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生成于乡土,乡村是非遗留存表达的重要区域和动态传承载体。非遗的再生设计可令其在高效保护传承的同时蜕变重生,提升文化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海南贯彻习关于非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要求,积极推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再生设计成为推动海南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健全政策法规,推进非遗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海南2021年制定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扶持建设非遗特色村镇、街区。2022年7月实施《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此外,海南修订《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加强传承人才培养。制定《“技能自贸港”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兼任实习指导教师。五指山市实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青蓝工程”;白沙举办传统服饰技艺培训班,各项工作成效较好。
挖掘乡村文化,非遗特色品牌逐步创立。海南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非遗的再生设计和利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陵水椰田古寨、保亭槟榔谷等旅游景区以非遗为主要再生设计元素进行打造;呀诺达、南山等景区设立非遗集市。各地开发非遗研学课程、开展非遗研学旅游路线设计大赛。全省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村16个。建成白沙、五指山、乐东黎锦技艺传统工艺工作站。保亭、白沙等市县设立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双世遗”申报工作。
搭建创新平台,推动非遗再生设计成果“出圈”“出海”。海南师范大学依托省旅文厅“搭建运营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项目”,通过对传统非遗“造血式”创新设计转化,为海南非遗“出圈”“出海”提供智力支持。2023年6月,海南师范大学主持设计的“根与魂—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博物馆展示。2023年10月,海南非遗再生设计成果亮相四川成都“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非遗再生设计与乡村文化结合不足,难以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我省开展非遗再生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工作主要是非遗及其相关文创再生设计衍生品的展示售卖,难以在乡村形成由点及面的多维度发展。非遗传承人知识储备不足,大多不具备创新设计能力;设计从业者又难以准确把握非遗技艺及其载体的历史文化价值,非遗助力乡村全面文化振兴、人文艺术振兴、环境风貌振兴等效果不佳。
再生设计转化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限,非遗价值无法全面呈现。国内非遗再生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可参考案例不多,海南非遗传承相关理论研究多偏重单个非遗项目的传承创新路径探索,关于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设计转化应用的理论体系建构及设计实践不足,导致非遗再生设计产品无法全面呈现非遗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非遗再生设计创新性不强,不能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品牌效应。海南非遗形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范例有五指山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遗工坊等,但非遗设计衍生品类别和设计风格上同质化严重,且多局限于借助非遗呈现载体的“外观形态”,或简单照搬非遗图案,鲜少赓续非遗文脉和转化精神内涵的代表性产品,没有能够“破圈”的现象级产品,未形成品牌效应支撑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
重视顶层设计,让非遗再生设计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力。海南应依托乡村非遗技艺、聚落生态、民族文化等乡村资源,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用非遗再生设计做好非遗“两创”,讲好海南故事;研究制定《非遗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以黎族传统聚落民居及再生设计为重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发展“非遗+乡村旅游”产业,将“非遗+乡村旅游”塑造成海南名片;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支持非遗再生产品设计实践,赋予海南民族文化和乡土文明新的时代价值。
设立非遗再生设计示范村,由点及面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在海南落实“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做好非遗特色示范村创建;重视非遗挖掘和再生设计品牌塑造;以地方非遗再生设计、活态展演为亮点,构建民族民俗旅游群落;开展“一村一品”乡村非遗研学和闲适旅游。可优先在东方白查村、五指山初保村等原始聚落形态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开展非遗再生设计试点,由点及面推动乡村旅游等产业振兴。
丰富非遗再生设计数字化传承路径,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融合。搭建省非遗再生设计数字化展示平台,补足省群众艺术馆、省博物馆的非遗数字化展示平台记录和保存之外的赓续创新功能;制定省《非遗再生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计划》,加大经费支持并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推进非遗技艺再生设计精品线上课程建设。
提供人才和经费保障,让非遗再生设计产品量质均升。人才和经费保障方面,引进研究生以上非遗+艺术专业人才;探索认定非遗传承应用代表性团队;南海育才项目增设非遗设计人才培育项目;建立非遗传承人长效培训机制,融入非遗美育和再生设计技能培养;鼓励高校和职校开设非遗再生设计专业课;完善非遗再生设计人才评价机制;在科研、教改年度课题中增加非遗再生设计专项。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内文化认同度、审美认可度的非遗再生设计形象和文化品牌。在环岛旅游公路线路上打造一站一品“非遗驿站”;推进海南“设计之都”建设,发展“非遗再生设计+”特色产业。
(作者孙继华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社科院自贸港研究所所长;张引系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