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1)是风景园林本科第一门依托真实场地的设计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总论,建筑庭园设计、小型公共绿地设计的理论讲授和两个专题的课程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解读基地,基于问题和目标双导向,寻找解决问题的设计途径,训练建筑环境与小型绿地的设计思维与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设计流程与方法。
本学期安排了两个基地的课程设计,共有两个年级56位学生参加了【风景园林设计1】课程学习,专题一以小组位单位提交了28个设计作品,专题二提交了56个作品。
本课程首次邀请了2位知名设计师作为Teaching Fellow加入教学团队:迈柏(上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余畅和LAB D+H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李中伟,分别参与18级和19级的风景园林设计(1)课程教学。
2020年12月25日,在交大闵行校区农学创新大楼B楼104室,课程组举办了专题二【上海市浦东新区前滩华夏路沿线级课程作品联合展评,主题为“城市一隅、活力之思。展评邀请到了华建集团环境院及园林景观院副院长杨凌晨、廿景观创始人史夏瑶两位嘉宾参与评图,课程组成员:王云、汤晓敏、陈丹、张洋、余畅、李中伟6位老师共同参与。从56个作品中评选出十佳作品。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设计学院大楼位于闵行校区东区,北邻凯原法学院,南接思源南路,西临元培路,东接叔同路。设计范围为设计大楼庭院、屋顶花园及周边景观,总面积14200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为4368㎡(总建筑面积13360㎡)、中庭花园面积450㎡、五层屋顶花园面积为888㎡,建筑周边场地面积为8261㎡。
教学目的:①熟练掌握办公建筑庭园的景观要素及其特征;②掌握如何理解基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设计解决途径;③如何融合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营造一个舒适、宜人、健康的创新花园体验空间;④训练方案设计草图的徒手表达,运用水彩渲染表达正图,巩固基本功。
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前滩华夏路沿线街坊),北临春眺路,南接华夏西路(中环线),西起耀龙路,东至思西路;总面积24318㎡;周边腹地为居住小区、幼托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需通过景观途径弱化街坊内能源中心及天然气站对空间品质的影响,与相邻的小黄浦及公共绿地有机融合,注入相应的功能,营造怡人的公共游憩空间。
教学目的:①熟练掌握街头绿地的功能、景观组成要素及其特征;②提升设计主题与概念的挖掘与演绎能力;③建立系统化设计思维,加强绿地中竖向与水系设计的训练,强化认知地形在造景中的基底功能;④训练方案设计草图的徒手表达,运用水彩渲染表达正图,巩固基本功。
回望自己学期刚开始的设计草图,发现在一学期的时间里自己前进了一大步。从最初的无从下手、不知道干什么到现在的摸清一点点点点门道,虽然有时还是会为没有灵感而感到焦虑,为熬夜赶图而感到疲惫,但呈现最终作品时心中还是充满了骄傲和满足感。设计的道路没有终点,我们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
设计说明:设计以“落“为主题,在景观营造方面以台阶式种植与落叶乔木的使用来体现”落之境“,营造季节氛围;在场地功能方面除满足根本需求外,还设置了下沉式游乐场地、阶梯式喷泉广场丰富“落之境”的体验。在充满建筑高楼的城市环境中增添一抹自然之境。
从第一次外出探勘基地到最后设计成果的展示,我一直在思考,设计究竟是什么?或许设计就是在制图的严谨性和绘图的浪漫性中寻求平衡,是基本形的艺术创造与主题契合的功能分区的完美结合。或许还不止这些,设计应该需要更加大胆的想法和异乎常人的敏锐性,这或许是一个设计师应有的态度!
设计说明:以生态文化公园作为前滩的门户节点,凭借前滩滩涂渔村文化为回忆点,凭借水利文化,渔村记忆,农耕文明为继承点发展。喧嚣与高度发展的城市,提供一个回忆过往的城市港湾,滩涂一直都是上海的前身,而我们需要继承这过往的记忆!
