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夜景照明今后禁止彻夜长明,如遇用电紧张情况,在保证城市道路照明等功能下,将适度关闭景观照明。市市政市容委日前发布“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实施意见”,要求城市景观照明必须节能。
诚然,景观灯丰富了城市的夜景,可以展现都市的魅力。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一些城市视景观灯为自己的脸面,过分追求奢华、气派的景观灯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功率、高耗能的景观灯群点亮城市的夜空。光芒万丈的城市景观灯,除了给人白昼般的感觉外,留下的是电力资源和公共财政的浪费。这显然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主旨渐行渐远。
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现实摆在每个地球人面前,最有益的行动就是靠近低碳生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在弘扬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停开城市景观灯应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仅仅为电力紧张所迫。笔者以为,能源节约的意识和观念要深深扎根在每个公众心中,并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能源危机发生时的被迫行为。
适度关闭景观照明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留给社会的是节约能源警钟长鸣的反省。城市管理者应将景观灯设计建设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使之符合节能减排的大主旨,比如在景观灯耗电功率上设限,力戒景观灯过多过滥等,体现经济合理得体的追求。
笔者认为,城市景观灯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城市的节能意识,引领公众共同应对能源危机。景观灯能装饰城市的夜景,还能传导给社会公众节约的品质,这对于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无论电力供应是否紧张,景观灯都能给社会公众吹响节约能源的集结号,这种常态行为才是一座城市应对能源匮乏最可贵的责任担当。
适度关闭景观照明并非在电力紧张时。如果努力将景观灯建设成为节能低碳的符号,那么,城市的夜空不仅不会失去璀璨,而且将有另一种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