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厦门岛西北部一个名叫湖里的小村庄,伴随着一声震天的开工炮响,掀开了鹭城命运转折的崭新一页。两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站在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意味深长挥毫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殷殷嘱托。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扬帆领航,当好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就成为了厦门经济特区肩负的特殊使命……
35年风起云涌,激荡着厦门儿女的光荣与梦想。进入新世纪第13个年头之后,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这艘海峡西岸的巨舰毅然拨转航向,充满新动能,再一次扬帆领航,劈波斩浪驶向新经济的海洋。以习提出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四个切实”新要求为指引,以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厦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厦门高新区力争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成为全市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先行区。
厦门产业转型之路在哪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经过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是:要突破,要腾飞,就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形成新动能!
这无疑又是一次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世纪进发!
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厦门市创新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1990年,国家科委和厦门市共建创立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以“火炬”命名的三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而火炬一旦点燃,便成燎原之势,历经26年发展,以占厦门1%的土地,实现厦门41%的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占厦门四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成为福建省首个千亿级开发区,建成福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培育出5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多家;近4000家企业在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火炬高新区投资29个项目。
火炬高擎,再谱华章。殷切期望,托付重任。火炬高新区将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充实队伍,让干部成为发展现代产业的行家里手,对主导产业知识、发展趋势、国家政策都要先学一步,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做强做大现有企业,重视培育生根型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和开展技改升级,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小巨人”;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强对上下游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招商;滚动开发新园区,适度超前规划、全方位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公租房等生活配套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说到美图秀秀,几乎无人不晓。2016年12月15日,美图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按每股8.50港元发行5.74亿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6.88亿港元,获得全球资本瞩目。截至2016年10月,美图旗下应用已在全球超过11亿个独立设备上激活,其全部应用月活跃用户达4.56亿。据艾瑞咨询6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国社交网络上分享的图片,约53.5%经过美图旗下APP的处理。目前,美图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像数据库,其人脸检测技术已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国际权威的马萨诸塞大学FDDB数据集10月份公布的人脸检测结果,美图在所有参与测试的人脸检测系统中位居第一。从2010年开始,美图就利用大数据,研究与计算机视觉和影像处理有关的新技术,并把人脸识别作为产品核心。截至6月30日,美图已注册超过100项专利,并拥有94款软件程序的著作权。
美图正是在厦门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构建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厦门产业转型成功的基石。
美图创始人兼董事长蔡文胜毅然从外地回到家乡厦门。他投资的第一人,是互联网论坛上认识的“网友”张立,在蔡文胜的资助下,张立创立的欣欣旅游以14.5亿元估值融资2.5亿,成为一家B2B2C的互联网旅游平台公司;91助手软件的开发者熊俊,从蔡文胜处得到一笔启动资金,创办同步网络有限公司。从事移动应用分发和移动设备管理应用研发,至今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已挂牌新三板的飞博共创的伊光旭,在蔡文胜的牵线下举家从南京搬迁厦门,所创办的飞博共创覆盖全网超过2亿用户,成为网红经济时代的社会化营销平台。为帮助更多创业者,蔡文胜创办的隆领创投,已累计投资81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厦门软件园堪称是海西地区信息产业的人才吸附器、培育器和加速器,4399游戏、美图秀秀、飞鱼科技等软件园二期企业,为厦门互联网创业带来了巨大的羊群效应。厦门将成为“东方的西雅图”。
如今的厦门软件园已行成一期、二期、三期有机联动,岛内、岛外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其中,软件园一期主打“科技金融+企业孵化”,二期作为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聚集区,三期打造产业发展要素齐全完整的产业集群。目前,仅厦门软件园就有6家上市公司,2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集聚了产业资本运营、中介服务、培训机构、众创空间等产业要素。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经中组部认定的福建唯一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累计吸引近500位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累计培育、对接人才项目268项。在时任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施立华及其团队的贴心保姆式服务下,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黄剑带领团队研发出目前国内最尖端的“NAS分布式集群系统”,实现了国际尖端云存储的“中国创造”;国家“万人计划”人才蔡伟伟带领团队创办了国内首家专业研发与销售石墨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的高科技企业;省“百人计划”人才徐平创办的厦门优讯公司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颗光通信前端高速收发芯片。构建人才高地,使厦门人才济济、灿若群星……
为确保产业发展新空间,预防城市产业空心化,市委、市政府在同安区、翔安区启动建设两个总面积46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两个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在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战下,同安起步区一期已基本完成1066.71亩的征地及场平工作,翔安起步区完成一期约600亩用地的征收及场平,并加快推进基地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招商洽谈,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已有包括法睿科技、佰明、中移动数据中心等9个产业项目落地,计划投资约120亿元。其中法睿科技项目已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其他项目力争年内提前动工建设,在谈项目约20个,计划总投资概算约200亿元,两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以快速崛起的雄姿屹立于八闽土地之上!
