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五星花园穹顶改造工程于2017年的10月12日开始施工以来,拆除了玻璃穹顶,并新增了七根钢筋混凝土柱,用以承受上部荷载。设置了绿化区,重新打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五星花园。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五星花园中心立起一座雕塑:3位体态丰腴的姑娘,披着赭色薄裙姿态翩跹,腰间的绸带蜿蜒飘逸,似深情地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诉说这座城市的辉煌。

  这座题为“丝绸之城”的雕塑,又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丝绸女神”。多年来,它是南充的一张城市名片,所凸显的南充人城市审美意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绸都”历史悠久的丝绸文化。

  当年为了城市改造而搬迁的“丝绸女神”, 在消失几年后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不仅牵动着南充市民内心深处的那份丝绸情结,更彰显出南充丝绸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

  “丝绸之城”,让人自然联想到南充的丝绸文化、丝绸产业,以及南充2200多年的建城史,毕竟,丝绸是人们创造生活的产物,城市是人们安居的驿站。

  南充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永焕回忆,当年“丝绸之城”雕塑的问世,确实与丝绸相关。这一点,从“丝绸之城”雕塑的名称也可佐证。见证并参与这座城市雕塑全过程的刘永焕, 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至今记忆犹新。

  1985年, 南充古老的丝绸行业生机勃发,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让全国瞩目。随着经济腾飞,南充城市建设迈出大的步伐,如何提升城市品位,让丝绸文化通过载体得以传承?在城市中心,五星花园除了引导交通,更需要被赋予时代气息的美感。在这种大背景下,建造城市雕塑的呼声日渐高涨。

  “首先提出的是,在五星花园搞一个南充标志性雕塑。 这一点成为当时整个‘小南充市’上上下下的共识。”刘永焕说,此消息传开后, 各地都有人来表示愿意设计制作,“收集到好几个设计方案。当时没有招投标一说,但的确是在民主集中的气氛中对每一个方案进行了审定。最终,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冯宜贵的方案被选中。”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代表南充丝绸文化的“丝绸之城”雕塑应运而生。“当年,南充丝绸业十分兴旺,南充城市的不断发展,迫切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文化。”汪明树一直认为, 从历史与传承来看,南充的城市文化应该是以桑、蚕、种、茧、丝、绸“” 为主打的丝绸文化。

  有人称雕塑为“城市灵魂”,不仅展示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是外地游客“读城”的亮点。当时刚改革开放,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的雕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在相对封闭的川东北地区,南充建城市雕塑还是一个创举。

  据刘永焕回忆,设计稿通过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可谓全体动员,“南充去了几个人,在美院参观并监督他们制作。 定稿的泥样有很多教授专家做,包括阆中籍著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因为雕塑的体积很大,织女的一只手伸得很高,美院雕塑系的制作车间容不下,就把房顶给拆了。泥样做好后还要拓模,最后是把模具运抵南充浇筑。整个过程中,设计与制模的过程相当长,浇筑相对快一些。”

  “当时在五星花园挖了很大一个坑,大约20米的口径、深3米,粗大的钢筋直通到雕塑顶部。底座完成后又把模具一段一段放好,再一段一段地用钢筋和水泥浇筑,最后在雕塑表面进行了仿花岗石处理。”刘永焕说,这座雕塑于1985年底动议,1987年1月20日落成。做好后,冯宜贵等人专程赴京,请全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为雕塑题字“丝绸之城”。

  今年7月21日,《五星花园穹顶改造规划方案》经市规委会审定通过,此次改造工程的主要工程之一就是,对原中央环岛“丝绸女神”雕塑进行恢复,唤起人们对老五星花园的记忆,再现南充地标建筑。

  资料显示,这座雕塑原来净高9米,其顶部距地面高11.95米。由于五星花园周边建筑物拆建变脸, 加上原雕塑尺度偏小, 因此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无论从街区视角还是鸟瞰视角考量,都与其周边环境及景观不相协调。因此,方案对这座雕塑进行了“放大”,使其净高达12米,雕塑顶端距地面高15.5米,质地采用紫铜材质,使其更加恢宏,以适应新时代的城市景观需求。同时,穹顶将变为绿化带, 采用风车状的五星图案, 取名“星耀南充”,暗合五星花园之地名,又有柔美的曲线,与婀娜多姿的“丝绸女神”相协调。

  “丝绸女神”的回归,让人触摸到南充人传承丝绸文化的脉搏。从地区到市,从农业大市转身工业大市、旅游强市,20多年来,南充城市发生着质的变化和飞跃。城市名片在祖国大地上到处传递。

  不少外地人一提到南充,就想到五星花园;一看到“丝绸女神”,就知道这里就是南充。“这座雕塑已成为南充城市的标志,它的回归是一种必然。”很多市民如是说。

  【微播文化工作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微传播理念,挖掘当地的人文轶事,学习圣贤、践行孝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