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广东湛江金牛岛,鹭鸟在红树林上栖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广东湛江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成片低矮的树木团簇在一起,树根扎入浅海中隆起的淤泥,紧紧相拥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从远处看,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好像漂浮着一座座绿色小岛。
红树指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植物富含单宁酸,受伤后易被氧化呈现红色,故而得名。红树林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被称为“海上森林”“海洋卫士”。
5月17日,在广东湛江金牛岛,鹭鸟在红树林上栖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这片“绿岛”所在的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站在岸边眺望,成群的白鹭盘桓于蓝天碧海间,偶有游船划过,一转眼便消失在红树林深处。
金牛岛红树林位于世乔村,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村委会委员许何昌,深知眼前这番美景来之不易,“以前我们没有保护红树林的意识,甚至有人砍树当柴火烧,导致红树林面积越来越少”。
实际上,红树林濒临险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去年的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表示,过去40年间,因人类活动和自然萎缩,全球超过20%的红树林已经消失。
2012年以来,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扩充护林员队伍,清理违建设施,清除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种,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等科技手段提升保护的精准性,同时在退化和被破坏的区域营造人工林。
为了推动红树林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湛江市红树林文化中心不久前揭牌,这个集科普教育、沉浸式体验、场景互动、人文交流于一体的科普教育中心正式启用。
“现在大家都知道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谈起今昔对比,许何昌感慨良多。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动物在湛江红树林安家。保护区的鸟类种类从2002年的194种增加到2023年的312种,吸引不少观鸟爱好者流连忘返。
5月17日,在广东湛江金牛岛,鹭鸟在红树林上栖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湛江是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成就的一个缩影。7月11日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显示,全国红树林地面积已增长至2.92万公顷,比本世纪初增加了约7200公顷,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根据《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国致力于到2025年营造红树林90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公顷。
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是世乔村村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水产养殖和文旅产业。
世乔村与湛江湾实验室合作,在红树林水域科学养殖蚝、蚶、蛤、鱼、虾、蟹等水产,打造动植物共生互补的“种养耦合”生态系统。
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科研助理蒋高乾说,中心目前正在攻克养殖产量偏低和养殖容量控制等难题。随着技术逐步成熟,这种既算“生态账”又算“经济账”的新模式会让更多村民受益。
虽然世乔村文旅产业刚刚起步,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但已经成了不少游客亲近红树林的热门去处。眼下,全村正为迎接暑期旅游高峰作准备。
“未来,我们要在保护红树林和发展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发展的红线是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许何昌说。(肖佳桐、崔宸硕、都艺、林渝景、吕佳音、孟卓凝、李雨轩、吴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