建设创新社区是厦门的一大创举。年仅33岁原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因地校合作来厦门挂职,后留任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软件园管理处处长的倪杰担当了此项工作,开始了软件园(二期)创新社区的创建。将产业园区从以前的“提供载体、空间和基本公共服务”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合作互联,研发生活环境的不断完善,人才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打造人才安居乐业、兴业的综合环境”。社区建在园区中,围绕居住、餐饮、交通、交流、文体等各方面需求,完善社区类配套,打造“15分钟创新生活圈”。社区邀请50位龙头企业负责人组成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以每周一次早餐会形式,与政府共商共谋,建言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发展环境。产业发展共同缔造,厦门成为了将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的产城融合的典范!
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使火炬高新区企业成就斐然。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共培育397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80多家国家和省市级技术与研发中心,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区企业承担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800多项。高新技术之光,照亮了海峡西岸,成为了引领产业转型的灯塔!
线上众包,对接台湾人才需求;线下众创,帮助台湾青年发展。青年创业者黄国华创办的“一品威客”和“一品创客”,吸引了台湾广告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动漫设计等人才加入,集聚了超过50万来自台湾的高端创意人及设计师。厦门市政府为连接两岸合作发展新纽带,倾注了浓浓的爱意:入驻一品创客的台湾青年住宿有困难,集美区就把干部宿舍腾出,免费给团队住;创业资金有困难,政府则启动创业启动扶持资金;出行不方便,火炬高新区、软件园管委会第一时间架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接驳宿舍到创客空间。让台湾青年在厦门生活、创业、处处感到有如在自己家门口般温暖。已被国台办授予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的一品创客、孵化的创业团队超过220家,其中台湾团队100家,台湾青年200多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TMT、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软件、创客空间、创客咖啡、企业加速器、天使基金使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创业活动色彩纷呈……
两岸清华携手厦门,翻开两岸合作发展崭新一页。厦门堪称是接纳两岸清华大学高端人才和项目的理想之地,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融合再上新台阶,厦门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友会三方决定在厦门共同设立并建设“清华海峡研究院”。汇聚各方资源,建设新型创新载体,使之成为两岸合作发展的独特纽带。2015年4月17日,厦门市委领导,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和新竹清华大学校友会到理事长蔡能贤共同为“清华海峡研究院”揭牌。2015年7月8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金联舫等与海峡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樑等两岸清华人聚首厦门会展酒店,共同确定了两大愿景(两岸融合乐园、创新创业沃土),三大使命(桥梁、摇篮、生态),以科学家为核心,企业家为动力,投资家为纽带,共同描绘两岸合作发展未来新蓝图。
一流的营商环境,优质的各类服务,优良的精神图谱,厦门开始了举世瞩目的转型远行……
集成电路产业是厦门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厦门高新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致力打造集成电路千亿产业链和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2016年11月16日,两岸合资金额最大的集成电路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不仅将有力带动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更将推动两岸产业深度合作。该项目是由福建省、厦门市和台湾联电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12英寸晶圆厂,一期项目总投资62亿美元。5个月内开工建设,一年半内实现竣工投产,创造了全球12英寸晶圆制造厂的建设速度纪录,产品良品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天马微电子第6代LTPS产线代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产线单月出货量超过两百万片,累计出货量已超过五百万片。成为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高地的新里程碑。早在2011年,天马就前瞻性地在厦门投建了国内第一条LTPS产线代),在高端显示领域打破国外垄断。2014年12月,天马继续加大高端产线亿元,在厦门投建一条全球最先进的G6LTPS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年销售额将达到160亿元。
南有“华为”,北有“紫光”。赵伟国创造的“紫光神线岁的清华学子,秉承他的“新合资时代”理论,探索出一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赵伟国不断进行着他的“惊险跳越”,从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紫光集团连续完成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2015年5月,斥资25亿美元收购原惠普旗下新华三集团51%股权,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与服务领导企业。全面构筑以“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紫光不仅得到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的青睐,更得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鼎力支持,肩负起振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历史重任,2016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亿元人民币。
