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村民们加紧赶制灯笼,供应各地节日市场。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一簇簇、一盏盏,院子里、屋内外,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虽然离春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但进入任县骆庄乡“灯笼村”达二村,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在家门口,村民赵军平正指挥着工人将一箱箱灯笼打包装车。“前两天刚往山西汾阳送走一批货,大约7000多对儿。”赵军平笑着说,要是再晚两天,咱这“灯笼村”可就一个灯笼都看不着啦。
骆庄乡做灯笼历史悠久,是任县远近闻名的灯笼制作基地。2013年,任县的“宫灯制作技艺”被列入邢台市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目前,该乡灯笼制作工厂已有60余家,总产值6000余万元,带动千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扎灯笼,以前是挣饭吃的手艺活儿,讲究的是市场导向,最大程度获得顾客认可。”赵军平说,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灯笼村”不断研发新品种,灯笼花样越做越“新”,日子越过越“火”。
原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赵军平不断提升灯笼品质,又制作出了更加结实、美观的钢架灯笼。赵军平制作的灯笼,骨架长度从40厘米到3.5米不等,灯笼越大骨架用料越讲究,售价在每对儿8元到1000多元,主要销往山西、黑龙江、辽宁、新疆等十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100多万。
好手艺离不开好创意。去年,赵军平又添置了几套加工模具,将灯笼制作户普遍使用的黑色灯笼盘换成黄色的,与悬垂的丝穗同色,这个变化让他的灯笼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今年以来,“灯笼村”的灯笼加工户们纷纷开始推陈创新,讲究“匠心独运、美观大方”,一代代精心磨炼技艺,做出一盏盏精美花灯。
灯笼加工户赵现岭在扩大产量的同时,不断提升灯笼品质,除了加工品质更加结实、更加美观的钢架灯笼外,还制作出了LED外闪旋转灯笼,一下子拓宽了销售市场。
在赵朝军家,记者见到了他研发的新品种亚克力转灯,外观采用亚克力面板和流金压花工艺,内部安装了LED节能灯,可用于室内装饰、室外景观灯等多个领域,虽然售价是普通灯笼的十几倍,但一经推出市场订单便源源不断。
“一家一户形不成合力,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做大做强。”赵朝军说,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当地政府确立了“公司+作坊+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引导人们变“单打独斗”为“抱团经营”,使他们走上规范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从普通宫灯到木质艺术宫灯、广告灯笼、纸灯笼、电子灯笼再到四角羊皮宫灯……“灯笼村”里的灯笼品种从一种发展到几十、几百种,售价也从最早的几块钱卖到了几十甚至上百块钱。
如今,“灯笼村”又有了致富新打算。骆庄乡党委副书记李昧强介绍,乡里从产、销两端发力,打算年后组织村民去浙江学习先进制作技艺,促进本地灯笼的转型升级,同时鼓励引导灯笼加工户做电商,扩大销售渠道,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使当地的灯笼产业更加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