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暖花开时。大宁静安福邸小区的“疗愈花园”内,绿树遮蔽,一条石板路曲径通幽,小路两侧,丛丛绿草生机盎然,各色小花点缀其间,木栅栏、鹅卵石地面装饰充满了野趣。

  “疗愈花园”正是在大宁路街道林长办的牵头下,由居民与小区开发商、物业等一起打造的小花园。小花园的绿树、盆栽,都由居民认养。

  生态资源长效管理,离不开各方参与和监督。2021年底,上海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以及市、区和乡镇(街道)三级林长体系,不少社区还有居民志愿者担任“民间林长”。

  两年多过去,全面推行林长制,给社会公众参与上海林业绿化资源保护提供了一个快捷通道。在中心城区,大大小小的林长们也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让绿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要提升蓝绿品质,满足市民对更高品质生态供给的需求,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见缝插绿。

  这几年,黄浦区外滩街道结合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在小区、街道上,见缝插针地辟出了好几处小花园。面积小的只有几平方米、十来平方米,袖珍却不失去精致,绿意盎然、花草芬芳,受到居民喜爱。

  河南中路上的山北小区,在上课时间,走进了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小区的“雨水花园”,现场上了一堂生物实践课:闻闻花、看看草,课本上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变成了眼前的现实。

  在山北小区,小区一角有一个几平方米空间,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植物花卉,打造了“雨水花园”。这里不定期还有专业人士进行生态知识科普讲座,不但居民们来听,也吸引到周边的北京东路小学。如今,这个“雨水花园”是这所小学特色实践课的一个学习点。

  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林长丁琦宁说,推行林长制后,区里为街道聘请了高校专家作为“专业林长”提供专业支持,区绿化市容部门也委派专家、专业人士对街道进行帮助与指导,有了专业力量的“加持”,街道为居民打造高品质绿化空间更有底气。

  3月29日下午,长宁区天山二村民间林长、居民张丽芳奶奶正同另外几位老伙伴一起,在“时光乐园”的种植园地“时光·凝青圃”进行绿植养护作业,拿着工具熟练地除草、翻土,撒下茶花和向日葵种子。

  天山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德佳是小区的“总林长”,位于“时光乐园”的天山二村园艺中心建于3年前,在进行精品小区改造时,开辟了小区公园和园艺中心。目前小区公园汇聚了40多种植物类别,居民每年都会接触很多新的植物,在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和天山街道的指导下进行栽种和培育。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林长徐普宝告诉记者,林长制工作指导下的社区“微更新”,是一种在不破坏社区原有生态前提下的持续过程,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空间改善设计,还包括建立共同目标、激发社区活力。

  原先,在伊敏河路运光路叉口转交坐落着一排门面房,临近路口且紧挨居民区,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在街道协调下,盘踞在辖区路口多年的违建终于拆除。

  同时由于周边城市绿地资源较为欠缺,运四小区附近的居民不得不搬出自家的椅子到马路上晒太阳。这个转角处就以“云”为灵感,打造了云状屋顶、墙面、座椅。

  曲阳路街道林长办广泛听取民意及专业园艺师指导后,采用了榉树、红枫,搭配亮晶女贞棒棒糖、圆形绣球、毛娟等植物,形成不同花境景观。这里的座椅数量也做了最大化处理,“转角的风景”已成为周边居民的会客厅,帮助大家打开社交圈。

  最近,曲阳路街道还在对这个微更新工程进行公开征名,让更广泛的居民参与其中。

  在普陀区桃浦镇南北厅河两岸的外环林带里,水杉树还在冬眠迟迟没有发芽,树下却开满了紫色的二月兰,星星点点的小花随风摇曳,紫色的花海如梦似幻,林间不时传来咕咕的鸟鸣声。

  在外环林带中,就坐落着桃浦镇新杨工业园区林长制工作站。新杨园区基层副林长吴晖告诉记者,桃浦镇领导全员担负林长制责任,形成了镇-村(居)-企业三级责任体系。林长制建立后不久,就解决了一个顽疾。

  由于周边有很多动迁房,一些居民还保留着曾经种地的习惯,经常在外环林带内圈占公共绿地种植蔬菜,还对此不以为然。由于整治回潮率很高,为此绿化部门也十分头疼。

  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林长队伍采取了4个步骤:先是提前张贴公告横幅、加强宣传;接着对限期不整改的,联合绿化养护公司集中清理;同时公开监督电话,确保整治行动公平公正;最后持续增加巡查频次。

