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助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环境艺术研究 所常务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美术学院原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创始人,建筑环境艺术系原系主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省级师德标兵、省级教学名师、“德艺双馨”美术工作者、省级师 德先进个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室内设计杰出成就奖”、“中国室内设计优秀推广人物”。出版教材及专著近二十余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近十项,主持完成大型社会实践项目十余项,专著《甘肃古建筑》获陕西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吴昊教授认为,当代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考虑城市、自然与人的共融关系,在关注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审慎思考自然与人的因素。城市景观规划更应看重研究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城市景观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功能、生理健康上的需求,还要不断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促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请您介绍您曾参加世园会的设计项目,您认为这样的盛会对地方性景观行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吴昊:这个提问背后所涉及的议题非常重要。自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国内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城市先后举办了同规格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如北京、西安、日本静冈、荷兰分洛和韩国顺天等。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园会。选择昆明本身有着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一是昆明作为中国西部典型的具有较多少数民族人口的省份,本身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而世园会对当地的旅游经济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该地区气候四季如春,且降雨充足,具有举办园博会的气候条件优势,使来自世界多个地区的不同植物品种均可在此得到较好的适应;三是当地植物以热带植物为主,这为整个展园的景观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西南部地域自然风貌特色的环境;四是对举办城市的建设以及地方景观行业发展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给游客展现的不只是展园中的园艺景观艺术,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在同期所反映出的真实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貌。世园会让这座城市呈现出人与自然,以及生态与文化的城市景象,让国际游客通过世园会来认识一座城市的生态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可持续发展,也契合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本人的作品《唐园》代表陕西西安参展,在于通过盛唐时期皇家园林曲江池的盛景,呈现出唐时皇家园林中所推崇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场景。《唐园》作为世园会的永久性展园,与世界对话,展现出独具大唐风韵的人文精神。在历史与人文的意义上,作品不仅以园林的形式语言反映唐代皇家园林的风貌,也借长安曲江池一带的风景园林体系,将佛教寺院古建筑与皇家园林进行了巧妙的重构,再现了以大雁塔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设计》:城市化发展给景观设计师很多机会,他们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吴昊:设计师一定要正确地认识与理解当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所创造的历史机遇与挑战。这要求每一位设计师能够正确对待这种机遇,认真对待每一项设计课题,并以此作为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不同的项目。设计过程应当是理性而严谨的,不放过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做到细部与总体的协调。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让设计师心中的宏伟构想和文化概念成为现实,成为一个城市人文景观的新地标,甚至成为能够反映新时代的代表作品。设计师在完成不同的项目与课题的实践过程中,也获得了思想与技术上的跨越与提升。
任何一件优秀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作品的产生,靠的是设计师不懈的付出与投入,以及与其他团队的协调与配合,其创作才有称得上“作品”的可能,否则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活”,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将艺术生命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而后者则很可能满盘皆输,无法得到大众与业界的肯定。对设计从业者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创作能力,提升个人的美学理论与艺术修养,同时,加强对中外优秀建筑及景观作品的阅读,善于分析和解读设计所面对和处理的复杂城市环境中的种种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设计师唯有在日常多花心思,注重积累,才有可能把握住当今城市建设中的不同机遇,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收获自我能力的提升。
吴昊:当代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考虑城市、自然与人的共融关系,在关注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审慎思考自然与人的因素。城市景观规划更应看重研究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对于城市景观设计,首要的是体现人文关怀,思考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处。景观设计是为人“量身定制”的空间,其意义在于满足不同背景的人的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城市景观环境给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让公众真正喜欢上设计师所创造的结合了自然、人文与城市环境的景观。优秀的城市景观环境能够成为民众向往的活动场所,也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城市景观设计应当打造以本土性、文化性和休闲为考量的人性化场所,创造具有个性化地域特色的城市历史及人文景观。同时,强调景观空间在城市中的生态与自然属性,使人们在城市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享受自然元素与人造景观相结合的美好景致,从而最大化地满足生活在城市中的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需求。城市景观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功能、生理健康上的需求,还要不断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促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您曾主持过很多大型景观设计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您所提倡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吴昊:结合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主要的关注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红色革命乡土景观”的代表性;二是“民俗与非遗文化景观”的典型性。
景观设计可以看作是人类的艺术创作活动。设计师通过设计手段有意识地物质化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审美素养,因此,对不同地域及不同场所的研究是设计创作的关键,对一座城市、一个人,以及所处环境中所包括的天、地、物之间的“共生”与“和谐”意识的建立是景观设计理念的核心。
