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
根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我国已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坚持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生态功能持续向好,同时,在生态游憩、社区融合、环境教育和自然体验等全民共享发展方面取得了进展、积累了经验。
为生动讲好国家公园故事,塑造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开辟《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享·大家谈》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国家公园管理者等,围绕国家公园保护与建设、绿色发展与全民共享等主题,进行广泛多元、全面深入的探讨,助力国家公园建设。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在承担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与每一位公众息息相关,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彰显出国家公园全民共享的基本属性。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培养国家公园文化,传播国家公园理念,彰显国家公园价值。国家公园文化建设,需要更强大的艺术设计团队、更成熟的艺术设计理念、更多样的文化艺术产品,进而形成更完备的国家公园艺术设计体系。
当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的同时,怎样让公众了解国家公园?如何打造中国国家公园品牌形象?如何体现国家公园文化特色?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
记者:国家公园共建共享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您参与国家公园相关的艺术设计,有什么契机吗?
潘鲁生:国家公园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很高兴有机会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中。2021年,中国国家公园标志设计征集工作启动,提出“标志要准确把握中国国家公园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内涵,要生动体现中国国家公园的多样性,要端庄大方,必须经得起当代和历史的检验”。评选活动先后征集到366幅参评作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团队的设计方案最终入选。
为保证高质高效完成中国国家公园标志设计任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团队。在前期考察过程中,设计师们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讨论,明确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国家公园的资源价值和特色,传承好国家公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元素进行提取分析。
通过全程参与2021年中国国家公园标志设计征集活动,我对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建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入的理解。
潘鲁生: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三大理念,也是我们开展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基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一体”“仁爱万物”“生生不息”等文化生态理念,是我们今天塑造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凝练国家公园核心价值的基因和自信。国家公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基因是一种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文化生态智慧,我们要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是我们开展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具体工作中,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首先,国家公园的文化品牌建设要体现人文性;其次,国家公园面向所有人民,在文化形象塑造、艺术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体现共识性。
记者:您本人从事艺术设计、美学研究工作已经30余年,与您的工作经历相比,国家公园艺术文化品牌建设其实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您可否从公众审美的角度,谈谈当前我国国家公园的艺术之美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呈现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什么关系?
潘鲁生:人文与自然相通,通过艺术化的自然元素展现人文内涵是艺术设计的一种路径。自古以来,中国式风景审美以山水文化为核心,我国众多自然保护地既融合地方文化内涵,又具有国家文化象征意义,是一种综合性的自然景观。这是我们呈现我国国家公园艺术之美的基础。为此,我们要集合各方创意设计力量,依托国家公园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凝练特色文化景观、动植物资源等,从国家公园一线的工作服装到公园导视系统等,开展一系列专项设计活动,并为候选的国家公园设计系列标识,致力于打造国家公园文化品牌体系。
传统工艺是我们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手段。传统工艺取之于自然、用之于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哲学观,如儒家、墨家、道家的造物思想,都体现了传统工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形成了“巧师造化”的工艺美学观。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传统工艺文化资源,无论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古闽族文化,还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中藏族的传统工艺文化,都具有宝贵的设计转化价值。
记者:您认为,国家公园内的保护站点、设施、标识、入口社区建筑风貌等在设计时该如何体现国家公园特色?国际上,国家公园有什么成熟经验可供借鉴?设计该如何兼顾中国文化特色及国际传播力?
潘鲁生: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5个国家公园,每一个都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这些都是独特的设计元素,激发了我们的设计创意。比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荥经县龙苍沟入口设计方案中,3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浓厚的大熊猫元素、简单的线条让入口处成为公众“打卡”热点,在展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形象的同时,也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大门标识设计,通过提取“雨林原木”“长臂猿”等典型海南热带元素,体现出热带雨林优美而独特的自然环境,代表海南省广泛的热带雨林、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特色。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相关设计,依托自身自然文化资源,融合传统剪纸图形与公园特有的保护动物形象,追求动物与自然有机融合的理念,表达出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生态主题,从而实现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理念。这些都是通过艺术化设计高度体现国家公园特色的鲜活案例。我们希望,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能涌现出更多经典艺术设计案例。
从国际经验看,以黄石国家公园为例,为吸引更多公众关注,设计师设计了一组宣传海报,通过绘画方式带来极富吸引力的视觉效果,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吸引了大批公众把国家公园作为首选的度假胜地。现在,这些海报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几十年过去了依旧魅力十足,还有很多设计师以这些海报为灵感来源进行设计。
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符号,提升国际传播力,要以现代视角、在国际化语境下展开设计实践,激发人们对生态文化价值的认同。比如,大熊猫国家公园标识设计就借鉴了东西方共有的文化符号“三兔共耳”,标志下方的英文首字母也是由竹子、竹叶等元素同构组合形成,使其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方便国际传播。
记者:您认为,国家公园可以策划哪些创新性的文旅活动吸引艺术家、设计师、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当地居民等共同参与体验和设计?
潘鲁生:国家公园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涉及不同地质地貌、冰雪水域、珍稀动植物、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符合新时代的文旅消费和文旅需要。可以依托文旅融合平台,推出多种文旅活动,聚焦生态文创产品,通过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举办讲座、发布科普资讯等方式,加强公众对公园的认知和了解。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立足民族风情特色优势,通过民族风情歌舞巡演、传统赛马会等活动,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已成功塑造了特色文旅的品牌。此外,写生绘画、摄影、文创设计、短视频大赛等都是比较好的文旅活动。
潘鲁生:我们将继续整合各方创意设计力量,贯彻用创新设计服务国家公园品牌建设需要的理念,为后续国家公园系统性设计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意方案。
在具体工作中,团队一直积极、努力开展各类适合当代的品牌宣传活动,打造中国国家公园视觉形象。比如,通过短视频、书籍、儿童读物等方式,推出更丰富的文创产品,达到视觉传播效果,传递国家公园文化。同时,设计团队与《美丽中国》杂志社等相关媒体合作,推广国家公园文化建设专题。
未来,团队将做好国家公园文化传播的总体规划设计,在国家公园品牌推广方面,重点做好标志推广应用、导视系统设计、公园入口设计、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设施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字库设计、绘本读物设计、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与推广、动画片、影视作品创作、新媒体及短视频创作,并积极探讨参与“你好,国家公园”系列文化品牌后续相关文创产品的可能、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深化推广项目。同时,为国家公园候选区设计一系列公园标识,服务好国家公园整体形象建设,传播好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