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作为中国艺术的新标志和“北京名片”搭建起中国文化与国际交流的开放窗口。798艺术区特色文旅消费街区总体规划为三横五纵,街区内环绕8处特色文化广场,汇集了文化艺术类产业,创意设计类产业及旅游服务类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在全世界风起云涌,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也不例外。在广东,出现了东莞电子城;在北京,兴起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而位于酒仙桥的798等电子工业厂,作为计划经济的老领地,对市场变幻缺乏应有的反应,已失去了创新的活力,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陷入严重困境。
1995年,中央美院雕塑系雕塑家隋建国接到了纪念抗战群雕的雕刻任务,需要一个大的工作空间,于是在798厂里找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闲置仓库。任务完成后,美院老师们继续在这里租房子搞创作。在资产重新整合过程中,不少生产线迁往新址,工业区里的闲置空间大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吸引过来,在798建立了工作室。
如今的798艺术区是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以及动漫、影视传媒、出版、设计咨询等各类文化机构400余家。2020年12月25日,798艺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园区。
本着“修旧如旧”和“给艺术留白”的设计理念,园区改造开展30余次调查研究,邀请了扎根798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老厂工人、普通游客代表等,围绕“保留独特工业记忆、增加艺术品展示空间”逐一展开,涵盖798艺术区内外形象的方方面面。
同时,798艺术区还与专业咨询团队联合,对园区业态、产业、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把核心区域留给文化艺术与国际交流机构,同时以文创消费区满足群众游玩需求,目前园区整体文化艺术类业态占比高达78.65%。
园区建筑风格偏向于包豪斯风格,简洁实用。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园区内的建筑窗子朝向北边,属于恒定的光线,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给建筑增加了一种美感。艺术家凭借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思,在建筑原有基础上应用艺术技巧,进行改造设计。艺术家通过改造极具工业特色代表的钢铁或原有建筑材料,运用具有艺术感、现代感的建筑涂鸦,使得每栋建筑都体现出独特的工业艺术效果。
极具艺术风格的北京798艺术区内的景观小品独具特色,处处彰显着艺术家的创意和创造力。同时,艺术家还将保留的部分代表工业文化的构筑物加以改造后摆放在园区。这些景观小品不仅能营造年代气息,而且能起到怀旧的作用,成为园区主题的点睛之笔。
园区内小品材料主要以能体现工业遗址文化的钢铁和石质为主,如:将石子地面与不锈钢小品相结合,粗糙与精致的融合、老旧与现代的结合别有一番风味,能体现现代景观的包容度;将园区内原有的石墩改造为花坛,采用工业风格设计, 把极具年代气息的混凝土与红色瓦砖相搭配,直接裸露于视线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回忆;将生锈的钢铁采用夸张的尺度置于拐角处,并与周边植物相搭配,营造破旧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涂鸦也是园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精致的卡通绘画极具抽象风格的画风和夸张的艺术性色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此游玩并留影。除了这种内容明确、画工精致的涂鸦,园区中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涂鸦景观:有的仅为色彩涂鸦,简单的色彩搭配为建筑增加了绚丽的色彩,使空间变得活泼;有的为字母涂鸦,直接喷绘到建筑表面,这种简单、直接的艺术处理方式在这个艺术街区的大环境里别有一番风味。
北京798艺术区的多处设计向人们展现了它不仅是一个极具工业色彩的旧工业园区,而且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拥有独特风格的艺术街区。除了原有的工业遗址与构筑物具有年代感,园区同时还拥有现代化的艺术馆、商店及咖啡厅等,建筑种类繁多又完美融合在一起,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798艺术区近年来不断与多方合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作为第一批入选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798艺术区正在打造集“逛、赏、玩、游、购”于一体的夜间文旅消费生态。
798既保留住一个城市的工业记忆,也记录下城市产业调整的转型轨迹,它在新时代呈现出的新活力、新风貌,更展现了这个城市血脉中永远奔涌着的创新、创造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