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腐败”。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后来,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层面的内涵。 孟子认为:“(不义之财)可以无取,取伤廉。”阐明了孟子对廉与贪的道德价值 取向。廉政,即廉洁政治,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现象。

  《晏子春秋·问下四》:“ 景公 问 晏子 :‘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吴则 虞集 释引 王念孙 曰:“案‘政’与‘正’同,《文选·运命论》注引作‘廉正’。” 权为民之福杖,廉乃官之仪表,治国当审载舟之理;官乃民之家人,廉为宦之 官声 ,安民应怀民本之思。方正如印,官以民为衣食,厚德载物;天下为公,民呼官为父母,上善若水。

  民者,国之经也,旗色似血,求国泰必先安民;吏者,国之纬也,执政为民,欲治国定当治吏。治吏之策,公生明,明则自清,安其禄以履其职; 廉生威 ,威则自信,正其位而定其心。立奉公、守法、廉明之三德;祛官僚、贪墨、腐败之 三病 。为官则政声卓然,民权而共有;为民则匹夫担当,公权以 民享 。倘若此,岂止万民之幸耶?国运之兴耶?社稷之福耶?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涵是思想和道德、社会文化氛围、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廉政文化建设,是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民做事。 廉洁的思想道德要求,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动力;二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三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