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工程备受社会关注,目前进展如何?记者昨天在小秦淮河大东门桥附近看到,清朝画家石涛扬州故居——大涤草堂项目全面启动。大涤草堂未来啥模样?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石涛颠沛一生,他在扬州的唯一定居之所就是小秦淮河畔的大涤草堂。但随着时代变迁,大涤草堂已经难寻踪影。根据相关考证和推断,大涤草堂就在大东门桥附近。今年我市将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工程大涤草堂项目列入计划。该项目位于大东门桥东南角,北起彩衣街,西临小秦淮河,东至南讲经墩。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大东门桥东侧,原先这里的破旧房屋已经被拆除,街道南部围起了施工围挡。记者走进围挡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现场忙碌,建筑已经开始揭瓦大修。
施工人员介绍,大涤草堂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57.42平方米,用地面积为694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涤堂、道济山房、前厅、大本堂、青莲阁、耕心堂等。
“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工程大涤草堂项目施工内容主要包含建筑(含幕墙)工程、环境景观和夜景照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包括室外管网、海绵城市、市政),以及电气、采暖、空调与通风、消防等工程。”施工人员说,“目前我们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加班加点施工,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施工任务。”
未来大涤草堂啥模样?有哪些景观?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大涤草堂效果图。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到,虽然这一项目占地面积不大,但规划十分精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整个建筑群青砖小瓦,八字顶,延续了扬州传统建筑风貌。庭院中还有楼台亭阁、回道长廊、假山水池,整个建筑群具有扬州园林的风韵,与古城风貌相一致。
据了解,大涤草堂根据文献记载和石涛画意,拟创设五景,具体为“涤堂问水”“青莲阁下”“禅茶道济”“椿堂耕心”“胜山一麓”。
此外,大涤草堂在规划设计时,还注重了生态保护,原先老建筑里的树木和小秦淮河边的树木都进行了保留,庭院中新栽的树木以梧桐、海棠、松树、椿树为主。
石涛从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十六岁居住大涤草堂,直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六十五岁去世,前后十年。兴化李驎的《大涤子传》中说石涛:“南还,栖息于扬之大东门外,临水结屋数椽,自题曰‘大涤堂’。而‘大涤子’之号由此称焉。”朱江在《扬州园林品赏录》中,将大涤草堂列为“旧城录”的范畴,地址为大东门外北偏河沿上。根据李驎的描述,大涤草堂并不大,只有三四个房间,还有一座小二楼。八大山人送给石涛作为新宅贺礼的画轴,竟没有足够的墙面悬挂。后来石涛再次向八大山人求画时,写明“欲求先生三尺高一尺阔的小幅”,还说“向承所寄太大,屋小放不下。款求书:大涤子大涤草堂”。这封关于大涤草堂以及石涛与八大山人关系的重要信件,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在石涛居住大涤草堂的10年间,也是他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作品最多的阶段,有学者统计其作品有数百幅,如《芜城》《竹西之图》《西园》《茱萸湾里打西风》《竹西亭》《淮扬洁秋图》《扬子桥边》《平山折柳图》《西园雅集》《莲塘》《邵伯》等。石涛还有一幅《对菊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是石涛在五十七岁时建成大涤草堂以后的作品。作品构图错落有致,意境空旷,笔墨坚韧,用色娴雅,为石涛晚年的精品之作。
石涛在大涤草堂期间,还收了扬州少年高翔为徒,后来高翔成为扬州八怪的著名画家之一。石涛晚年,自己在平山堂一带选好了墓址。1707年,石涛在扬州逝世,葬于蜀冈南麓。在他去世后,他的徒弟高翔每年都去为他扫墓。石涛在扬州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宛如空谷足音,震动了画坛。
2020年12月初,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最受瞩目的傅抱石画作《大涤草堂图》从8800万元起拍,最终以1.38亿元成交。这条消息刷屏的时候,大涤草堂也爆红网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大涤草堂图》是傅抱石早年力作,创作于1942年,描绘了石涛站在其“大涤草堂”内,仰望草堂外参天大树的情形。这幅画用笔豪放,墨色淋漓,酣畅而不失细腻,傅抱石以此画表达对石涛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