厦门与紫光的合作大幕耀目开启。赵伟国陪同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踏上厦门的合作考察之旅,2014年9月13日,紫光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紫光将旗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紫光展锐引厦门落地,并在厦门打造紫光科技园,布局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5年6月6日,经过几个月的筹建,“厦门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园,目前已有海内外两百多位高级芯片工程师在厦投入研发工作。2016年1月24日,紫光与厦门市发改委签订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拓展在集成电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双方将合作项目总投资规模扩展到500亿元。2016年3月9日,厦门国资委与紫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160亿元的厦门国资紫光联合发展基金。吸引服务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在厦门聚集。2016年6月30日,由紫光与世纪互联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紫光互联”在厦门成立。紫光互联将与微软基于MICROSOFTAZURE和OFFICE365云服务开展深度合作,搭建混合云平台,混合IT解决方案及提供相关云服务。厦门火炬高新区将成为紫光互联和微软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园区。2016年7月13日,紫光旗下在厦门的上市公司银润投资正式更名为“紫光学大”,整合原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学大教育,将在厦门建设高水准的国际学校,助推厦门教育产业整体水平。2016年7月22日,厦门紫光科技园暨展锐大厦奠基仪式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举行。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形成集成电路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型总部集聚区,紫光微电子学院,全力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成为厦门集成电路千亿产业链的重要部份。紫光东来,照亮世界!
2011年,火炬高新区企业美亚柏科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厦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一大亮点,拓展成为拥有电子数据取证,视频分析及专项执法装备、大搜索、大数据信息化四大产品和存证云+搜索云+数据服务及信息安全四大服务的网络空间国家战略的生力军。在厦门市政府支持下,企业自建了厦门市超级计算中心,拥有了自己的“云平台”,在国家信息安全产业超千亿的市场空间纵情作为。
麦克奥迪(厦门)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泽声接手濒临破产的厦门光学仪器厂,建立信任,转变观念,建立团队,改变机制,经过数年打拼,终使企业重新站立起来。可是,当杨泽声去美国参加国际设备展览会时,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显微镜龙头企业CariZeiss已是在沉欢于150年的厂庆,日本的Nikon、Olympns也经历了70年以上的品牌磨练,麦克奥迪只是十年出头的“小孩子”,能和他们竞争吗?世界光学的“老祖宗”蔡司博士和阿贝博士一个半世纪以前发明的显微镜光学系统和阿贝聚光镜系统仍然在显微镜行业经久不衰,光学显微镜能有我们的份额和地位吗?这之后,风云突变,正当杨泽声为企业生存忧心忡忡之时,世界数码技术问世,新技术的改朝换代,摧枯拉朽,让显微镜业所有人都面临生死考验,同时也给麦克奥迪提供了与西方四大显微镜制造商几乎同步的数码技术平台上搏拼的机遇。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转型才有光明的前景。杨泽声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研发数码技术在显微镜的整合,聘请超过120位来自德国、加拿大、韩国、美国、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的人才,创立了多元文化的多科学技术中心。走产学研之路,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展开合作。率先在内置数码显微镜、显微镜互动实验室、DNA定量细胞分析补充等领域取得突破,并成功开发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开创了远程病理诊断先河。从一个生产软硬件产品的制造商迈进医疗服务业,麦克奥迪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
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鼓励院校专家下海,成立了两家公司,其中一家是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另一家是科龙公司,也就是科华恒盛的前身。两位改革者,柳传志在北京中关村创业,而陈建平则南下福建,先在漳州驻足,后在厦门市感召下转战落户厦门。当年探索UPS国产化之路,为解决资金困难与香港振兴贸易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科龙改名为科华。若干年后,单一产品一度使企业难以为继。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由信息化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高度融合所引发的新的一轮技术革命,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电力保护及节能一体化方案的旺盛需求,如何保障电子更安全、更可造、更节能、更智慧,也成为中国电源行业及信息发展产业面临的新挑战。转型升级使科华恒盛借上市融资契机成为了智慧电能的领导者,一下子站在了行业技术最前沿!科华恒盛提出了集电力保护、节能与储能技术、大数据与网络技术、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智慧电能应用体系。结合高端电源数据中心、新能源三大产品方案按需定制,构建高效智能的用电空间,提供环保智慧的“云”动力。如今的科华恒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电源制造商与提供商,正在构建生态型能源互联网,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形成能基(UPS、定制电源、军工电源、电力自动系统)为体、云基(数据中心、数据安全、云资源服务)和新能源(光状、储能、微网、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为两翼的三大业务,从设备提供商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型提供商。
