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长街花灯明如月,万里烟火耀比星。”农历正月十五日,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称灯节。每年这个时候,明月如盘,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一盏盏灯笼,一串串希望。2024元宵节,河南文明网联合大河网推出《灯火里的河南》策划报道,聚焦花灯文化,展现各地不同形式和材质的花灯,用灯彩照亮新年。

  “今后将积极传承这项非遗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这项非遗技艺。”尉开坤是信阳市新县纸灯笼制作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纸灯笼制作至今已有50多年。

  据尉开坤介绍,纸灯笼是用梱麻或高粱秆制作成的一种手工艺品,其造型基本以方形为主,每一面纸上都有毛笔字或画装饰,这些画多以花草为主,造型栩栩如生。

  “元宵节制作龙造型的纸灯笼不仅因为今年是龙年,龙灯寓意阳刚之气,更被视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尉开坤说。

  目前,尉开坤元宵节制作的纸灯笼有龙灯、宫灯、福灯,用作装饰、照明或玩赏。

  武陟绳编由武陟草编演化而来,绳编灯笼就是用绳子手工编制的灯笼。灯笼主体采用中国结红色,黄色7号线,以斜卷结,雀头结为主,编织而成。

  “灯笼编制过程耗时20天,灯笼的整体框架很关键,需要纯手工进行塑形,将细软的绳子编成圆状,不仅要编制的技巧更需要巧妙的构思。” 武陟绳编传承人付彦萍介绍。

  用红色绳子编织的灯笼很喜庆,灯笼上的莲花纹样象征着富贵吉祥之意,一绳一线是绳编技艺传承人最美好的祝福!

  元宵节前夕,南阳市宛城区高建林的灯彩作坊里,一片忙碌景象,四名花灯扎制手艺人马不停蹄地赶制着龙造型的花灯。

  站在大院内,记者看到院子里堆了不少花灯半成品。据了解,这盏“卧龙”花灯长8米,高2.5米,需要做近四天时间才能完工。

  “咱们南阳的彩灯工艺讲究一个精细,有声、有光,还得会动。”今年78岁的高建林是花灯厂的“总技术师”,他这盏“龙”灯为例,展示详细的制作过程。

  “在龙头和龙尾的制作上,要先塑形、然后布艺扎制、加电机、灯带、绘制图案等,确保可以摇头摆尾,活灵活现。”高建林介绍,除了常见的生肖灯,还有人物灯、神话故事灯、花篮灯等多种款式,富含美好的寓意和愿景。

  闹花灯是光山县的传统民俗和文化遗产。元宵节临近,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小镇花灯工艺师黄业光,正在忙碌着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

  今年68岁黄业光,16岁开始就跟着祖父、父亲扎花灯,他家世代从事花灯制作,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走进黄业光的制灯工作室,室内的花灯琳琅满目。黄业光介绍,花灯一般有麻秆、竹篾两种花灯类别。麻秆花灯以截短的干麻秆为骨架,竹竿为挑杆,粘贴带有祝福意义的各类图画,以庆元宵佳节。

  为使花灯更加美观,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黄业光既注重保留传统制作工艺,又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使花灯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今后,计划开设花灯作坊,邀请公众参与体验花灯制作,让这门艺术走进千家万户。”黄业光希望将花灯制作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使传统花灯焕发新的光彩。

  接洽订单、赶制灯笼、发货送货……元宵节前,灵宝市焦村镇南安头村异常热闹,家家户户忙不停。

  南安头村以制作传统手工灯笼闻名遐迩,制作花灯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甚至更早朝代。作品主要有莲花灯、动物灯、水果灯等,大小规格应有尽有。

  每一盏花灯都采用纯手工制作,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需要经过选纸、染色、扎架、裱糊等多道工序。因工艺精细、色彩艳丽,且物美价廉,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我们村的灯笼都是抢手货,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周边山西、陕西的客户都会来这里采购灯笼,远一点的还卖到了吉林、新疆等地。”南安头村支部副书记常俊平说。

  南安头手工灯笼“火出圈”的同时,也带着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据了解,南安头村全年制作灯笼近7万盏,销售额预计可达90余万元。灯笼不仅增添了浓浓的年味,更照亮了南安头村产业发展的坦荡前路。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38号,是一处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不大的门楣上方,黑底金字“汴京灯笼张”的匾额颇为醒目。

  “汴京灯笼张”是开封市的灯笼制作世家,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张俊涛腾出上下两层400多平方米的祖宅,将其改造成了汴京灯笼张彩灯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张俊丽就开始了二龙戏珠灯的设计与制作。成品的二龙戏珠灯以两条闪闪发光的长龙聚向一颗旋转的龙珠呈现,寓意龙年吉祥。

  元宵节来临,“汴京灯笼张”可谓门庭若市,很多观众专程而来,只为一睹“二龙戏珠”彩灯风采!(臧小景/文案 韩雨松/海报 实习生 范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