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导语:数字技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数字文化消费有望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新增长极,文化展馆通过数字技术、体验设备等各种操作提升沉浸体验,改造建设成为数字文化体验馆已经成为时代需求。

  绿维文旅也已经整合数字技术企业和数据产业平台资源,提出了“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中心”全链条服务,力争成为数字化文化体验设施、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的优质服务商!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1倍多,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9.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的“加速器”“稳定器”的作用愈发凸显。

  2022年,我国数字文化新业态营收已达5.01万亿元,其中规上企业营收4.39万亿。从增速看,只有疫情管控最严的2022年增速低于10%(为5.3%),2020、2021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增速,分别高达22.1%、18.9%和15%,均高于我国数字经济同期增速。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5年后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营收有可能突破10万亿元。在这样的一个巨量经济中,网络视听、数字营销、数字文创设计、游戏、动漫等多个细分业态和交叉融合业态,将会产生若干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赛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远景目标,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2022年5月,我国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战略路径和步骤作出重点部署,“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是《意见》提出的8项重点任务之一。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提出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为引导虚拟现实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数字科技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此外,北京、广东等地方也有发布一些文旅数字化相关政策和典型案例,设立奖金支持科技赋能文化旅游,创新数字文旅新场景建设,推动数字文旅新消费。

  高效的数字化文化传播形式和平台,目的是要改变和逐步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心态和形式,因此文化数字化、数字文化体验中心(馆)的打造过程中,要从消费空间、文创打造、研学产品打造等多方面实现沉浸消费。

  于文化场馆的入口等区域,通过主题景观构筑物、主题景观小品、主题景观雕塑、主题景观绿化等设计包装,引导游客以体验的方式进入内部场景,令游客在一进入场馆就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针对“小手拉大手”式的家庭亲子核心客群,突出“互动游乐”功能,通过设置趣味游乐设施、景观互动设施、景观互动小品、互动景观雕塑等,为旅游者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参与,快乐互动的场所。

  为实现完美的沉浸体验效果,要求相对较大的场地规模,重点围绕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官体验,通过合理的改造及设计实现强化场景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从而吸引游客因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而感到愉悦和满足,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以此缔造游客与场景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

  优先择址具备优势景观条件的场地,设置大型观景台、特色雕塑等景观构筑物,打造场馆地标式景点,为游客提供拍照打卡地。

  文旅项目的场景设计既要大胆创新,又要注重细节,还要丰富多彩。场景将文化、业态和人连接在一起,实现多样化的互动交流。每一个场馆都是风景,都是文化宣传使和文化体验点,让游客在闲逛中自然产生消费欲望,在欢乐中自然产生消费行为。

  场景营造之后还要有切实的体验项目,要集合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营造线上文博、沉浸式展览、远程培训、数字娱乐、数字展览、数字出版等文化消费型新场景和业态,形成高品质、多元化、互动型的文化消费空间和载体,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带入快车道。

  沉浸感的营造除了场景和设备,活动也非常的重要,多样化研学活动的设计,各种形式的主题的演出,都是增强场馆沉浸化的重要手段。

  数字文化体验中心(馆)的建设,不只是传统文化馆实现提档升级的关键路径,也承担着拓展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任务,要基于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体验的供给体系。

  以广西防城港数字文化馆为例,线上依托防城港市群众艺术馆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了1+4总分馆体系,提供线上场馆预定、活动预约、网络直播、在线展览、文化配送、培训报名、特色资源库、分馆动态等服务,为市民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文化服务。线下体验馆是一个大型数字化实体互动体验空间。分为数字文化长廊、互动拍照体验、趣读墙体验、沙画体验、摄影教学体验、书画教学体验、数字钢琴体验、数字朗诵体验、AR舞蹈教学体验和音乐体验在内的十大线下互动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