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钊、陈志锋、杜洋、龚发平、黄钊华、凌桐、刘炳甸、麦浚桦、苗其昌、王大朋、王振宇、王作华、姚文辉 、邝飚、张海伦、周滨、梁梓锵
筑梦空间和雕塑学会的渊源,是在十年前雕塑学会成立的时候开启的。十年过去了,筑梦空间不忘初心,依然坚持自己初创时确立的艺术品位与展览要求,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羊城创意园,持续输出各类学术展览,是难能可贵的。在此要特别感谢筑梦空间对广州市雕塑学会一贯的支持。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都是创作者在个人的审美与艺术追求的驱动下,坚持探索自我,独立思考、创作的结果,这种宣传艺术之外的个人独立创作,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看到的展览,作品面貌非常丰富,虽然都是广州市雕塑学会成员的作品,但这17位创作者分别来自北京、成都,青岛,梅州、深圳和广州,学习背景也涵盖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清华美院,广州美院与广州大学等院校,作为一个以新成员为主的学术交流展,这种多元的聚合不是有意的安排,而是广州市雕塑学会兼容并蓄,以独立创作者为构成主体的性质决定的。这种青年的,跨区域的,不同创作方向与维度的作品聚集展示,既可丰富广州市民的视野,也是雕塑界同行之间必要的交流互动,对广州艺术生态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广州市雕塑学会跟筑梦空间都是在做一件非常相似的事情,那就是让艺术进入社区,进入大众的生活。这次展览我们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尝试,是雕塑学会部分会员,尤其是一些新会员的日常探索展。如果大家经常看展览的话就会发现像这种日常展并不多,展览展示的是以雕塑学会这个群体为主体的雕塑家们的日常创作和探索状态。
这些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一种非常丰富的、多元的、鲜活的状态,展览整体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和内容,会让我们感觉特别地亲切、丰富,且跟我们的日常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展览中有很多雕塑家的不同类型的作品,但是由于筑梦空间特有的空间形态可以很好地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并且从中梳理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觉逻辑,而这也必然是跟我们当下社会的视觉呈现的多元化状态是相关的,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