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博物馆的未来山石景观是啥样?记者前往建设现场,采访了建设者和专家。

  正在建设中的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古运河边风景秀丽的运河三湾景区。记者昨在施工现场看到,在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塔北侧,正在进行山石景观打造。这里正在建造两种形式的山景,一种是堆土造出的土山,另一种是用黄石叠制的假山。这两座山一前一后,紧靠大运河博物馆的是用黄石叠造的假山,在黄石假山后身,便是土山。

  在北侧,一条连绵的土山已打造完成。这条土山高约10多米,从古运河岸边一直向东延伸,有几百米长,山头高低起伏。原先这里是一块平坦地面,这次将大运河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开挖出来的泥土,因地制宜,堆土造山。山丘堆土造山成型之后,绿化人员已进场,在山坡上栽种银杏等树木,未来这个山丘将树木葱绿,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而在土山南侧、靠近大运河博物馆的地方,施工人员正在叠造假山。一辆吊车正伸展巨臂,起吊一块大石头,吊往指定位置,而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黄石假山已初具规模,山石高低错落,有群山高立的势头。

  正在叠造的山石假山,地点在土山的南山坡上,与北边的土山融为一体,看上去两座假山就像一座真山,假山只是后面大山露出的山石一样。

  与扬州众多园林选用的湖石不同,这次叠造假山采用的是黄石。已经叠制的假山有30多米长,还在向两侧延伸。这次打造的黄石假山有多长?要使用多少吨黄石?

  师傅申开亮告诉记者,这一假山群最长的地方延绵100多米,预计会用掉上万吨黄石,力求产生群山延绵的效果。

  现场专家介绍,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所谓“无石不成园”,叠山置石是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我国疆土辽阔,江山秀丽,天然奇峰异石多不胜数,古代造园匠师巧妙地将山石置于园林中。这些大小不一的峰石,似乎将各地的山峦景观浓缩、提炼过一般。它们有的空灵、有的浑厚、有的顽拙,以丰满的艺术感染力,给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不少山林情趣。扬州园林天下闻名,假山更是遍布。现在扬州城市建设项目中,不少也体现了扬州园林元素。

  叠山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小中见大”的手法,用写意方式来模拟自然中的山体,使其具有真山的神韵。工匠们将叠山的技法概括为“安、连、接、跨、拼、悬、剑、卡、挑、飘、架、撑”等,这些景点的叠山技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园林造景中,使石与建筑、花木、水景等和谐配置,构成内容丰富且自然意趣的画面。叠造假山常用的石材有湖石、黄石、宣石、笋石等,根据石料类型的不同,堆叠出的山石会呈现不同的造型特点,其中黄石粗重浑厚,具阳刚之美。

  扬州园林有“甲于江南”之美誉,《扬州画舫录》有“扬州以园林胜,园林以叠石胜”的记载。在扬州,有不少黄石假山闻名天下。

  个园以竹石取胜。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了一座假山,拔地而起,险峻摩空。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瘦西湖景区有两座黄石假山。一座是瘦西湖静香书屋黄石池山,黄石池山是在水池上堆山,用池中之山塑造水的不同形态,或浅水露矶,或深水列岛,或水洞幽深,或溪涧耸崖,借石山之形成水之无穷变化;另外一个就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壁流淙”。“石壁流淙”景观坐落于瘦西湖万花园北面区域,并由北至南连接“静香书屋”“二十四桥”“白塔晴云”“五亭桥”等景点,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绵延不断的湖上风景线。“石壁流淙”,以水石胜。“石壁流淙”的假山,都是采用黄石一块块堆成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态。“石壁流淙”堪称万花园内“点睛”之作,景点由水竹居、阆风堂等建筑和一组黄石假山组成,其中假山石料用量为1.2万吨。“石壁流淙”在扬州园林建筑中堆石用料最多,景点可充分体现“城市山林”的特点。

  大明寺也有两处黄石假山。黄石假山共有二处,第一处称“上山”,位于第五泉之东侧。造形如狮子盘山图,山中叠有石屋两间,左室洞谷,右室悬崖,岩山倒挂。南麓叠有园门,飞峰横跨山涧,山顶一峰,构思精美怡人。

  第二处堆叠之黄石假山称为“下山”,位于劳圃清池东部,曲洞临水而起,高五丈许,外峻内空,上下共分七层,通道盘旋,迂回曲折,时洞时天,时狭时阔。中部叠有空谷,谷形有方有长,有高有低,上建天桥,下筑通道。山顶峰峦起伏,山背悬崖峭壁,势如刀劈。假山石矶、石濑、石坡、石步,点缀天然。此假山是1963年利用园中旧石堆叠而成,系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叠石名家王庭余的后裔王老七所叠之佳作。

  26日开始,位于北京市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进入有水系统联合调试,预计6月初完成调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