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近年来,山西运城夏县妇联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动员和引领广大妇女着力改善宜居环境、注重家庭建设、培育文明新风,以庭院“小美”助推乡村“大美”,激发“热爱夏都 共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几户美”到“户户美”,“一处美”到“一片美”,涌现出“美丽庭院”1200余户。特别是夏县尉郭乡深入挖掘传承嫘祖根祖文化,聚焦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三个重点,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美丽”、拓展“美丽”、升华“美丽”,全面提升乡村“颜值”,“美丽庭院”成为绽放在美丽乡村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美丽庭院”创建过程中,突出重点、集中发力,确定了“1+1+4”的工作思路,即“1”个指导思想,集体地强化功能利用,私人地实施景观改造;“1”个改造原则,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4”个整治举措,塑形、铸魂、固本、凝神。塑形,即“统筹融合”整理,合理规划庭院布局,分类有序存放生产生活用具,保持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干净整洁,适当栽花种菜植树,促进生产、生活、休闲功能融合,培育健康文明的家庭风貌;固本,即“因势利导”清理,组织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影响环境整齐的“柴、土、砖、杂”等杂物,主动拆除自家杂乱无章且无法利用的私搭乱建,引导群众转变以往脏、乱、差的生活习惯;铸魂,即“量身定策”改造,下足绣花功夫,逐村逐户逐院吃透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女意向,宜竹则竹、宜砖则砖、宜绿则绿、宜彩则彩,把土石变墙饰、围挡变竹篱、空地变车位、荒园变花园、菜园变田园,实现一步一景提升,真正把群众的诉求和想法融入改造当中。凝神,即“内外兼修”提神,利用老石磨、老瓦片、老陶罐等年代物件和造型铁艺穿插建造微景观,绘制色彩鲜明的时代精神文化墙,栽植寓意孝老爱亲、和谐友爱、互助共进的彩色花木,让群众在美好环境中增强对共同居住地的情感认同,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爱惜珍惜、主动管护,确保良好环境不仅一时有更要时时有。

  尉郭是华夏文明缫丝养蚕的重要发源地,2019年以来,深耕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现代桑蚕产业和手工加工业,积极探索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联结机制。针对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群体劳动力弱、无法长期外出等实际情况,将优势产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探索开发时间灵活、地点灵活、劳力灵活的就业渠道,助力乡村妇女就近就便创业增收。依托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围绕种、养、加全产业链,开发“桑、果、枝、杆、蚕、茧、蛹、娥、丝”九大系列产品,新建集“培训、养殖、展销”于一体村级桑蚕产业基地,创造“家门口”就业岗位,并建立“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打造企业支撑、合作社指导、支部服务、群众发展的就业链条,引导留守妇女、老年人利用自家院落发展桑蚕、僵蚕养殖,年带动群众就业100余人,庭院经济收益户均超20000元;依托山西嫘祖文化布艺有限公司发展手工香包产业,通过“公司+巧姐”“公司+妇女组织+巧姐”“公司+能人+巧姐”等多种模式,组织企业上门送学、送教、送料、送货,签订合作订单、验收支付报酬,实现“家庭生产、基地指导、市场运作、公司销售”合作,带动广大妇女、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累计带动1000余人,通过灵活安排就业时间,人均年增收5000-10000元。同时,我们还鼓励广大乡村妇女利用好庭院内外的小块地,整理开发“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通过差异化选品、错时段种植、人性化管理,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为家庭开辟新的创收渠道。

  还鼓励广大乡村妇女利用好庭院内外的小块地,整理开发“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夏县妇联供图)

  在统筹推进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和平安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见事见人、见物见人,进一步发挥妇女在和睦家庭、敦亲厚友、关爱邻里中的积极作用,涵养和谐文明友好乡风。一是传承嫘祖人文女祖时代精神,立足嫘祖故里深厚历史文化传承,围绕人文女祖“植桑养蚕、开拓创新,辅佐黄帝、安邦定国,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男女平等、光照千秋”事迹的现代解读,在乡镇重要景观节点、主干巷道、农户宅院绘制嫘祖精神文化墙,恢复嫘祖诞辰西阴古庙会,创编传承嫘祖精神的民间戏曲,以弘扬嫘祖文化为核心开展传统节日文艺汇演大比武、组织“送你一朵小红花”岗位奉献关爱活动、评选和谐家庭“好媳妇好婆婆”,以乡村妇女为主体拉近村民距离、消除矛盾隔阂、凝聚团结合力、营造纯美乡风。二是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开展弘扬文明风尚的正反面典型评选,按照“户”争光、“巷”争辉、“街”争位、“村”争先的递进评选原则,引导妇女干部率先开展庭院整理和室内卫生清洁,带动周边妇女养成绿色健康良好的生活风尚,树立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勤劳奉献、团结友善、整洁卫生的良好家风,进一步动员巷内各户团结一心、齐抓共管,做到巷内无堆积物、无垃圾、无纷争,实现“家家是先进、整巷共增辉”,以实际行动助力街、村争先争优,真正用良好家风涵养良好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