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修剪下来的枯枝能做什么?林分结构调整中产生的树干、枝条如何循环利用?“疏整促”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能否再获“新生”?今天,让我们看看李桥镇新型集体林场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林分结构是林分在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林分内部存在着一些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林分是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通过林分结构调整提高平原生态林林分质量效益。

  在北河村的村头片林里,机器轰鸣,李桥镇新型集体林场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切割、打磨木头,准备制作木栅栏的材料。

  “进入冬季,林场处于‘农闲’时期,我们就利用这段时间,把林分结构调整中产生的这些树干、枝条收拾收拾。”李桥镇新型集体林场场长宋宝来向记者介绍,随着部分生态林的快速生长,逐渐形成郁闭状态,林木生长竞争加剧,在林分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修剪、疏密移伐。今年,林场的林分结构调整工作已完成。

  为了做到物尽其用,李桥镇新型集体林场下足了功夫,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工作,充分利用林分结构调整工作产生的抚育剩余物,统筹分类处理,用智慧和巧手把废弃资源制作成了创意十足的物件,变废为宝。

  “这就是我们利用这些木头制作出来的指示牌和人工鸟巢,那边是我们正在制作的‘小火车’。”沿着宋宝来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到林间一辆老式、绿色“小火车”已初见雏形。从设计到切割材料再到组装,全部由林场工作人员完成。

  “我之前做过园林相关的工作,其他人有的在家具厂干过,有的做过木匠,大家都爱倒腾这些‘手工活’,就自发参与了进来。大家集思广益,让废弃物变成林间的一景。”林场工作人员耿晓臣说。

  记者来到庄子营村的村头片林发现,这里就像是李桥镇新型集体林场打造的废弃资源再利用的“样板间”。步道旁,由枯木、树枝改造而成的指示牌、信息栏、围栏以及布置于林间的“小火车”等园林小品别具特色,与成片的林木、旁边驶过的火车相映成趣。人工鸟巢、本杰士堆、昆虫旅馆等生物多样性保育设施为野生动物打造“天然的家”。

  几名养护人员在忙着清理林下落叶,堆成一座座“小山”,等待机械将其粉碎,就地还田,既能减少扬尘又能增强土壤肥力。李桥镇新型集体林场还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食用菌。枯枝、树叶等园林废弃物还可以加工成为食用菌的营养基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除了园林废弃物,“疏整促”中产生的部分建筑垃圾也在这里获得了“新生”。工作人员利用它们改造成了假山、步道、休闲座椅等,既实用又美观。

  此外,李桥镇新型集体林场还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传播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循环利用知识,助力林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