在设计之初,作为学生的我总想表达很多复杂的东西,而忽视了其纯粹性。对于这样一个小型公共绿地来说,其面积并不能容纳太多概念。因此,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设计理念不断提纯删减,最终呈现的作品虽说不上完全满意,但已经对我今后的设计方向有了眉目。够纯粹,也要够有亮点——这是我通过这门课所学到的东西。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水的涨落潮为理念,保留水体蓄洪引流的生态功能,应用旱溪、栈道和大量草本植物,营造一处富有滨水草间趣味的景观。场地设施中融入了现代设计风格(如框景亭、玻璃廊架、片石隔音墙等),地形设计配合植物种植以引导视线,使得整体景观春夏可以观花观水、秋冬可以观草观旱溪,给周围人群提供一处在自然中休憩、活动的场地。
一学期的课程以这个作品作为结尾。虽然过程有些辛苦,和同学们一起熬夜画图,天气不好也骑车去制图室,但经过努力,在课程中收获了很多专业知识,最后的作品呈现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设计说明:以绿岛的不规则曲线为原型,一南一北象征人工与自然——截然不同的岛屿风光,并通过彩虹色贴边栈道加以收束,构成梦幻的运动与休闲空间。植物配置上,根据地形变化和水岸特点,营造出西边优美柳岸、中部水生植物景观和东边秋季季相植物群,在保障隔音、防护功能的同时,达到四季有景可观的效果。
本次规划地块平面为较规整的矩形,让我感到在方案的设想中具有无限的可能。根据我个人的想象,我希望它是一个自由而私密、充满自然生气的地方,于是在方案中力图表现了流动感。然而受个人能力与经验所限,其实最后的成果在整体性上并没有达到让我非常满意的程度,我希望下次能够在场地主线上处理得更好。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鱼悦动”为主题,将鱼的跃动姿态进行抽象并融入场地线形,主要分为焦点广场区、漫步游憩区、芳香花园区三大功能区块,意图为规划地块周边白领、家长与儿童创造一个放松、缓解压力的游憩空间,让大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有一个愿意进入与游览、能真正放松身心的慢节奏的休闲广场。
此次的规划设计课程让我在这学期充实又收获满满,第一次接触方案设计,起初会感到没有头绪,方案产生后也对自己方案很不自信,在陈丹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经过多次修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方案。我体会到方案设计也可以像写文章一样有着先布置框架再大胆创作接着添加细节的流程,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我可以有更自由大胆的尝试,同时训练我对空间尺度的感觉和手绘能力。
设计说明:此次设计围绕着人们对游园最期望的属性—偏离性和探索性展开。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布置一条贯穿的主要道路,在道路沿途布置不同主题的景观节点,给游人带来一场旅行般的行走体验,游人首先经过失落平原和城市,最终到纵横交错和放空森林并于此地停留,对岸是解构广场,整体的绿化种植偏向自然式。希望来人暂别城市后经过这场旅行,他们的疲惫可以得到缓解,他们的心灵可以自由徜徉。
这次专题设计打破了我之前一贯的设计思路,我认识到设计需要一个整体的概念纲领,在此基础上,需要从细节出发去不断创造和修改,才能磨出完整、实用、新颖的作品。感谢这次专题设计的磨练,让我看到了景观里蕴含的无限可能性,今后会继续努力。
设计说明:从折纸获得灵感,通过地形和河岸线的折叠延展空间,丰富景观层次、打破场地限制。营造起伏的坡地将线性场地划分为不同尺度的空间,便于各类活动的进行,同时利用曲折河岸丰富滨水体验、在适当的节点空间设置活动设施,共同打造内陆的滨水折叠空间。
通过一个学期的规划设计课程学习,我初步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流程,也尝试着把自己碎片式的想法付诸实践。景观是怎么样的,取决于欣赏的过程。有时候,我感到自己限制在平面的框架之中,而忽视了竖向或者说实际情况中的场景。今后我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多走出去,多思考,多借鉴。
设计说明:本设计是一个以运动、童趣、人文为核心的运动场所与街头艺术。抽象图案构成的地面铺装是整个场地的特色与纽带,鲜艳的色块、自由的曲线连通各功能区并引导路线。场地满足滑板、慢跑、篮球、儿童游乐等多种运动休闲需求,同时,“金靴子”碗状场地和滑梯背景墙通过展现前滩以及上海的文化底蕴,点明历史人文的传承。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1这门课程包括了风景园林设计最基础的知识,如设计的原则、立意与方法、设计要素与布局原则等,让我们从概念衍生出发,通过不断的思考、挖掘、自我反省而推演出一个完整设计。在这过程中,要感谢老师和助教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对设计不成熟的看法逐渐成长变化。“我们必须不辞辛苦,攀高爬低,踢踢草皮,挖挖泥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愿我们意气风发,诗酒趁年华。