1984年,迈克尔.戴尔创立了戴尔公司。1998年,戴尔在厦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生产服务中心,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100万台电脑的出货量。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背景和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戴尔建立了更大的生产厂区并在进入中国的第二个四年里达到了千万级出货量。2006年,戴尔开设了在厦门的第二个生产工厂,在使产能翻倍的同时支持整个北亚市场。2015年9月10日,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访华,吹响了转型升级的号角,宣布戴尔“在中国,为中国”在华创新4.0发展战略,未来5年在中国投入将超过1250亿美元。戴尔公司与金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进行合作。2016年5月24日,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再次来华,受邀作为各信息企业的代表主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信息企业的对话会,就“以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开展深入交流。厦门成为戴尔在中国转型升级的桥头堡……
厦门传统企业的换挡提速,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石。风雨过后是彩虹,海阔潮平,千帆进发,找好定位,精准发力,老树新枝,生机无限……
与厦门的现代转型相伴随的,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转型。面对更为杂费的经济新常态,厦门产业转型的“赶考”远未结束。
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在厦门调研时就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具有厦门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要优先培植若干产业链和优势产业群,推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国务院批准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无疑给厦门火炬高新区带来了重大机遇。今后五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将重点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与路径,把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成产业发展最快速的海西“硅谷”,力争迈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到2020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等3个产业领域成为厦门千亿产业链(群)的核心力量;微电子与集成电路,LED、电力电器3个产业冲刺千亿产业链(群)的生力军……
今后五年,厦门要基本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目标。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十余条千亿产业链(群),增强城市资源配置能力和集聚辐射功能,为全市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大潮起东方。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厦门,激荡着华厦儿女的光荣与梦想。厦门,昭示着民族复兴的蓬勃与希望。厦门的产业转型已写入人类的工业文明历史,厦门的创新还将继续改写人类工业革命浪潮的未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厦门岛西北部一个名叫湖里的小村庄,伴随着一声震天的开工炮响,掀开了鹭城命运转折的崭新一页。两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站在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意味深长挥毫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殷殷嘱托。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扬帆领航,当好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就成为了厦门经济特区肩负的特殊使命……
35年风起云涌,激荡着厦门儿女的光荣与梦想。进入新世纪第13个年头之后,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这艘海峡西岸的巨舰毅然拨转航向,充满新动能,再一次扬帆领航,劈波斩浪驶向新经济的海洋。以习提出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四个切实”新要求为指引,以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厦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厦门高新区力争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成为全市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先行区。
厦门产业转型之路在哪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经过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是:要突破,要腾飞,就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形成新动能!
这无疑又是一次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世纪进发!
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厦门市创新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1990年,国家科委和厦门市共建创立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以“火炬”命名的三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而火炬一旦点燃,便成燎原之势,历经26年发展,以占厦门1%的土地,实现厦门41%的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占厦门四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成为福建省首个千亿级开发区,建成福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培育出5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多家;近4000家企业在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火炬高新区投资29个项目。
