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顺义区顺平辅线俸伯桥、顺平路高架桥、京沈线马坡桥的桥下空间,经过改造后,已投入使用。原来单调的桥下空间,增加了3D立体巨幅画、智能休闲设施、非机动车停放区、“顺义八景”文化墙等,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9月初,顺义区三处试点桥下空间改造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一个月的改造后,目前已经投入使用。”记者从顺义公路分局了解到,桥下空间的改造,采取“一桥一策”的美化提升方案,以绿化、美化、文化为提升思路,在提高桥下公共空间利用水平的同时,完善桥区周边慢行系统,增加市民休憩及活动场所,增添文化元素,加密绿化及照明,使桥下环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对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需求。
在顺平辅线上,新、旧两座俸伯桥是跨潮白河的标志性建筑。旧俸伯桥是北京市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跨越潮白河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6年7月1日,新俸伯桥投入使用,解决了旧俸伯桥及东大桥环岛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府前街沿线新地标。
改造前,俸伯桥存在空间利用率较低、桥体破旧、景观效果差等问题,改造时结合新俸伯桥桥下公园游憩环境,重新设计活动空间。顺义公路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改造这处桥下空间时,利用多级大台阶设置木坐凳、健身器材和生动的彩绘图案,让整个桥下空间变成了一个有人气的聚集地。
目前,旧俸伯桥仅用于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鉴于此,我们考虑周边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在桥上设置了彩色步道、智能座椅、圆形花坛、休闲座椅和呼应潮白河的荷花彩绘。”顺义公路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3D绘画由专业画师绘制,结合桥区环境和居民的需求进行二次设计,增添了空间的趣味。经过改造的旧俸伯桥,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优美的休憩活动场所,经常可见市民在这里载歌载舞。
值得关注的是,旧俸伯桥上设置的是智能座椅,通过白天太阳能板蓄能,可实现有线和无线多种方式为居民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夜间,居民通过座椅时,座椅下的灯光将自动点亮。
顺平路高架桥位于顺义区仁和镇腹地,是顺义的核心位置,桥下为新顺南大街、顺平辅线、顺白路,交通流量大,桥侧居民区、商铺林立。
“考虑到顺平路高架桥桥下通行需求较大,业态类型丰富多样,因此提升方案主要是完善提升桥下区域的慢行系统。”顺义公路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桥下空间兼具了美观与实用的双重功能,设置了活动区域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改善桥下停车秩序,此外,人行步道提升后也更加安全。
经过改造,顺平路高架桥两端增加“顺义八景”等文化墙,并结合周边环境补种补植绿化,提升桥下景观。“顺义八景”是顺义区政协委员、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孙银海创作的作品,极具顺义本土文化特色。
京沈线马坡桥位于顺义区唯一的一条国道上,该桥位于马坡地区的“门户”位置,桥下是享有“奥运大道”美称的白马路,过往车辆较多。
改造后的马坡桥,桥两侧护栏、桥身立面增加了照明灯带,桥下新增加了花箱围墙,同时增加非机动车道彩铺、过街等候区域等慢行设施。现在一到晚上,亮灯后的马坡桥,更多了一份时尚感。桥下新增加的花箱围墙及慢行设施,提高行人通行安全性的同时,让路口慢行空间得到优化,桥下空间得以更加有效管理。
记者了解到,顺义区将持续跟踪桥下空间试点提升工程实施成效,做好桥下空间维护工作,与此同时总结经验,继续挖掘其他桥下空间潜力,探索桥下空间城市更新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思路,为城市“剩余空间”改造再利用提供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