设计说明:设计从小黄浦江穿流而过、休养生息的角度出发,以水滴形状为母题,以模拟不同运动下水滴的不同运动形态设计流线“跃”动感。场地以曲折弧线结合原有场地高差划分区域,同时场地结合功能设置了各种功能的设施,旨在在忙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为周围居民提供一片生态绿洲。
严格来说本学期是我们第一次独立设计项目,在本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园林景观行业的许多知识,设计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增长。在回望上学期设计初步课程的设计项目时,能清晰的感受到我们本学期所取得的进步。希望下学期的课程也能够收获更多。
设计说明:本次城市小型绿地设计方案沿用前滩沿河系列绿地的曲线型构图,跃动着的线条充满了活力。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水马龙需要绿色植物的调和,城市绿化就好像供给城市能量的心脏。场地以亲水平台和儿童游乐场地为特色,分别将两个区域功能具体化,场地设计特色化。东西两侧场地通过水岸线进行嵌合,建立了连接。公园内设置大量的休憩场地,方便人们休闲娱乐,不同功能设施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
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设计任务,有不安更是有欣喜、有焦虑更是有信心、有无措更是有满意,设计的最终成果仍然还有着很多的缺陷,但在这一过程的每一步我都收获颇多,如果说“设计”是一份10000块的拼图,那么这一学期我的收获就是这万分之一块的拼图,尽管我才刚刚触摸到“设计”的棱角,但是我对它的热爱以是无以言表,路漫漫其修远,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加油,天天向上。
设计说明:藤蔓是生生不息、是奋发向上、是无数枝叶的无声绽放。设计总体以藤蔓的蜿蜒曲折为线型语言。想要表现的是设计学院的蓬勃朝气,设院学子的意气风发。想要祝福的是设院学子能像藤蔓一样积极向上、不断攀登;设计学院能像藤蔓一样在无声中登顶、绽放。
设计说明:以整个红线区域作为画板,建筑则是已有之物。从已创造到赋予新的创造,这是属于我们设计师的创造空间;从赋予新的创造到活动体验的再次创造,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赋予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总平面以折线式的构图方式,富有动态感和韵律感,同时趣味性的装置设计和丰富的地形高差变化使得整个场地的趣味性大大提升。这就是属于我们的趣味设计,这里还有无限的可能!
本学期的规划课程学习,相当于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一个完整的由自己来设计的设计课!课程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设计过程骨架和思考过程的建立,大一结束时的我对于一个公园,一个地区、空间如何来做出一个合理性的建设是迷茫不知所措的,大二第一学期的这门课程,刚刚好带我打破了这种不知所措,在实践中逐渐对空间的理解渐深,在与老师交流中对避开设计误区的理解更多,总之,这个课带给我的是——对空间的思考了解。希望下学期能够有更多的建设性思考。
设计说明:全体设计以后现代式构图为主,从屋顶花园、中庭、周边环境设计着手以折线的方式,将后现代式线型布局融入其中。在中庭用线性的交织、转折、延伸、折回等手法巧妙连接庭内小品、植物、出入口;在屋顶采用同样的手法利用折线贯穿整个屋顶花园,并讲屋顶花园的设施、功能穿插成一个整体。
设计说明:以建筑内部的装饰性元素为灵感,提炼出材质特点——木,与形式特点——线,将其融合为整个外庭的中心主题,并利用两种材质的线性铺装,营造出朴质亲切的现代建筑庭园。整体由南向北,公共性逐渐向私密性转换,过渡处设置了文化展示区的展览墙与曲折的廊架,引导游人向北侧的庭园行进。折线的母题使交通导向更加灵动,收放间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有效减弱了木材自身的古典感,使主题更趋向现代与简约。
设计说明:我们小组的作品主题为“思源”,即“思想的源泉”,试图打造出能给设计学院师生带来灵感的景观。
建筑周边场地方面,我们想要赋予其灵动与活力,为师生提供令人愉悦的休憩与活动空间。因此我们采用了优美又不失活泼的曲线线型与铺装,设置了主次分明的游憩节点与集散场地,根据观赏时节和生长习性配置了色彩多样的植物。
高幸指出要使中庭花园成为一个吸引人活动或驻足的、有亲和力的场地,因此采用橙色与灰色相间的橡胶铺装、设置多处游憩空间、保留二株乔木作视觉焦点,打造一个轻松而有活力的花园。
王嘉韵则打算设计一个风格静谧、禅意灵性的屋顶花园,为设计学院师生创造能够安静思考、激发灵感源泉的休憩空间,并同时满足个人与小型集体的活动需要。场地中设置了艺术装置、观景吧台、聚会场地、立体绿化等,细节丰富、整体配色淡雅。
