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是植物园与树木园全方位展示植物的重要窗口,其难点在于深入浅出同时拥有自身特色。国外植物园高度关注科普宣传的方式及设施,遵循寓教于游的原则,方法与形式生动有趣、灵活多样。
此外,国外植物园希望把尽可能多的公众引导到大自然中,除了科普面的多层次全方位,其对象也是全龄化的。教育对象有幼儿和学生、青少年、成年人,专业及非专业人士等等。
国外植物园为了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很多植物园与附近的学校建立密切联系。重点研究的77 座国外植物园当中有22 座为学校附属植物园,可供在校师生学习与使用。此外,纽约植物园等科普功能较为完备的植物园还与当地多所中小学形成了长期合作联系,让学生更多了解和热爱自然。
卓有成效的植物园间或国际间交流合作也使得科普教育内容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如布鲁克林植物园、纽约植物园、仙章植物园等联合设置家庭植物教育课程:纽约植物园还同古巴植物园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专家研讨会,共同商议如何落实植物园对大众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教育工作。
科学研究是植物园的立根之本,国外植物园的科研工作有较强的综合性,科研实力雄厚,种子库的数量与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部分植物园的引种、驯化及繁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因此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品种丰富、特点突出。
例如布鲁克林植物园收集 5000 种蔷薇作为展示样本,类型涵盖微型、丰花、藤本以及古老月季等,由于月季的特殊属性,每年的 5-8月花开不断,成为了月季园的杰出代表。
植物分类研究、生态学应用等方面也属于植物园的科研范畴。例如密苏里植物园与地方肿瘤中心进行抗病药物的合作研发,布鲁克林植物园正在进行纽约城市化对原始植被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等。科研工作将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植物园的进化
植物园是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国外植物园具备较高的园艺水平,其现代植物园的园景艺术以“自然美”为主体,搭配规则式样。乔木、灌木及地被合理配比,花期、季相、色彩、材质及空间的巧妙配合烘托了植物搭配的景观美学。
例如国外地方植物园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匍匐性强、耐阴性好的常春藤及铺地柏类地被与观感相对细腻的宿根花卉进行配置,色彩与质感的对比,使得两者皆更具独特性。雅致清新的植物配置于喷泉、雕塑等造景元素旁更加凸显植物园的文化氛围。
植物园的性质和内容决定其在管理与维护上的复杂性,但国外植物园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高效精简,不同植物园还会根据自身的功能差异与特征来安排人员配置。比如长木花园是私人运营的植物园,需要在展览、体验活动以及园艺美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因此招募大批志愿者参加园内义务工作;密苏里植物园是以科学研究著名的植物园,其科研职工占比达总数的 1/2。
国外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构思具有相对宽阔的视野和深层次的理念。综合考虑其与城市空间的联系、空间布局、景观表达、植物展陈等方面,可归纳总结出如下规划设计特征:
植物园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联系对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就国外植物园布局相关性、交通可达性和功能联系性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发现其多处于与城市空间融合紧密的地理位置。
布局相关性主要根据植物园与城市空间的耦合联系划分成3 种类型,分别是:具有生态型绿心作用的核心式,对整体城市设计有结构性引导的轴线式,充分利用外部地形与水体等景观要素而促进自身发展的依山傍水式。
交通可达性主要研究国外植物园的公交可达性、地铁可达性,发现植物园公共交通可达性多受到其所处区位条件、自身规模和竞争力等综合影响。国外植物园与城市公共交通相对融合,为提升植物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其地铁轨道交通可达性仍需进一步发展。
功能联系性主要依托周边不同功能空间的集聚效应而带动彼此发展,分别形成了以生态、文政、商业、居住、综合资源而聚合的等几种集聚类型。
植物园的空间布局是整体规划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架势。国外植物园大多关注其景观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并形成了几种典型的布局方式。
圈层保护式多出现于拥有原生保护区或生态保育区的植物园。设计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根据自然资源的生态重要性,可形成“生态核心区-缓冲区-活动区”的圈层式规划布局。该种方式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居家”,充分发挥了核心区的生态效能。
山水空间式多根据原有的地形地貌,建立地形空间与功能空间的联系并提高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利用原有的自然优势,塑造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景观空间。
文化集锦式以展示自然地理与人文元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为目标。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与传统集中在植物园中进行展示与对比,促进各区域文化内涵的交流与传播。
复合交融式即运用多个布局逻辑进行叠加,从而创造多样的空间类型和丰富的游赏体验。由于很多植物园年代相对久远,曾经过多次改建后形成了现在的布局结构,该种模式在当前的国外植物园中较为常见。
圈层保护式与山水空间式多依托场地内原有的资源条件规划布局,科学且高效,而对于不具备前两者资源禀赋的植物园多采取文化集锦式,复合交融式则注重多元文化与多种逻辑的交融。多种条件和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外植物园形成了科学且多样的空间布局方式
国外植物园的景观表达既突出了植物景观特色,又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自身条件紧密相关,形成了丰富的景观表达特质。地域性的文化展示在国外植物园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对气候、地形地貌和本土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历史文化、民俗信仰等人文要素充分保护与修复,记录生活方式变化,延续场地记忆。
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可通过规则式及自然式的设计来进行展现。古典与现代的艺术化单体元素同样造就了国外植物园中良好的景观风貌。
人性化的空间塑造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的为各年龄层的使用者设置适宜其活动的内容与场所,同时创造精致且具有趣味性的小空间,设置可参与的人性化设施,引导大众利用感官去认知植物,通过室外活动空间对身体及精神进行改善。
国外植物园中植物专类类型的演变与其社会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随着经济发展与植物科学的进步,植物专类展示类型愈加丰富,功能日臻完善。各类型之间不会互相取代,而是互相交融。
经统计,近八成植物园通过不同的科属种来划分植物的专类展示区域,是所研究的国外植物园中运用最广泛的展示方式国外植物园的植物专类展示区域的核心设计日标是展示植物多样性,既突出植物特征,营造与植物相适宜的景观环境,同时较好把握强度,以突出植物景观为前提,因此形成了完备的植物展陈体系。
纵观国外植物园,并非以某个植物园闻名,而是整体质量较高,拥有大量优秀的世界级植物园,发展均衡。其功能布局合理且实用,设计理念及手法相对时尚。国外植物园建设及规划设计在科研创新、科普教育、艺术表达等方面吸收了欧洲地方的先进理念且进一步深化发展,并结合自身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植物园的中坚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