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人物|“90后”小伙为河北博物院文物“画像”,曾创作500多幅画作记录石家庄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2月5日下午,河北博物院内,茹义松站在“中山王厝铜方壶”一侧,为画了三个下午的文物线稿上色,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路过的游客看到他在画画,纷纷驻足欣赏,看看茹义松手中的作品,再对照眼前的“中山王厝铜方壶”展品,好几位游客都发出惊叹:“好逼真啊!”
茹义松,网名“炒饼写生”,出生于1990年,河北辛集人,2019年结束“北漂”后,回到石家庄,成为一名城市速写博主,被不少网友关注。5年间,他用500多幅作品记录石家庄的变迁,把全国20多个城市的人文和风景定格在写生作品中。2000多年前的文物、500多年的老建筑、80多年的老厂房、公园的一角、走过街巷的人群……都在他的画笔下变成城市的记忆。
“我就是站在这个角度画的。”茹义松站在“中山王厝铜方壶”文物的一侧,一边说着,一边将背包放在地上,从背包中掏出画好的线色水彩颜料、一粗一细的两根水彩画笔、一张用来擦拭多余颜料的卫生纸,准备就绪,便对照着文物开始上色。
亮的黄、暗的青……茹义松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他眼中的文物,他告诉记者:“我喜欢古建筑和古文物的时间质感,像这个青铜器,它身上有时间的颜色——青铜色,那些斑驳的肌理,很迷人,很吸引我。”
“我喜欢古建筑和文物,画博物馆是我感兴趣的一个城市速写题材,可以欣赏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茹义松说,从2019年开始,他每天都要写生,一般天气冷不适合外出写生的时候,就会选择到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是他去的次数最多的,也是最熟悉的,接下来,他还计划写生这里更多的文物,记录自己家乡的“宝贝”。除此之外,他还去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地写生。
“中山王厝铜方壶”是茹义松在河北博物院的第17幅写生作品。每一幅文物写生作品,他几乎都要花上10个小时,或站着,或坐着,一画就是一下午。为了不影响其他游客参观,在博物馆写生时,茹义松都会错开过道,但专注画文物的他,似乎也成了一道风景,经常引来路过的游客围观、赞美。
“妈妈,你快来看!简直一模一样!”一个小朋友路过时发出惊叹,赶紧拽着母亲一起欣赏。来自江苏的苏女士带着女儿到河北博物院参观,看到茹义松手中的画,连连赞叹:“画得太好了!一看就很专业!”
茹义松说,他在河北博物院画“彩绘散乐浮雕(五代)”时,用了一周的时间,“面壁”15个小时才大功告成。“画完时正好闭馆铃声响起,仿佛是交卷铃声。博物院里的灯一盏盏关闭,唯独这幅浮雕附近的灯没有关,是工作人员特意留给我的,感觉很温暖,可能是被我的坚持打动了。”
在石家庄的街头巷尾,你有时可能会碰到一个坐着马扎埋头画画的男士,一只白猫卧在一旁,那位男士便是茹义松,那只白猫叫“八两”。
“2019年之前,我对石家庄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父母带着我和哥哥去动物园玩和高中艺考集训的那段日子,我们经常进出老火车站,在纪念碑旁坐公交车。”茹义松说。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2019年3月27日,茹义松在石家庄第一次写生选择在了最熟悉的石家庄老火车站。画面中的石家庄老火车站,广场还是改造前的样子,微微发黄的墙体、拉着行李箱走过的行人、广场上空放飞的风筝……
在茹义松的写生作品中,记录了许多关于石家庄老火车站的场景:黄昏后,小商贩在改造前的老火车站天桥上摆摊;一场雨过后,解放广场上屹立的雕像和走过的行人;改造中的大石桥前,有穿着黄色马甲的工人……
2019年至今的5年间,茹义松画了500多幅关于石家庄的作品,每一张作品都是实地驻足写生,作品中有新百广场前的夜景和车流、世纪公园的樱花树、石家庄华药生活区楼下的居民生活场景、古城正定的古塔古寺、火炬广场上的现代雕塑、东二环南路七星桥等等,画作中呈现最多的是充满烟火气息的街头巷尾,温暖又生动,他称这些是自己的“石家庄地图”。