项目一是我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作业,我们用模块的思路统一了三处设计,我负责中庭和屋顶花园。中庭主打色彩,营造了一处温暖明亮的休憩空间,屋顶花园设置观赏绿带,空间活泼生动。通过这次课程,我基本了解到一个设计要包含的流程,并在实践中学习到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一定基础。
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入门课程,本课程让我在实践中更加熟悉设计流程,掌握了基本的设计方法。三位老师的授课各有千秋,不同老师的授课和同学间的摩擦碰撞也使我拓展了设计思路,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提供了查漏补缺的机会。
设计说明:设计以“线”为贯穿要素,在外部场地设计采用直线进行构图的基础上,屋顶和中庭采用富有张力的曲线进行构图,铺装保留直线,以同时达到整体的统一和变化;通过整体构图的内外线型变化,展现设院学子内秀的特质。
规划设计1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从一开始构思磕磕绊绊,难以落笔表达自己的设计,再到后来慢慢抓住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跟着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设计,再把构想从脑海中表达到图纸上,我感觉这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锻炼设计思维的过程。谢谢每一位老师的指导与鼓励,自己会更加努力的~
设计说明:“绿岛”作为本次设计改造的主题,“绿”代表了活力与生机,“岛”是开放与自由的象征。中庭和屋顶花园均采用流水形设计,中庭以红色的景观座椅为主体,贯穿空间,种植池以小岛之形分隔空间,伴有地面流水铺装,创造出空间的流动感。
这是我身为交大老师的第一个学期,给同学们授课的过程也是很有趣的体验。作为第一个核心设计课的老师,带着他们入门并了解景观行业是一个需要付出耐心和同理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爱好迟到的我竟然准时的完成了每一堂课。让我担忧的教学事故很庆幸并没有发生。从不知比例为何物到可以控制中尺度的场地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而看着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逐渐成长也使我很欣慰。希望这堂课后,每一个人都成为能够拥有自己作品的设计师。
同学们初次开始设计课程,容易从表面的景观细节入手。课堂上我与同学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什么样的理念能驱动方案得以落地,从而达到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合理匹配。一学期下来,同学们从刚开始关注作业本身,到逐渐去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本质。在最后公开评图阶段,校外导师们都非常直接地针对每个方案提出了犀利的点评,希望能促进同学们更进一步去理解设计方法与评价的多样性。
很荣幸能够参加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18&19级课程作品的联合展评,这是一个关于前滩地区华夏路沿线的绿地改造设计,基地周边功能比较复合,基地内有水系,有现状绿地,还有比较复杂的高差竖向关系,对于设计的要求较高。经过一整天和同学们老师们的交流,有几个深刻的感受:第一,非常惊讶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做设计,因为整体设计的完成度很高,同学们对竖向,功能,游线,植物风貌,主题构思都做了充分的思考,可以看出老师们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专业的传授,为设计学院这种学习的氛围点赞;第二,非常开心看到了好多好苗子,好多好方案,好多好想法,学生们缜思畅想,百花齐放,有综合考虑统盘布局的,有抓住某一要素做的纯粹的,有艺术感爆破天马行空的,有感悟生活做了哲学思考的,为这些后浪们点赞;第三,非常畅快和所有参与教学和评图的老师们,同学们进行了一整天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方向的交流和碰撞,对于设计的价值和设计价值观的输出达成了基本的共识,为这样的思想盛宴点赞。
这是一个跟大闵行的蓝天白云、奇思妙想在一起的圣诞节特别版。学生们不同的个性与思考,在老师们的鼓励中表达出来,有的扎实,有的灵动,尽管整整一天几十分作业,但并不感觉重复和疲惫。诸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和建议,也像是一场久违的学术交流,令人神清气爽。作为第一次大设计作业,的确让人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满满期待。希望同学们在刚刚起步的设计路上,感觉到思考的乐趣与表达的喜悦,下学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