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地景国际景观设计 Open Fields (DS)地处中国北京清华大学以东学院路768创意园区A座,是一家专业从事景观设计的空间环境设计机构。公司项目遍及国内众多省市和地区,公司客户群体主要为知名地产开发企业和各级政府。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赛,立足于国际学术实践平台,联合国内、国际顶级景观设计师,其设计成果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在业界享有一致好评。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与商业地产景观在设计上的要求不断地提高,易德地景一直以此为目标,力争始终处于行业的前沿。DS认为优秀的设计必须是原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雄厚的技术实力成就设计的完美,以最独一无二的经典作品回报中国市场。

  80后的“桀骜”鲁旸的经历很“80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放弃了安稳的工作,留学奥地利,几年之后,毅然跳出去的他又毅然回国,进入国内一家大型商业化景观设计公司任职,兴奋感淡去后他又毅然离开。“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包装师,拿着人家严格给定的尺寸,甚至是拿着甲方指定的效果图,在那些框框里做填充、涂改,让商品变得更华丽一些……” 于是他带着那些尚且干净、新鲜的桀骜,建立了易德地景,他要做自己内心认同的设计。

  梦想的树“其实我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对于景观有正确的认知,有最基本的设计感觉,有清晰的逻辑,还要有激情,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共同成长。” “ 一个人成长没用,只有我身边所有人都处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团队所做的东西才有效果。”鲁旸把自己的团队比作一株植物,需要不断地浇水、施肥,并且需要时常修剪掉不合时宜的枝桠,希望有一天它能够茁壮舒展地生长……

  想象城市易德地景的设计推崇“地景式”, 谈到这个概念时鲁旸反复提到两个词,“想象力”、“戏剧性”。 他说“一个城市建设的前提就是想象,是以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客观的分析调研为基础的构思。少了想象,所做的事就近乎于抄袭。” 设计过程可以形容为“生长”:在分析地形、充分了解场地人文地貌的基础上,让各种设施生长起来。[详细]

  ·2011年7月,易德地景景观设计总监鲁旸先生应央视网邀请,做客“华人会客厅”进行访谈。

  ·2011年7月,易德地景的河南平顶山市政公园景观规划项目、骞亿上东盛景住宅区项目、锦州笔架山海岸江南酒店式公寓项目被编选入《亚太景观设计年鉴》。

  ·2011年7月,项目辽宁省笔架山4A级风景区滨海酒店式公寓海岸江南景观工程竣工。

  ·2011年3月,鲁旸先生在云南昆明受邀参加首届邦成杯创意设计颁奖晚会,于次日应云南财经大学邀请在现代艺术设计学院进行了关于景观新美学主题的讲座。

  ·2011年1月,在辽宁锦州 “阳光花苑住宅区项目”概念方案竞标中荣获金奖。

  ·2010年10月,鲁旸先生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办的“新美学与生态城市主义”国际论坛大会企业优秀案例讲解并做了关于“奥地利公路公园”的演讲。

  ·2010年10月,易德地景应邀参加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举办“2010年中国知名景观设计企业作品全国巡回展”。

  ·2010年10月,易德地景参与合作设计的上东盛景项目方案荣获第七届中国人居典范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 “景观设计方案金奖”,其同期项目海岸江南荣获“景观设计方案金奖”。

  ·2007年10月,鲁旸先生应邀参加由维也纳国立应用·艺术大学主办的“建设未来城市花园”国际论坛以及相关主题展览。

  “地景式”其实就是由“想象城市”理念衍生出的一种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可以形容为“生长”:在分析地形、充分了解场地人文地貌的基础上,让各种设施生长起来,一旦是“生长”,这个局面就不是事先能够完全想象出的,因为它带着自然的特质,带着顺应环境的特质,带着最原始的契合人文的特质,有无数种变化在里面。即便是同样的设计理念,生成的具象也因为外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景观是不可复制的…… “地景式”的另一层涵义是“戏剧景观”, 景观是最能代表场景的,它把地形、空间、设施全都涵盖在内,人在景观场景中的活动连贯起来构成了——生活。景观设计不仅要设计场景,还要设计人的生活。在仔细分析环境、分析现有人群基础之上,来引导人的生活方式向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转化。[详细]

  清华同方科技广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5号,整体景观项目面积占地约16000㎡。2010年9月易德地景景观设计在此项目竞标中荣获一等奖。此项目结合楼体规划风格,运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强调硬质与软质景观的材料质感和色彩对比,大面积突出绿植在景观广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结合造价等多种因素设计完成。清华同方科技广场至2011年5月景观施工竣工。[详细]

  东尚徐水县滨河公园景观项目位于徐水县中心区瀑河边,巨力路以北,复兴路以南。公园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米。 我们的构想不仅仅将它设为一个公园,我们将它设想成一个大型的生态区域。在这个被称作“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中有着农田和种满草地的小岛。这些小岛包括,小山坡的岛,森林的岛和花园的岛。这个拥有许多花园的公园,在天与地之间有着或高或矮,或长或短的视线,他们相互穿插,互为有无。[详细]

  项目整体风格为江南徽派风格。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南方古典徽派园林设计为蓝本,同时并融入现代时尚的视觉感受,居住方式及生活理念,从苏园造园手法提炼出“白墙灰瓦”的典型符号,依据地形,并结合私家庭院,运用高低错落的墙壁划分出丰富的花园[详细]

  项目基地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植物园BOTANISCHER GARTEN DER UNIVERSITEAT WIEN内,是为纪念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植物园建立200周年而设计的。竹子来自中国,林中竹路BAMVUSWEG总长60米,采用现代注主义的设计手法,分析参观流线,简单易造,空间多变,结合中国南方古典造园手法,力求体现博大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详细]

  项目面积不大,周边是一圈风格明显的巴洛克式建筑,中间围着一个花园,设计师干脆就把它做成了一只上下通透,没有底的桶。在花园的平面上注了一层浅浅的、仅能没过脚面的水,形成了一面镜子,天空被反射下来[详细]

  设计地点: 奥地利瓦尔德威尔特尔区域,自Weitra 至Zwettl公路

  巨石是“公路公园”的主角,车速在巨石的力量前被压制。设计者企图用巨石的震撼力和亲和力呼唤人们对风景的重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