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9日常州讯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近年来,常州经开区通过增设“一个停车位”、点亮“一盏照明灯”、改造“一个垃圾箱”、拆除“一把占地锁”……做好一桩桩事关民生的小事。各项民生实事的稳步推进,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期许,也见证了经开区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不变初心。
去年4月,经开区建设局在中央花园廊道周围规划新建停车场,今年3月,该停车场正式投用。
“以前接小孩放学,都要把车停到对面的小区里,现在新建了停车场方便多了,而且1小时内免费停车,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大难题。”经开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们切身感受到了新建停车场带来的便利,纷纷为经开温暖点赞。
中央花园廊道位于经开区潞城街道,南临公园壹号、东方公寓、潞城花苑等住宅小区,北接经开区实验小学和经开区实验初中。经开区建设局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贯良介绍,公园壹号是经开区最大体量的商品住宅小区,共建设4期,由于1、2期没有建设地下停车场,随着居民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小区停车位渐渐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导致小区外停车乱象严重。
此外,北面的两所学校附近,每到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乱停车和堵车现象更甚,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建设局决定为该地停车“扩容”。经过前期多次走访调研,根据不同路段实际需求,建设局在中央花园廊道两侧,规划打造了3500平方米的停车场,施划停车泊位70个。“采取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等方式科学规划,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停车需求。”王贯良说。
今年以来,建设局在3镇3街道范围内新增14个公共停车场,已完成共计860个公共停车泊位的施划,16个公共停车场新接入智慧平台,让停车更高效。王贯良表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经开区将进一步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和停车设施接入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相关工作,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
“每天吃过晚饭都会来这边散步,消消食,站在桥上看看夜景,繁星点点,格外好看。”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蔚蓝天地小区居民吴佳已沿着潞城河一带走了两圈,沿线闪烁明亮的路灯不仅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也给市民散步增添了一分方便。吴佳说,能拥有如此明亮的散步环境,多亏了东方大道改造亮化提升工程的实施。
城市亮化工程是展现城市活力与繁华的一张名片,也是彰显城市文明与社会民生的靓丽风景线。去年,经开区建设局实施东方大道改造亮化提升一期工程,对青洋路高架往东,东方大道两侧的地面、道路、景观、楼宇等部位进行亮化,优化城区居民夜间出行环境的同时也扮靓了城市夜景。
建设局副局长徐东平介绍,改造前的东方大道沿线只有道路上设有路灯,绿化带、周边小区等一到晚上就变得昏暗无光,影响市民出行。为提升核心片区的生活品质,建设局联合常州市市政处,对该片区进行亮化改造。“我们提前张贴告知书、组织入户宣传,做好群众的解释安抚工作,并成立工作专班,最终仅耗时半年就完成了工程建设。”徐东平说。
此次楼宇景观照明工程对经开区范围内青洋路高架及东方东路两侧楼宇进行照明提升,涉及经开区范围内2个街道(丁堰、潞城)合计21处112栋建筑,设计安装各类灯具约4.7万套。“以前,我们晚上出行路灯都是昏暗的,看不太清楚。现在通过改造,晚上也看得很清楚,出行更方便了。”市民刘先生乐呵呵地表示。
2020年至今,经开区已实施14个路灯照明项目,涉及道路1.9公里,共新增路灯500余盏,庭院灯600余盏,景观灯2500余套。
垃圾分类事关民生福祉,是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的重要一环。去年,经开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箱,让垃圾分类更精准、更深入。
一大早,丁堰街道港龙新港城社区居民周春娟来到智能垃圾分类箱旁,扫描电子屏上的二维码后,选择“可回收物”,对应的垃圾投放盖便自动缓缓打开,将垃圾投放进去后盖子就会自动合上。“现在的垃圾箱既干净整洁,又很智能化,把我们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周春娟笑着说。
走近智能垃圾分类箱,可以看到,箱体上分别写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字样,满足居民的生活垃圾投放需求。“如今倒垃圾不仅不是脏活儿累活儿,简直就是一件美差事。”港龙新港城运营企业经理刘大伟介绍,通过投放垃圾,居民可获得相应积分,累计积分兑换现金或生活用品。
“垃圾分类不仅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向大众,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垃圾分类工程技术科科长周颖康回忆,自2017年倡导垃圾分类以来,阻力重重,部分居民不习惯、不适应等,导致垃圾分类推行困难。
为提高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去年,环卫处采用“政府采购服务”模式,引进第三方机构———光大生态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因地制宜为小区提供智能垃圾分类箱。首台设备亮相戚墅堰街道河苑社区湖港名居,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目前,经开区已有4个住宅小区投入智能垃圾分类箱,另有9个小区正在逐步引入设备,预计今年底完成投用。“智能化设备让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新颖的形式也增加了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兴趣。未来我们将推动垃圾分类走向市场化运营模式,全面普及智能垃圾分类箱。”周颖康说。
9月24日,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潞城中队队员卜江南如往常般来到华丰路段,开展巡查,巡查内容是地桩、地锁、锥桶等侵占城市公共资源的停车障碍物。他已连续一周没有发现此类违规物了,这是经开区推进非法占用公共停车位专项整治行动的生动缩影。
经开区行政执法大队城管建设中队中队长张永红介绍,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一些商家在门前公共区域私设地桩、地锁占道经营,将公共区域侵占为“私人领域”,阻止其他车辆停放的“霸道”行为屡见不鲜,不仅妨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破解停车管理弱等问题,6月以来,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针对非法占用公共停车位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
整治初期,大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辖区内所有退红线区域、逐条道路进行摸排,发现有私设地桩、地锁、锥桶等行为,立即告知责任人进行拆除且不再设置。截至目前,整治共发现违规设置停车障碍物行为316起,发放普法宣传册3000余份。“现在路面看不到地桩、地锁了,大大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老百姓深感变化之大。
公共停车位专项整治是解决民生需求,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贴心举措。9月1日起,《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整治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依据。“办法中明确规定,在退红线区域擅自设置地桩、地锁、锥桶等障碍物,逾期不改正的,将被处以100元至500元罚款。”张永红说。
除公共停车位专项整治外,今年以来,经开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攻坚绿化、职业病防治、工贸行业领域危险化学品使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四大领域专项整治,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服务群众。(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