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它是很陌生的,可能人们知道它是用来磨豆子制作豆腐或者是豆浆的,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是怎么使用的,也不知道它的发展历程,更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其实石磨有着很长时间了,事实上,古时候人们用石磨不仅仅是用来磨豆子,
据有关资料考证,我国早在距今大约2100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使用石磨的记录了。世界上有记录的石磨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不只是我国,在古罗马的时候也有使用石磨的记录,不过与中国和土耳其的人力、畜力石磨不同的是,古罗马的石磨是用齿轮作为传动的水力石磨。可见古罗马人还是很有智慧的。
磨坊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一项基础服务设施,也是领主收益的重要来源。对于一项看重经济效益的中世纪欧洲领主来说,磨坊的工作效率就是收入的速度,所以在磨坊的工作上,这些领主一直在下功夫,所以,在中世纪的欧洲,磨坊的发展是十分迅速。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体醒具体来说应该是属于庄园经济,庄园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翻译到我国来也被称为是“小农经济”。当时的封建领主拥有自己的庄园,在庄园中使用农奴劳作,这些农奴一直在庄园劳作,一辈子没有人身自由,而且这些农奴的后代也是农奴,也就是说这些农奴世世代代为封建领主服务。
这样日子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时,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制崩坏,社会混乱至极,暴乱频繁发生。为了应付早先的社会动荡及无政府状态,出现了封建时代的权力结构,封建制度下的农业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大领主的权力也增加了许多。
农业是欧洲经济的基础,个人的土地所有权是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农民们日复一日地与大自然进行漫长且往往失败的对抗。当时欧洲大部分土地的质量都不高,包括无法耕种的多山、岩石地带以及沼泽地区。小片的土地、地力耗尽的贫瘠土壤和传统的农业技术限制了农作物的产量。
陡坡必须靠人工清理建筑成梯田。农民用手“摇”犁耕田。不但如此,村里还有些最初是由领主授予的公共土地。这些公共土地从经济上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几百年来,他们为无地穷人提供了必要的生存资源。此外在最好地情况下,农民们还需要保存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的种子,用于来年的重新栽种。
尽管当时人口已经开始增长,但在13世纪,领主们依旧频繁地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所以慢慢地就由人拉磨转换成了马拉磨或者是驴拉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率就大大地上升了。
由于畜力取代了人力,人力得到了解放,所以此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可以可以从事更多其他的劳动,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极大的推动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进程。
在石磨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主要是使用一些粗糙的石头将谷物的外壳去掉,石磨发明出来之前还只能用人力,所以这些封建领主就会让他们的农奴来干这些事情,但是农奴的力气毕竟是有限的。虽然封建领主一般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一般都会将生产出来的谷物出售,以此来挣钱。
到了十四世纪晚期的时候,欧洲出现了更加强大的以天主教会为主的国家结构,这也标志着封建社会的覆灭。在这样的国家中,封建领主不再像封建社会时期那样威风凌凌,相比之下,国家统治者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加强,相反那些贵族的权力却是得到了削弱。
同时,这些封建时代贵族的司法权也逐渐被取代。不仅如此,农民支付的东西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由谷物或牲畜变成了现金,若是不想交或者没有的话,可以为领主服役。在这种社会模式下,人力磨坊已经不足以支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发展为蓄力磨坊。
