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唐笛)4月22日,农历三月三,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社会各界代表及近百家新闻媒体约2500人参加大典,同拜轩辕黄帝,共祝国富民强。

  站在轩辕黄帝雕像前,雕像设计者、雕塑者的刘红立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参加拜祖盛会,是每一名华夏儿女的莫大荣幸,虽然天气寒冷,依然满怀热忱。”

  “黄帝雕像右手轻挥,和谐亲切、包容大度、抚慰众生,怀柔天下。”说起黄帝像,刘红立更加激动,“雕像左手轻握拳,彰显勇敢坚毅、不惧艰难,面部谦和睿智,气宇轩昂,威严大气又平易近人”。据了解,整个塑像高9.95米,底座长9.95米,宽9.95米,寓意九九归一,富贵辉煌,繁荣昌盛。

  关于自己带领团队制作的黄帝像,刘红立说到,曲阳石雕拥有数千年的精湛技艺传承,他和他的团队更是深深植根于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虔诚恭敬、接纳包容、仁德良善的智慧精神,是他们力求在雕刻中所展现的。

  新郑黄帝故里黄帝像以刘庆柱、崔天兴、毛佩琦、王志远等史学家为学术指导,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立等共同设计创作。最终由刘红立大师带领百余名曲阳石雕制作团队,经过半年左右,雕像得以完成,以雕塑的语言、曲阳石雕的技艺充分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和祖先领袖的气息、姿态。

  除此之外,曲阳石雕工匠创作的中国历史展览馆大型雕塑《信仰》,井冈山大型雕塑《胜利的起点》,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大型雕像《红军魂》等,都一一闪耀着曲阳雕刻文化艺术的光辉。从云南石窟、圆明园、颐和园到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到处留下了曲阳石雕艺人的杰作。

  曲阳石雕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95年,该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曲阳石雕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些年,曲阳雕刻艺术在继承古代优秀技艺的同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由单一的石雕发展壮大为木雕、铜雕、不锈钢雕、砖雕等多个门类,创造了浮雕、镂雕、透雕、圆雕等多种雕塑技法,形成传统雕塑、城市雕塑、园林雕塑、仿古雕塑、巨型雕塑五大雕塑体系,产品种类达到3500多个。

  产业发展上,依托于曲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雕刻品牌效应,构建了以雕刻生产加工、研发设计、市场交易、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园区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示范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探索出了县域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曲阳模式”。

  目前,该县已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与石雕相关的产业遍及10个乡镇60多个村,企业达23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创产值85亿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雕刻产业已成为曲阳县特色产业和支柱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