火炬高擎,再谱华章。殷切期望,托付重任。火炬高新区将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充实队伍,让干部成为发展现代产业的行家里手,对主导产业知识、发展趋势、国家政策都要先学一步,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做强做大现有企业,重视培育生根型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和开展技改升级,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小巨人”;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强对上下游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招商;滚动开发新园区,适度超前规划、全方位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公租房等生活配套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说到美图秀秀,几乎无人不晓。2016年12月15日,美图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按每股8.50港元发行5.74亿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6.88亿港元,获得全球资本瞩目。截至2016年10月,美图旗下应用已在全球超过11亿个独立设备上激活,其全部应用月活跃用户达4.56亿。据艾瑞咨询6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国社交网络上分享的图片,约53.5%经过美图旗下APP的处理。目前,美图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像数据库,其人脸检测技术已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国际权威的马萨诸塞大学FDDB数据集10月份公布的人脸检测结果,美图在所有参与测试的人脸检测系统中位居第一。从2010年开始,美图就利用大数据,研究与计算机视觉和影像处理有关的新技术,并把人脸识别作为产品核心。截至6月30日,美图已注册超过100项专利,并拥有94款软件程序的著作权。
美图正是在厦门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构建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厦门产业转型成功的基石。
美图创始人兼董事长蔡文胜毅然从外地回到家乡厦门。他投资的第一人,是互联网论坛上认识的“网友”张立,在蔡文胜的资助下,张立创立的欣欣旅游以14.5亿元估值融资2.5亿,成为一家B2B2C的互联网旅游平台公司;91助手软件的开发者熊俊,从蔡文胜处得到一笔启动资金,创办同步网络有限公司。从事移动应用分发和移动设备管理应用研发,至今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已挂牌新三板的飞博共创的伊光旭,在蔡文胜的牵线下举家从南京搬迁厦门,所创办的飞博共创覆盖全网超过2亿用户,成为网红经济时代的社会化营销平台。为帮助更多创业者,蔡文胜创办的隆领创投,已累计投资81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厦门软件园堪称是海西地区信息产业的人才吸附器、培育器和加速器,4399游戏、美图秀秀、飞鱼科技等软件园二期企业,为厦门互联网创业带来了巨大的羊群效应。厦门将成为“东方的西雅图”。
如今的厦门软件园已行成一期、二期、三期有机联动,岛内、岛外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其中,软件园一期主打“科技金融+企业孵化”,二期作为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聚集区,三期打造产业发展要素齐全完整的产业集群。目前,仅厦门软件园就有6家上市公司,2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集聚了产业资本运营、中介服务、培训机构、众创空间等产业要素。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经中组部认定的福建唯一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累计吸引近500位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累计培育、对接人才项目268项。在时任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施立华及其团队的贴心保姆式服务下,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黄剑带领团队研发出目前国内最尖端的“NAS分布式集群系统”,实现了国际尖端云存储的“中国创造”;国家“万人计划”人才蔡伟伟带领团队创办了国内首家专业研发与销售石墨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的高科技企业;省“百人计划”人才徐平创办的厦门优讯公司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颗光通信前端高速收发芯片。构建人才高地,使厦门人才济济、灿若群星……
为确保产业发展新空间,预防城市产业空心化,市委、市政府在同安区、翔安区启动建设两个总面积46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两个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在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战下,同安起步区一期已基本完成1066.71亩的征地及场平工作,翔安起步区完成一期约600亩用地的征收及场平,并加快推进基地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招商洽谈,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已有包括法睿科技、佰明、中移动数据中心等9个产业项目落地,计划投资约120亿元。其中法睿科技项目已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其他项目力争年内提前动工建设,在谈项目约20个,计划总投资概算约200亿元,两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以快速崛起的雄姿屹立于八闽土地之上!
建设创新社区是厦门的一大创举。年仅33岁原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因地校合作来厦门挂职,后留任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软件园管理处处长的倪杰担当了此项工作,开始了软件园(二期)创新社区的创建。将产业园区从以前的“提供载体、空间和基本公共服务”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合作互联,研发生活环境的不断完善,人才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打造人才安居乐业、兴业的综合环境”。社区建在园区中,围绕居住、餐饮、交通、交流、文体等各方面需求,完善社区类配套,打造“15分钟创新生活圈”。社区邀请50位龙头企业负责人组成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以每周一次早餐会形式,与政府共商共谋,建言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发展环境。产业发展共同缔造,厦门成为了将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的产城融合的典范!
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使火炬高新区企业成就斐然。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共培育397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80多家国家和省市级技术与研发中心,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区企业承担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800多项。高新技术之光,照亮了海峡西岸,成为了引领产业转型的灯塔!