在中世纪的欧洲为了追求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当时的人们发明了很多的以自然资源为动力的机器,来代替人力或者是畜力。这样一来,水力磨坊就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所以在一些适宜建造水力磨坊的地区,水力磨坊很快就取代了人力或者是畜力磨坊,这样不仅是人力得到了解放,畜力也得到了解放。当然在一些风力便捷的地区,其风力磨坊的发展丝毫不弱于水力磨坊的发展。
利用水力来节省劳动力的工业技术是从水力磨坊开始的,家喻户晓的水力碾磨技术在中世纪早期得到广泛传播,十一世纪中叶水力磨坊数量迅速增加,《末日审判书》中记载了六千多座磨坊,因而到一零八六年,英格兰平均每四十六户农民家庭使用一座水力磨坊。
此后,欧洲各地区的水力磨坊增长地更快了,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建设了两百多座。但是由于水力受到季节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又有人发明了风力磨坊。
在那些不适合建造水力磨坊的地方,人们为了能够在寒冷的冬季或者是缺水的夏季照常工作,所以又发明了风力磨坊,南欧的河流南欧的河流夏季水量较小,所以风力磨坊也较为流行。
风力磨坊在英格兰东部十分流行,因为当地适宜建造水力磨坊的地点非常少,当地的河流较为匮乏,满足不了磨坊生产所需的水力,所以当地的风力磨坊则是较为常见。相反,在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北部和西部就很少能够见到风力磨坊了,因为当地的磨坊能够为生产提供足够的动力。
风力磨坊的发明刺激了新一轮磨坊的建设热潮,在英格兰地区,十三世纪时,英格兰的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的建设如火如荼,数量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建造的不仅有新兴的风力磨坊,还有之前发明的水力磨坊。当然风力磨坊的发展也是颇为曲折。
普鲁士王国的缔造者是腓特烈一世,第二任国王就是威廉一世。在威廉一世统治时期,风光如画的波茨坦小镇迅速发展成为驻有军队和贵族的行宫,为了满足人口增加和粮食飞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兴建一些风力或者水力的磨坊,1736年,威廉一世亲自批准了约翰·威廉·加运利兹在八面来风的山上修建大风车磨坊,次年就建成了。
1740年,腓特烈二世继位,史称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下令在大风车磨坊旁边依照法国凡赛尔花园的形式建造一座夏宫即桑苏西宫。不过,由于桑苏西宫的围墙又高又厚,阻挡了大风车磨坊周围的风力,导致了大风车磨坊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引起了大风车磨坊主加运利兹与腓特烈大帝之间的法律纠纷。
大风车磨坊主加运利兹对腓特烈大帝提出了要求:要不减免租金,要不就由国王承担费用,在合适的地方建一个新磨坊。1746年6月4日,腓特烈大帝命令波茨坦法院审查大风车磨坊主对他的申诉。面对事实,腓特烈大帝认可了大风车磨坊主加运利兹的申诉,并答应了加运利兹的请求。
腓特烈大帝出钱给加运利兹修建了新磨坊,可是加运利兹并不厚道,他把旧磨坊卖给了卡勒茨,卡勒茨又把旧磨坊转给了科格。
1781年,旧磨坊主的第三任主人科格又以同样的理由把腓特烈大帝告上法庭,这一次大风车磨坊主又赢了,国王承认其权利,并且从1781年开始免除了他的租金。1786年,威廉二世成了普鲁士新的国王。
威廉二世命令拆除了有50年历史并且破旧不堪的老磨坊,他自掏腰包请一位荷兰工匠修建了三层楼的荷兰式风磨,并继续租给科格来经营。后来,科格的遗孀经营不善,她想卖给威廉三世被拒绝。直到威廉四世上台后,才把这座老磨坊买了下来,又重新修葺一番,基本上就成了现在这种状态。
中世纪的欧洲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是从人力、畜力磨坊到水力、风力磨坊的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欧洲人们对经济的追求是在不断进步,磨坊的不断发展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中世纪欧洲生产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现在我们可能看不到这种磨坊工作,因为现在都被一些电力所取代,所以人们对欧洲中世纪磨坊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欧洲文学家的文学作品,比如都德的《磨坊文札》、乔治·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坊》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因为在这些作品中,磨坊都是故事的主角,都蕴含着历史和文化,有着暖人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将满38岁!Scotto:火箭将杰夫-格林新赛季960万合同转为全额保障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约基奇20+12文班14+10!法国热身赛不敌塞尔维亚 退役帕克9号球衣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