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2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四川文博各方面数据十分亮眼,“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各类创新元素的加持下,博物馆是如何一改“高冷”“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的?

  “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梵高真迹,太令人激动了!”在成都博物馆“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开幕的第二天,艺术爱好者张霓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博物馆打卡参观。在这场入围了本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陈列推介终评的重磅展览上,总价值超过10亿元的62幅艺术真迹和雕塑作品惊艳亮相,梵高作品首次来蓉。一场大展让世界顶级艺术经典齐聚蓉城,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的文化产品,也是其走近大众、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要媒介。仅2022年,全省各博物馆就推出了临展466个,数字展览205个,展览输出210个。从古蜀文明的神秘传说,到五大名窑的宋式美学,再到漫画绘出的童真世界、国外贵族的金银器具类型丰富、主题多样的特展在各大博物馆持续上新,满足着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人群的文化需求。

  在提升观众参与度上,各大博物馆通过互动性强的展陈设计、各类展览配套活动,打破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感。从展品、展柜到展厅,整个展览设计的“亲民化”,让更多观众增加了参与感。

  2022年5月,在成都博物馆开幕的“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展厅里,除了上百幅珍贵的原画作品,临摹区和涂鸦区更是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进行绘画。自己的绘画作品也有机会和大师原画一起被挂进博物馆展出,让观众感到仿佛自身的参与也让这场展览更加完整和有意义。

  配套讲座和社教活动,让观众们更好地看懂展览、读懂历史,更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博物馆围绕历史文化、艺术美育、自然科学等推出各类社教活动,全年开展社教活动6039场,开展原创教育项目963项,与1277家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馆校合作关系。

  让文物进入人们的生活,让博物馆从“高冷”到“亲民”,各种“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功不可没。去年11月,配合大展“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的开幕,四川博物院专门打造了一场东坡主题“触梦宋朝”沉浸式文创嘉年华,让观众在观展之余,也能通过体验使用“交子”购买文创,亲身感受古代繁华集市和宋式生活美学。

  可爱的卡通形象、幽默的网络用语、实时的双向互动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是线下打卡的“必选地”,也早已成为有流量、有内容的“网络大V”。在《2022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全省博物馆微博粉丝数量超过916万人,微信粉丝数量超过817万人。粉丝们亲切地称呼着“成博君”“小金”“堆堆”。

  在文字交流之外,可视化的卡通形象也让博物馆亲切感倍增。2021年夏天开始,成都博物馆联手“90后”插画师玉商,以成博镇馆之宝文物石犀为基础打造出原创漫画IP,取名“闷墩儿”,让不少网友直呼“萌翻了”。如今,这只憨憨的石犀已成为成博最具辨识度的IP之一。

  正因为丰富的展览、贴心的展陈设计、多样的社教活动以及亲民的形象打造,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博物馆,“亲民化”城市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人们旅途的“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