预设条件的智能机器校核比对,保障刚性管控全要素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穿透式管控。

  落实弹性引导。平台以规划管控单元作为刚性与弹性的交接面,实现在刚性原则得到充分落实的前提下,规划单元内部的弹性调整,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

  辅助三维管控。平台落实副中心分级分类的三维空间管控技术体系,借助平台三维应用,将图形及文字要求,转化成可量化的三维运算比对。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三维化,将对建筑形态及环境品质的控制落到实处。

  助力规划评估。通过平台,实时监测城市建设运行过程中各项指标变化,开展数据系统分析,定期发布监测报告,推动规划方案不断优化完善。平台是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重要抓手。

  从抽象展示到直观表达。平台将二维数据和三维空间场景进行可视化互动整合,将复杂的管理逻辑与直观的外部展示完美结合。为规划管理提供更直观的应用程序,也为宣传、公众参与提供交流媒介。

  平台分别于2017、2019和2021年完成前期理论研究、一期及二期建设工作。经过上线试运行,目前,平台已向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及通州区进行整体平移,实现平台从理论研究到分次分批投入使用,发挥其在智慧城市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截止目前,平台已汇总29个空间数据集,近300个图层,共计约300万条数据记录。提取8大类46小类管控规则要素近百条。将副中心近600项重大工程进行纳入平台,按照先期提出的技术思路开展规划管理工作,实现智慧辅助城市规划管理。

  随着平台的实施和研究深入,相关应用已经先后获批6项软件著作权,其技术体系不断深化完善。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建管三维智慧信息平台响应城市治理的新要求,基于对城市复杂巨系统的深刻理解,运用三维信息技术,实现对副中心城市空间资源的精细化管控,建立有效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智慧辅助决策系统。未来,将逐步拓展维度,研发应用,建立城市精细化治理智慧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全过程的系统监测和科学引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玫瑰的故事》开分,网友热议!导演:没有续集!“刘亦菲同款”爆火,老板:已卖断货,播出当晚就有人来问

  吐鲁番火焰山实测温度81℃?景区回应:系地表温度,多在8月出现今年早了些

  中国将“解禁”比特币交易?美国超级巨鲸:上海银行有望为15亿人打开大门……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更便宜的Apple Vision Pro头显可能需要连接iPhone或Mac才可以工作

  大疆Osmo Mobile 6固件大升级:新增手表遥控、智能跟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