线上众包,对接台湾人才需求;线下众创,帮助台湾青年发展。青年创业者黄国华创办的“一品威客”和“一品创客”,吸引了台湾广告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动漫设计等人才加入,集聚了超过50万来自台湾的高端创意人及设计师。厦门市政府为连接两岸合作发展新纽带,倾注了浓浓的爱意:入驻一品创客的台湾青年住宿有困难,集美区就把干部宿舍腾出,免费给团队住;创业资金有困难,政府则启动创业启动扶持资金;出行不方便,火炬高新区、软件园管委会第一时间架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接驳宿舍到创客空间。让台湾青年在厦门生活、创业、处处感到有如在自己家门口般温暖。已被国台办授予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的一品创客、孵化的创业团队超过220家,其中台湾团队100家,台湾青年200多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TMT、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软件、创客空间、创客咖啡、企业加速器、天使基金使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创业活动色彩纷呈……
两岸清华携手厦门,翻开两岸合作发展崭新一页。厦门堪称是接纳两岸清华大学高端人才和项目的理想之地,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融合再上新台阶,厦门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友会三方决定在厦门共同设立并建设“清华海峡研究院”。汇聚各方资源,建设新型创新载体,使之成为两岸合作发展的独特纽带。2015年4月17日,厦门市委领导,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和新竹清华大学校友会到理事长蔡能贤共同为“清华海峡研究院”揭牌。2015年7月8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金联舫等与海峡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樑等两岸清华人聚首厦门会展酒店,共同确定了两大愿景(两岸融合乐园、创新创业沃土),三大使命(桥梁、摇篮、生态),以科学家为核心,企业家为动力,投资家为纽带,共同描绘两岸合作发展未来新蓝图。
一流的营商环境,优质的各类服务,优良的精神图谱,厦门开始了举世瞩目的转型远行……
集成电路产业是厦门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厦门高新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致力打造集成电路千亿产业链和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2016年11月16日,两岸合资金额最大的集成电路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不仅将有力带动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更将推动两岸产业深度合作。该项目是由福建省、厦门市和台湾联电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12英寸晶圆厂,一期项目总投资62亿美元。5个月内开工建设,一年半内实现竣工投产,创造了全球12英寸晶圆制造厂的建设速度纪录,产品良品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天马微电子第6代LTPS产线代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产线单月出货量超过两百万片,累计出货量已超过五百万片。成为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高地的新里程碑。早在2011年,天马就前瞻性地在厦门投建了国内第一条LTPS产线代),在高端显示领域打破国外垄断。2014年12月,天马继续加大高端产线亿元,在厦门投建一条全球最先进的G6LTPS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年销售额将达到160亿元。
南有“华为”,北有“紫光”。赵伟国创造的“紫光神线岁的清华学子,秉承他的“新合资时代”理论,探索出一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赵伟国不断进行着他的“惊险跳越”,从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紫光集团连续完成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2015年5月,斥资25亿美元收购原惠普旗下新华三集团51%股权,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与服务领导企业。全面构筑以“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紫光不仅得到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的青睐,更得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鼎力支持,肩负起振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历史重任,2016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亿元人民币。
厦门与紫光的合作大幕耀目开启。赵伟国陪同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踏上厦门的合作考察之旅,2014年9月13日,紫光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紫光将旗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紫光展锐引厦门落地,并在厦门打造紫光科技园,布局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5年6月6日,经过几个月的筹建,“厦门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园,目前已有海内外两百多位高级芯片工程师在厦投入研发工作。2016年1月24日,紫光与厦门市发改委签订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拓展在集成电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双方将合作项目总投资规模扩展到500亿元。2016年3月9日,厦门国资委与紫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160亿元的厦门国资紫光联合发展基金。吸引服务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在厦门聚集。2016年6月30日,由紫光与世纪互联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紫光互联”在厦门成立。紫光互联将与微软基于MICROSOFTAZURE和OFFICE365云服务开展深度合作,搭建混合云平台,混合IT解决方案及提供相关云服务。厦门火炬高新区将成为紫光互联和微软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园区。2016年7月13日,紫光旗下在厦门的上市公司银润投资正式更名为“紫光学大”,整合原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学大教育,将在厦门建设高水准的国际学校,助推厦门教育产业整体水平。2016年7月22日,厦门紫光科技园暨展锐大厦奠基仪式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举行。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形成集成电路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型总部集聚区,紫光微电子学院,全力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成为厦门集成电路千亿产业链的重要部份。紫光东来,照亮世界!