“我很喜欢石家庄,它有很多20世纪留下来的社区和工厂,让我想起小时候,也有了归属感。”茹义松告诉记者,他喜欢画自然流露出来的、有时间痕迹的生活场景,所以经常到石家庄的一些市井街道、小区去写生,比如煤机街、石药生活区、棉四生活区等,他还称古城正定是他画不完的“写生宝地”,为了写生,他甚至每年都会在隆兴寺办年卡。
“有时候真的很感慨画的速度赶不上变化的速度,很多画过的场景或拆迁或改造重生,也庆幸它们的原貌记录在了我的画本里。”茹义松说,接下来,他还会继续探索石家庄这座城市,记录新的变化。
除了石家庄,茹义松的写生作品中还有其他很多城市。他经常一边旅行一边写生,目前已经去过南京、上海、广州、厦门、泉州等全国20多个城市,他说:“画画是一辈子的事,我想画遍中国每一座城市。”
“旅行和写生是绝配,能让我慢慢地了解享受当地的人文和风景。”茹义松说,写生是需要在现场花时间创作的,“作为局外人观察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局内人。”
2023年11月底,茹义松到云南参加朋友的婚礼,趁机到大理旅行,同时进行写生。“本来计划将云南大理的古镇都画一遍,结果单单在巍山县就画了十几天。”
2023年12月28日,官方视频号“名城巍山”发布了茹义松在这里的写生作品,并配文称:“博主用画记录在巍山的日子,每一幅都是对巍山的喜爱。”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个画对在外游子的‘杀伤力’好大。”
2021年,茹义松到南京写生时,三个月的时间用一支钢笔勾勒出南京的秀美风景,南京长江大桥、鸡鸣寺、阅江楼、夫子庙……他在出租屋的一面墙上贴满了绘制的钢笔淡彩写生,这面墙被他称为“南京墙”,还被当地媒体进行了报道。
“在现场写生更有温度,更有代入感,有一些当时现场发生过的事、经过的人,我也会画到画里,有时候路过一条狗、一只猫,我也会记录在里面,这跟看着照片画画很不一样。”茹义松说,他还遇到了一些当地的“画友”,“旅行画画时,我很少做攻略,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许多都是当地‘画友’推荐的,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2023年11月,茹义松从500多幅石家庄写生作品中,挑选了90张印成了一套明信片——“一盒石家庄”,“每一张都有背后的故事,每一张都是我的宝贝。”他说。
“一盒石家庄”是茹义松发布的第二套“城市系列”明信片。2021年,他到南京写生后有了将作品制作成一盒“城市系列”明信片的想法,“南京的这次写生时间足够长,作品足够多,就可以做成一盒明信片,像一份礼物一样。”他说。
起初,茹义松想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一本画册,但成本比较高,所以选择了明信片。第一套南京明信片发布后,受到了许多当地人和网友的欢迎,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他告诉记者,有人购买这套明信片作为礼物送给朋友,还有一些身在海外的南京人购买他的明信片怀念家乡。
“明信片像我的‘专辑’一样,可以将我的作品分享给别人,我觉得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儿。”茹义松说,他的每一套明信片制作耗时都比较长,“不想做成一个产品,更想让它成为一份有温度的礼物。”目前茹义松已经发布了石家庄、南京和临海三个城市的明信片。
解开“一盒石家庄”外面缠绕的麻绳,打开棕色的瓦楞纸盒,包裹着明信片的是一张油纸。这张包装纸,茹义松选了五六个版本,最终才确定下来,灵感来源于他小时候父亲单位发的餐具包装和工业零件的包装,他说:“这张纸给我一种就是打开时间记忆的感觉,符合我对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工业城市的印象。”
茹义松向记者透露,“一盒石家庄”已经卖出了200多套。记者看到有一位外地网友这样评价:“一盒石家庄让我这个从没去过石家庄的人,也能感受到石家庄浓浓的人文气息,感谢‘炒饼’让我认识石家庄。”还有石家庄网友说:“作为一个从小在石家庄长大的人,很感谢‘炒饼’能把这个地方,把它不经意的价值这么用心地记录下来,并且还能留给我们一份。”还有网友评价:“不仅仅是一盒明信片,(它)很有温度,也很有质感,像电影一样慢慢诉说了石家庄的变迁。”
茹义松说:“我打算把河北博物院的写生作品也制作成一套明信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文物,了解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