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别名较多,如马缨丹、五龙兰、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凤、五雷丹、五色绣球、变色草等,客家人称之为绵鼻公花,原本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国家、西印度。因其具有“开朗、活泼、家庭和睦”的美好寓意,我国各地庭园多有栽培。
五色梅为马鞭草科直立或半蔓性灌木。其花期从5月至10月,由小花组成半球形头状花序;花色多变,初开时为黄色或粉红色,继而变为橘黄色或橘红色,最后呈红色,因同一花序有红有黄,所以有五色梅之称。
五色梅的枝叶与花朵挥发出蚊蝇敏感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逐蚊蝇功效,而其气味对人体无任何伤害,有“驱蚊七变花”的美誉。除了驱蚊蝇效果好,五色梅开花时,会有许多蝴蝶被其气味吸引翩翩而至。
五色梅还具有药用价值,全年可采集根或全株加工入药,晒干或鲜用均可。根、叶、花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之效,可治疟疾、肺结核、颈淋巴结核、腮腺炎、胃痛、风湿骨痛等。
五色梅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其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稍耐阴,但不耐寒,对土质要求不严格,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较好,在南方基本是露地栽培,北方可作为盆栽摆设观赏。
读者和网友可把拍摄的花儿照片发送到晚报微信公众平台,同时附上拍摄时间和地点等文字信息。特别提醒,图片应为jpg格式,确保清晰。
如果您还不是晚报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可添加晚报微信公众号(lywb20)或扫描二维码(见本报A01版),成为晚报微信公众平台用户。
(记者 杨凤轩 请晚报微信网友“凡夫”告知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奉薄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