  在林长制的支持下,也进一步整合了5支志愿者队伍:包括新杨护河护绿志愿者队伍、民兵小分队、企业志愿者队伍、护河护绿巡逻队和小林长队伍。

  仅一个月内,就劝阻种菜毁绿者60人,铲除菜地2亩有余。腾地之后,普陀区绿化市容部门就撒上了二月兰草籽,这才有了现在看到的美丽的二月兰。

  环境美化后,以往种菜的居民也喜欢来外环林带散步了。在林长的建议下,还增加了板凳、厕所、健身器械区域等。风景如画的南北厅河两岸,更是成了网红打卡地。

  在长宁区,民间林长在公园、市民和绿化市容管理部门之间,同样也起到了很好的润滑剂作用。

  相较上海其他大型城市公园,中山公园被居民区环绕,与华政校园相连,紧邻苏州河。中山公园的民间林长是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艳。公园民间林长与周边华阳路街道的华院、苏一等居民区及其“居民林长”都有紧密的合作机制。

  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晶说,2022年9月,中山公园围墙打开后,原先万航渡路沿线部分公园标识和围挡都移走了,为共创美好公园环境、提升游客游园体验,长宁区绿容局和绿管中心牵头,华阳路街道、周边小区居委、公园管理方以及派出所等部门共同签订了《梧桐公约》,作为中山公园的市民公约。

  在管理部门和民间林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游客素质有了大幅提升。王晶举了个例子,今年上海女子“半马”期间,邻近中山公园1号门的大草坪放置了两组景观花箱,作为“半马”终点的打卡点。原本公园管理方已经做好了一周后要为花箱补绿、补足花卉损耗的准备,没想到花箱放置了两周都没有一点损坏,且这组创新设置的打卡景观不仅吸引公园的老年常客们,还引来不少年轻游客打卡游园。

  杨浦区控江路街道凤南一村,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规模的拆除重建项目。

  然而,居民们搬离小区时,许多人放不下的,是一些陪伴大家成长的大树。它们苍劲古拙、饱经风霜,是所有居民忘不掉的乡愁记忆。

  为了大树与居民之间“双向奔赴”的爱,控江路街道林长办跨前一步征询居民代表意见,为精心挑选的12株大树挂上“凤南记忆”的标牌并编号。

  在绿化市容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树木在凤南拆除重建期间先行运出去移栽,建成回搬后再移回,让凤南一村居民们的乡愁记忆得以延续。

  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民间林长张晓丽的本职工作,是上海徐房绿化有限公司绿化设计主管,同时她也是上海白玉兰推广大使。

  张晓丽说,在徐汇滨江、衡复风貌区这些重要的“城市会客厅”,白玉兰是最能代表上海的“迎宾员”。因而她也一直建议,这些区域应当考虑增种一批白玉兰,围绕它们打造一批适合公众游憩的城市家具和景观节点,“在梧桐未抽芽前,用白玉兰点亮一个个永不拓宽的街角,让衡复风貌区多几处具有海派特色的繁花美景。”

  在她看来,徐汇有不少商务休闲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热门旅游区域,在这些地方种植白玉兰,深沉内敛的建筑色调与纯白透亮的白玉兰,更容易产生美好的化学反应,让白玉兰成为上海的高光色调。“未来,我将做好民间林长和社区园艺师,深耕细作,将白玉兰文化品牌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社区打造更多充满白玉兰文化元素的绿化景观。”

  无独有偶,在林长制的助推下,桃浦镇也将种植桃花优质品种和讲桃浦桃文化故事提上议事日程,全面推进《桃浦镇公园城镇规划建设导则》落地见效。

  桃浦曾名桃溪或桃树浦,相传古时两岸盛载桃、李,春风拂栏、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因此得名。

  桃浦镇党委书记、镇级林长吴晨海介绍,以前桃浦镇生态环境不好,更多的是种植能吸收有害物质的喜树之类。如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从老工业基地到产城融合的国际创新城的“脱胎换骨”发展,将着力打造都市“桃花源”新IP。

  眼下,在古浪路(真南路-祁连山路)沿线、春光公园河边、金鼎绿地、桃浦公园、彩丘园、常和路敦煌路口、常和路祁连山路口都种有桃花。今年,准备在桃浦西路、祁连山路、银杏路、李子园路等景观道路建设和中槎浦河岸微公园、武威河岸微公园、四桥两岸美化亮化等一批“美丽桃浦”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多元化添加桃文化元素,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漫步桃园林,徜徉桃源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