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可以看花,看艳阳下的各种花海;夏天来了,可以看树,看雨后翠绿的大树;金秋时节,可以看果,看各种观果植物上或红或黄的小果。这些都看烦了呢,看什么?还可以看草!

  “草有什么可看的”,你一定会这么想。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草,它不是山野里、大树底下、灌木丛中、路边的杂草,而是颜值相当高的观赏草。

  观赏草来源于山野田间,经过园艺人的选育、培养,“姿色”却远超普通草。一般人们想到草,首先反应的是绿色,然而观赏草却是彩虹色系!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色彩,都能在几百种观赏草中找到踪影。这些观赏草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株形高低、叶片软硬、花序形状变化无穷,风起风静时姿态万千。

  一年四季,观赏草都有完美表现。春、夏,观赏草的叶色五彩斑斓,随季节发生深浅变化;秋季,观赏草的花序丰富多彩,韵味无穷;冬季,许多干枯的观赏草叶片虽变色仍不凋落,顽强挺立,或随风摇曳,或在白雪中伫立,也是冬日一景。

  园林上一般对观赏草的定义是具有个体观赏价值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还包括莎草科、花蔺科、灯心草科、木贼科、香蒲科、天南星科菖蒲属的草本植物。

  观赏草的色彩主要体现在叶片、花序。叶片有或深或浅的绿色,还有自然古朴的黄色、尊贵的金色、温暖的红色、典雅的蓝色,甚至奇特的黑色,一些观赏草的叶片还有浅色条纹、斑点等。有些观赏草的叶片颜色随季节而变化,可以从春季的淡绿渐变到冬季的金黄。

  观赏草的花序虽然不如观花植物的花朵美丽,但是有多种颜色,集中成片后也十分惊艳。如“网红”粉黛乱子草,开花时云雾一般的大片粉紫色,惊天动地,很是壮观。这几年,粉黛乱子草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了花海主角,在花卉旅游业占据了一席之地。蒲苇的花序有银白色,还有粉红色。入秋后,成片的粉色或银白色蒲苇花序在微风中摇摆起伏,也是不错的美景。观赏草花序的形状都很独特,有着与众不同的美感。如荻的花序柔软飘逸,狼尾草的花序美丽俊俏,蒲苇的花序大而硬朗,有着壮观的美。

  一般人以为草都是低矮的,其实不然。观赏草的株高从几厘米至数米不等,有的高大挺拔,如芦竹;有的短小刚硬,如蓝羊茅;有的则柔软飘逸,如苔草。或高或矮,或硬或软,观赏草的株形是变化无穷的。

  叶片形态也是观赏草的亮点。多数观赏草的叶片非常狭长,质地细腻,动感十足,与周围植被相比呈现与众不同的柔软质感。有些观赏草的叶形则十分独特,如有的叶形与鸭蹼相似,有的叶形是螺旋状的“翘螺旋”等。

  观赏草不仅有视觉美,还有独特的韵律美和动感美。每当微风吹过,观赏草的叶片前后摆动,沙沙作响,成片种植的观赏草随风起伏,像波浪翻滚,尽显动感美。

  近几年,我国观赏草的销量稳步上升,已由小面积应用扩展到大型绿化项目,正在由“小众”走向“大众”。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始进行观赏草的种植资源收集及积累。一些企业采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模式来获得新品种。有些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品种收集及繁育基地,通过筛选变异品种并选育,来培育目标观赏草产品品种。

  其中,“谢楠多”柳枝稷、“火焰”狼尾草、“紫叶”狼尾草、“纯金啤酒”阔叶山麦冬、“鲍尔斯金”泽薹草、斑叶芒等彩叶类品种都是特色品种,被大量应用在园区花坛、花境营造以及其它专类园中。

  随着人们对观赏草认识的加深,有业内人士开始把观赏草由“粗犷”向“精致”方向拓展,不断推出观赏草盆栽。一些植株低矮且观赏价值高的观赏草盆栽,如光纤草、灯心草、蓝羊茅等,正逐渐成为人们桌案上的新宠。

  适应性广。观赏草是自然环境下分布最广的植物,种类非常多,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有适合的草本植物可生长。

  抗病虫能力强。多数观赏草对病虫害的抗性都非常强,它们在整个生长期内基本不用喷农药。

  管护成本低。观赏草在生长过程中不需特别管护,除了早春平茬一次外,以后不需修剪就能长期保持美感。

  成景速度快。观赏草移栽后不需要很长的缓苗期,会迅速成活,起到很好的观赏效果。

  如此“强悍”的生物学特性,使观赏草成为建设节约型园林、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材料。

  超级月亮今年罕见三连发 14日晚观赏效果最佳,继今年10月17日之后,“超级月亮”11月14日晚将再次现身天宇。据了解,“超级月亮”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比平时更近,因此看起来更大、更圆。

  借助变色原理,今年国庆还将用到另一个新品种——“绚秋绯红”,花瓣呈现出鲜亮的红色。据了解,“绚秋粉韵”、“绚秋绯红”两个新品种菊花,将应用于东单东北角的“协同发展”主题花坛,以及东单东南角的“长江经济带”主题花坛。

  云巢亭位于栖月崖附近,小松鼠平台上方,得名于南宋四大家杨万里《题曾无疑云巢》,描写好似云端之处,高不可攀、美不胜收的景观。小有亭位于香雾窟东侧,取自“小有洞天”之意,“洞天”指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