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七种色彩与德育课程以及学生的七种优秀品质相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生活日常场景,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德育课堂向课外拓展,向校外延伸,让德育工作“走”出去、“活”起来、“实”起来。拓展立德树人路径,打造全环境育人模式,构建系统化德育体系,民大附小破解了德育工作容易单纯灌输与说教的难题。
时时用劲,处处发力,久久为功,民大附小潜移默化筑牢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底座,为学生全面发展铸魂,铺展“五育并举”多彩画卷,为全州小学德育工作树立了标杆。
这处景观由红、橙、金、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7块标志牌组成,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承载着该校七彩德育课程体系的内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是我州教育事业“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民大附小创新思政工作的指引。
该校党总支书记袁红柳说:“小学生有其认知规律,喜欢有趣的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德育工作没对准小学生特点,就会踩虚,无法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
民大附小坚持打造“桂韵课堂”活动品牌,尝试把德育工作做得有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为学生铺就成长底色。
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铸魂。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到叶挺将军纪念馆、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等地,学习革命先烈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把学生“带”回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让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理想信念点燃学生追梦激情。
11月24日下午,按照月度计划,各少先队中队开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主题队会活动,出队旗、唱队歌、呼号、学习传染病知识等环节一个不落。
同一天,在黄石市,该校学生姚盛寒代表我州参加全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讲解员大赛,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从60多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引导学生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大附小德育工作的亮点。
“一轮红日出东方,耶咦耶咦耶”上学的每天10点10分,只要不下雨,歌曲《四季》在校园里准时响起,全校师生踏着节奏,在操场上欢快地齐跳《四季》健身操。这套健身操基本动作源于土家族摆手舞,深受师生喜爱,让师生既锻炼了身体,又能体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食堂墙上挂着24个竹编簸箕,上面通过书法、绘画等形式,呈现着二十四节气内容。
时间回到2019年,学校推出二十四节气课程,让学生通过了解节气获知自然科学知识,领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现在,二十四节气课程经整体规划和多次升级后,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书本、课堂等探究二十四节气的特征、习俗,还能到劳动基地深度参与农事、实验等活动,视野得到拓展。
每月、每周、每日,学校都根据时令、节日等,组织学生开展艺术节、社区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家校育人、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
该校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德育路径取得实效,引起业内关注,州内外学校纷纷慕名到该校参观、学习,该校老师也经常外出交流经验。
师生见面,学生向老师敬礼问好。热情、大方、自信,没有丝毫害羞和躲闪。副校长肖君介绍:“师生见面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已经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注重在礼仪中明理育德,浸润学生心灵。”
“让温暖的问候成为生活的习惯”,学校倡导学生每天从小小的问候开始,传递友好与温暖。这也与该校对学生“做一个受欢迎有力量的中国人”的期许不谋而合。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领悟到,德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从小时候抓起。”肖君说,通过见面打招呼、每天5分钟安全教育等标志性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效果明显。
一年级学生进校就参加入学礼、始业周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感受榜样的力量。入学礼是民大附小“三礼”之一,学校在四年级设置十岁成长礼、六年级设置毕业礼,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德育伴随始终,受到优秀品德和文化素养的熏陶。
学校善于用古圣先贤、先进英雄人物鼓舞学生。通过传播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事迹,拉近学生与时代榜样的距离,让榜样的力量在孩子心中汇聚。
2021年6月15日,学校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引发关注, “游泳小先生”杨逸宸凯旋,受到热烈欢迎。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州运动会恩施市选拔赛,获得8岁男子组5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冠军。
每年,学校都评选、表扬 “游泳小先生”“足球小先生”等。同时,班级也评选、表扬先进,激励其他学生。
李慧琳是五年级一名班主任。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班上设置了30多个岗位,招募学生志愿担任绿植养护员、爱眼天使、农场经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时时在育人。学校坚持晨诵、午读、暮省,602班班主任谭敏是语文老师,13年来,她坚持组织诵读经典、沉浸式阅读和亲子阅读等活动,潜移默化滋养学生心性。
处处能育人。学校在楼梯口、走廊等区域创设红领巾小书虫、小百灵、小创客、小健将、小能手平台,或摆放经典书籍,或放置乐器,或展示科技产品模型,或呈现榜样不经意间彰显着育人的力量,引导学生探索更广袤的世界。
该校将七种色彩与德育课程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生活日常场景,打造全环境模式,为实现德润童心探索了可复制路径,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以前更注重规范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正确,什么该做。”401班班主任胡倩深有感触。2017年以前,她跟很多班主任一样,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德育工作大多灌输与说教,效果适得其反。
2017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发布,对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等作出顶层设计。
在此背景下,自2018年起,民大附小主动作为,经历5年的探索,七彩德育课程体系日趋成熟。
她回忆,2018年以前,学校生源范围相对较小,家长因为种种原因配合学校力度不够,学生虽活泼可爱,但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学校德育工作又比较零碎,不成体系,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管理。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家校携手育人效果。同时,学校调配资金,聘请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开展艺术、体育类社团活动,带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2020年,曾经的恩施市桂花园小学迁入沙湾路新校区,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新起点、新要求,如何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以适应学校的发展?袁红柳和她的搭档尝试在崭新的白纸上涂抹出他们心中理想的色彩。
2021年3月,学校成立德育工作室,袁红柳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实施全员育人机制,完善七彩德育课程体系、实施策略、管理模式,设置红色励志教育课程、橙色节日系列课程、金色养成教育课程、绿色健康安全课程、青色校园文化课程、蓝色感恩劳动课程、紫色家长学校课程。课程的七种色彩代表培养学生的七种优秀品质红色励志、橙色传承、金色习礼、绿色安全、青色爱校、蓝色感恩、紫色沟通,通过系列活动向下扎根。
德育不能只靠专门的德育课程,其他课程要与德育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将德育内容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五育并举”:
利用语文等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以音、体、美等课程为基础,举办艺术节、绘画展等,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的培养;
如今,该校全体老师对德育工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坚持以德育为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去年,我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启动后,该校建立护苗工作站,高度关注心理健康工作,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心语信箱、树洞悄悄话等形式,支持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帮助学生成长为真诚、善良、美丽、向上的人。
“民大附小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有益尝试,通过课程化和体系化实施,理念先进、做法有效,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州教科院负责人如此评价。
着眼未来,民大附小将巩固完善七彩德育体系,共绘孩子多彩童年,努力让每名学生沐浴七彩阳光,绽放缤纷色彩。
如何让枯燥的德育变得多姿多彩,有载体有生命,于无声无息中浸润童心,民大附小用他们的鲜活实践给出了一个生动的答案。
校园设计小到角角落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子遍布。七彩课程和桂韵课堂,更是让德育体系化品牌化。
在这里,德育就像一幅绚烂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独特的光彩。课程的七种色彩代表培养学生的七种优秀品质红色励志、橙色传承、金色习礼、绿色安全、青色爱校、蓝色感恩、紫色沟通。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民大附小的一种价值观,七种颜色合在一起,构成了校园的精神风貌。
七彩的校园德育工作不仅体现在活动上,也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他们就像彩虹的每一道颜色,各自独特,却又共同组成了美丽的彩虹。每一位教师都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每一位学生都礼貌有加、乐于分享、善于合作、尊重他人、快乐学习,老师和学生美美与共一起进步成长。
民大附小德育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教育主题和目标,全体教职工在这些主题和目标的引导下,着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素养全面、志向高远的栋梁。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能看到七色彩虹在更多校园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