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小敏 黄思萌)紫阳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南,湖泊面积0.143平方公里,岸线公里,为城市景观湖泊,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紫阳湖古称滋阳湖,为明清武昌古城遗存湖泊,宛如“古城明眸”。上世纪末,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紫阳湖污染日益严重,“古城明眸”生机不再。近年来,武昌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提升湖泊水质为目标,加快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多措并举建设幸福紫阳湖,使得“古城明眸”重焕生机。
智慧化改造排水管道,阻隔污水入湖。依托“武昌区智慧水务信息平台”,摸清紫阳湖周边雨、污排水管网排列走向,全面封堵入湖排口、沿湖两侧铺设排水管道阻隔污水入湖,将污水检查井盖更换为压力井盖减少暴雨污水漫溢入湖。
科学建造自循环净化系统,促进湖水循环。武昌区依托紫阳公园“大湖+”改造,在湖心岛建设一套地埋式水循环净化系统,抽取大湖的水进行净化,净化后水沿着生态花溪回补至大湖,进而带动水体大循环,逐步改善、提升紫阳湖水质。
实施智能运维,提高湖泊维护效率。引入利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无人船、垃圾自动收集器等智能设备,用于日常巡查、水面清洁、水质检测等,高效、精准维护湖泊。
开展水生态修复,提高湖泊自净能力。科学配置沉水植物、观赏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布设曝气机及立体生态浮床,紫阳湖水体自净能力逐渐恢复,实现了“藻型浊水”向“草型清水”的稳态升级。
优化水生植物群落,促进湖泊生态稳定。在对紫阳湖的日常维护中,密切监测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沉水植物品种单一、覆盖度不足的区域针对性补种、优化,紫阳湖“水下森林”覆盖率已达90%以上,水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生态化改造亲水驳岸,减少面源污染。武昌区进行紫阳公园“大湖+”改造,对岸带园林景观进行提档升级,将3.2公里硬质驳岸改造为缓坡生态驳岸,即满足了市民亲水需求,又解决了面源污染问题。
深挖文化底蕴,打造古风园区。以紫阳湖为主体建设的紫阳公园有着70多年的历史,曾为达官贵人所向往。在紫阳湖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 “大湖+”工程,充分保留紫阳湖历史文化,将旧建筑恢复古典风貌,在湖心岛新建紫阳阁(汉剧博物馆)、大戏台,在湖畔建设水生态馆、张之洞历史陈列馆、地契博物馆,注入文化气息,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和谐统一。
传承革命文化,打造旅游景区。紫阳湖所在的武昌古城有着1800余年的历史,以紫阳湖为主体建设的紫阳公园与黄鹤楼、阅马场、起义门、工程营、烈士祠、辛亥革命纪念遗址等名胜古迹连成片,打造成为“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
经过科学治理、生态修复、文化融合,今天的紫阳湖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古城明眸”重焕生机,蝶变为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自2022年起,紫阳湖水质稳定提升至地表水Ⅲ类。2022年,紫阳湖被评为首届武汉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2年,以紫阳湖为主体的紫阳公园被评为湖北省“最美城市公园”。2023年紫阳湖健康评价为二类(健康)。
武昌区将深入推进湖泊综合治理,贯彻落实第8号省河湖长令和第3号市总河湖长令,全面开展碧水保卫战“聚势行动”,持续创新长效管护机制,对紫阳湖进行常态化、智能化、精细化管护,呵护“古城明眸”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