2011年,火炬高新区企业美亚柏科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厦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一大亮点,拓展成为拥有电子数据取证,视频分析及专项执法装备、大搜索、大数据信息化四大产品和存证云+搜索云+数据服务及信息安全四大服务的网络空间国家战略的生力军。在厦门市政府支持下,企业自建了厦门市超级计算中心,拥有了自己的“云平台”,在国家信息安全产业超千亿的市场空间纵情作为。
麦克奥迪(厦门)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泽声接手濒临破产的厦门光学仪器厂,建立信任,转变观念,建立团队,改变机制,经过数年打拼,终使企业重新站立起来。可是,当杨泽声去美国参加国际设备展览会时,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显微镜龙头企业CariZeiss已是在沉欢于150年的厂庆,日本的Nikon、Olympns也经历了70年以上的品牌磨练,麦克奥迪只是十年出头的“小孩子”,能和他们竞争吗?世界光学的“老祖宗”蔡司博士和阿贝博士一个半世纪以前发明的显微镜光学系统和阿贝聚光镜系统仍然在显微镜行业经久不衰,光学显微镜能有我们的份额和地位吗?这之后,风云突变,正当杨泽声为企业生存忧心忡忡之时,世界数码技术问世,新技术的改朝换代,摧枯拉朽,让显微镜业所有人都面临生死考验,同时也给麦克奥迪提供了与西方四大显微镜制造商几乎同步的数码技术平台上搏拼的机遇。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转型才有光明的前景。杨泽声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研发数码技术在显微镜的整合,聘请超过120位来自德国、加拿大、韩国、美国、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的人才,创立了多元文化的多科学技术中心。走产学研之路,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展开合作。率先在内置数码显微镜、显微镜互动实验室、DNA定量细胞分析补充等领域取得突破,并成功开发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开创了远程病理诊断先河。从一个生产软硬件产品的制造商迈进医疗服务业,麦克奥迪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
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鼓励院校专家下海,成立了两家公司,其中一家是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另一家是科龙公司,也就是科华恒盛的前身。两位改革者,柳传志在北京中关村创业,而陈建平则南下福建,先在漳州驻足,后在厦门市感召下转战落户厦门。当年探索UPS国产化之路,为解决资金困难与香港振兴贸易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科龙改名为科华。若干年后,单一产品一度使企业难以为继。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由信息化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高度融合所引发的新的一轮技术革命,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电力保护及节能一体化方案的旺盛需求,如何保障电子更安全、更可造、更节能、更智慧,也成为中国电源行业及信息发展产业面临的新挑战。转型升级使科华恒盛借上市融资契机成为了智慧电能的领导者,一下子站在了行业技术最前沿!科华恒盛提出了集电力保护、节能与储能技术、大数据与网络技术、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智慧电能应用体系。结合高端电源数据中心、新能源三大产品方案按需定制,构建高效智能的用电空间,提供环保智慧的“云”动力。如今的科华恒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电源制造商与提供商,正在构建生态型能源互联网,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形成能基(UPS、定制电源、军工电源、电力自动系统)为体、云基(数据中心、数据安全、云资源服务)和新能源(光状、储能、微网、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为两翼的三大业务,从设备提供商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型提供商。
1984年,迈克尔.戴尔创立了戴尔公司。1998年,戴尔在厦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生产服务中心,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100万台电脑的出货量。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背景和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戴尔建立了更大的生产厂区并在进入中国的第二个四年里达到了千万级出货量。2006年,戴尔开设了在厦门的第二个生产工厂,在使产能翻倍的同时支持整个北亚市场。2015年9月10日,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访华,吹响了转型升级的号角,宣布戴尔“在中国,为中国”在华创新4.0发展战略,未来5年在中国投入将超过1250亿美元。戴尔公司与金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进行合作。2016年5月24日,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再次来华,受邀作为各信息企业的代表主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信息企业的对话会,就“以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开展深入交流。厦门成为戴尔在中国转型升级的桥头堡……
厦门传统企业的换挡提速,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石。风雨过后是彩虹,海阔潮平,千帆进发,找好定位,精准发力,老树新枝,生机无限……
与厦门的现代转型相伴随的,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转型。面对更为杂费的经济新常态,厦门产业转型的“赶考”远未结束。
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在厦门调研时就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具有厦门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要优先培植若干产业链和优势产业群,推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国务院批准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无疑给厦门火炬高新区带来了重大机遇。今后五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将重点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与路径,把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成产业发展最快速的海西“硅谷”,力争迈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到2020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等3个产业领域成为厦门千亿产业链(群)的核心力量;微电子与集成电路,LED、电力电器3个产业冲刺千亿产业链(群)的生力军……
今后五年,厦门要基本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目标。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十余条千亿产业链(群),增强城市资源配置能力和集聚辐射功能,为全市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大潮起东方。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厦门,激荡着华厦儿女的光荣与梦想。厦门,昭示着民族复兴的蓬勃与希望。厦门的产业转型已写入人类的工业文明历史,厦门的创新还将继续改写人类工业革命浪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