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有一座名叫‘紫微辰恒’的雕塑,我怀疑是创作者把‘垣’错写成了‘恒’。”最近,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城市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眭谦反映,首都机场T3航站楼内浑天仪雕塑基座的说明中存在多处错别字。(4月12日《北京日报》)

  眭谦毫不客气地指出首都机场航站楼里浑天仪雕塑说明中存在的错别字,这种“较真”值得点赞和学习。他认为,该基座上雕嵌的一些古文字句,跟天文学毫无关系。不得不说,设计者及“书法家”都太“疏忽”了,以至于把天文学的星座术语“紫微垣”里的“垣”,生拉活扯地错写成了“恒”。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错字。比如把“下里巴人”的“里”写成“裏”,“无极”“太极”的繁体应为“無極、太極”,却写成“無機”“太機”。

  事实上,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屡见不鲜。2014年,太原曾出现一面刻有百余首唐诗的文化墙,其中存在33个错别字。2016年,媒体曝光河南中原大佛一块楹联中,将“静坐常思己过”里的“己过”写成“记过”。2022年10月,福州一景点关于戚公祠的介绍中,“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钱别”里的“钱别”应为“饯别”。2023年7月,杭州一景区内悬挂的条幅,将“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写成“涟漪”。

  公共场所制作雕塑、乡村建立文化墙、城市打造地标、景区推介古迹,本意是宣传当地的人文历史,展现当地的文化魅力,却因错别字的出现,不仅有误导之嫌,达不到好的效果,还可能拉低一个城市、一个地方、一个景区的形象。作为文化设施、旅游景点,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光顾,其中不少人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而来,但“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个小小错误,可能放大负面影响。对孩子来说,这些“知识点”说不定会伴随终身。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设施、旅游景点出现错别字,或许是因为认知水平问题导致的,或许是因为马虎大意造成的,虽然算不上多大的过错,但“兹事体大”,不仅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敬畏,消解了传统文化的厚重,而且更关乎文化自信问题。试想一下,我们花费心思营造的文化氛围,却举目可见错别字,文化自信能油然而生吗?

  因此,不要小看一个文字,包括对其进行外文翻译,都须严肃对待,绝不能容忍文字差错的出现,避免给公众造成误导。具体到上述雕塑说明中的错别字,机场早已将问题告知有关部门,但至今都没有纠正,这就有些令人唏嘘。希望有关部门真诚接受公众监督,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及时责成有关方面“知错即改”。各地相关单位、景区景点等都要引以为鉴,更加重视文字问题,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文化宣传、文旅推介,并发动全社会来当“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