景观设计应植根于所处的环境,对于任何一项设计,设计师必须考虑设计所处的位置。设计师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收其中的养分,尊重当地的经验,需充分考虑地方性及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这是地域性景观设计成功的首要前提。
人文环境特色是景观的灵魂所在,而人文资源可以增强景观的文化艺术内涵。因此,景观设计必须建立在尊重人文资源的基础之上。人文景观的规划还包括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并使之得到有效展示。
我本人的两处为陕北革命老区所设计的作品正是遵循这种设计理念而形成的:第一处景观位于延安枣园西侧的山脚下,是具有典型红色革命故事的乡土景观,被命名为“为人民服务”广场。该景观的形成主要建立在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革命烈士的敬重的精神之上。方案首先围绕“为人民服务”充分调研和考察了相关历史背景,特别重要的是毛主席在为红军战士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发表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精神。而项目的所在地正是“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发生地。正因如此,景观的设计主要考虑了对于两种人文历史元素的把握,即体现景观人居环境的本源气质,同时反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设计主导思想是建立在尊重历史人文、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场域现状和尊重张思德人物精神的前提下,正确认识与理解“为人民服务”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采用最少的干预和最为纯粹的设计理念,保持原有的乡土气质及延安精神之本色,使其忠实于再现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处景观是民俗非遗文化乡土景观,位于榆林绥德县规划设计的一处黄土风情园入口,被命名为“石魂广场”。场地原本是一个杂乱无章的沟口、村口两座山的崖壁已被村民用作采石,缺乏应有的保护。然而,正是这样的“原生态”的场域空间环境让我产生出创造世界之最的兴趣与信心。在与当地政府部门商讨后,我们就在场地环境中创造出极具艺术震撼力的石狮艺术群雕,打造出属于“绥德汉子”的品牌形象。方案用石狮比喻绥德汉子,体现绥德人文精神和民俗文化,同时,在典型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空间中,构建出绝无仅有的“石魂广场”,树立并放大绥德石刻艺术形象,创造绥德地标性民俗文化和历史的名片。作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石狮博览园,这里还囊括了能够展示绥德不同历史时期石狮艺术的石狮博物馆,体现了绥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特色。可见,人文历史资源不仅是推动景观设计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社会文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吴昊: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学、生态学、艺术学、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和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也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被称之为景观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
现当代的景观设计强调多元化,城市中的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与时代性都是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景观设计也可以看作人类的艺术与科学的综合性创造活动。优秀的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原理,创造出设计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体会的意境美。更深入地说,景观规划设计就是用艺术的手段来优化和完善我们城市与乡村的生存空间。
吴昊: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应注意对自然与生态景观的修复与保护,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永久性话题和确保城市生态良性发展的根本,也是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社会责任。只有尊重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们设计团队近年主要在参与革命圣地延安市宝塔山的城市自然生态景观风貌的保护与修复。该项目历时多年,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旨在恢复作为中国革命地标性形象的宝塔山的自然景观,重树革命时期红色宝塔山的美好风光。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保护项目,是用生态恢复的手段来实现中国革命地标符号再生的一次重大课题实践。设计团队多次与当地主管部门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客观分析了宝塔山周围环境的种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修复及改造的计划。方案主要围绕景区生态的需要,确立宝塔山自然风貌的人文气质,并大胆采用“做减法”的保护性规划及设计的纲领与策略。期间进行了对于人文历史因素的分类考察和广泛调研,走访延安当地文化名人及艺术界重要人士,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完成了整套保护延安宝塔山自然生态风貌的可行性规划。规划与设计以“保护性修复自然与生态历史风貌”为主导,主要采取以下几点保护性原则:
二、采用“做减法”的策略,拆除山上多年来形成的各种临建及违建建筑,修复原宝塔山的自然景致。
五、对景区及窑洞周边绿化植被采用当地乡土性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种植设计手法,进行本土性种植恢复,从而保持陕北风貌景观特质。
六、加强夜间景观照明,点亮山体并呈现宝塔形象,在夜间同样体现出延安的红色革命景观。目前项目已经实现上述几方面内容,今天我们看到的延安宝塔山的自然风貌已经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恢复,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宝塔山形象。修复后的宝塔山更加壮丽秀美,成为中国革命标志性形象的重现。
吴昊:设计教育应该是一种针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在设计教育中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综合专业特色、结合“产-学-研-创”合作计划,指导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创新与应用型设计人才。
对设计类学生的培养重点围绕设计能力及理论素养两个方面:对于设计能力的培养在于其建立在形式美的综合创作研究实践过程,美术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环境及专业优势,需要在不断地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之上,广泛吸取其他艺术和设计领域,如“国、油、版、雕”等纯艺术,以及“服装设计、工业设计、信息艺术”等其他设计类专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扩大自己的艺术创作视野,拓展创作空间,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及创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院校在艺术环境方面的优势。除此之外,设计理论基础对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还应不断加强个人的艺术理论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博览古今中外的人文与历史。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应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追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株洲一男子病情好转“赖床”408天拒不出院,法官调解未果后执行局强制腾退并拘留
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直言:对美国游泳男队成绩“非常失望”,其他国家都在迎头赶上
刚刚,奥运奖牌中国垫底,澳洲第一!全新排名被澳洲公布,华人圈热议炸了...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华为Mate70系列:11月左右发布!华为Nova13系列:经销商9月分货
孕妈怀孕时不当使用雄激素药,女孩出生后有男性化的表现?医生:孕期要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