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国家“十四五”的关键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从国际看,经济和政治环境持续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导致经济稳增长难度增加,房地产投资下行,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融资能力下降,地方政府支出增加,偿债能力减弱,使得公司所处行业政策环境长期波动。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369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922亿元,增长8.4%。一方面,2022年,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地方财政退税和土地财政收入下降,尽管国家持续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稳定经济,以及通过提前下发地方政府专项债来推动实物性的投资,然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下滑、投融资能力不足,其更加倾向于选择资金实力更强的国企、央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借助其投融资、综合能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一揽子解决地方政府项目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2021年以来,国内房地产投资下行,建筑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而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出,国内生态环保重大项目陆续启动,新的机会驱动了大型国企、央企、建筑行业企业、其他类型的企业加速布局生态环保相关行业,通过组建地方环保平台、以其资金优势和投融资能力参与项目竞争,传统的小规模的EPC项目明显减少,大型的综合类的投资项目增加,国有企业和央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保持激烈状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系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行业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其投资依赖于政府行政审批与政府资金的投入。现阶段,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政府相关部门、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或国有性质企事业单位、大型央企及其子公司。宏观调控尤其是财政政策调控、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和回款付款方式,对公司业务的拓展和工程款项的回收有着重大影响,而外部竞争环境变化、项目实施模式、资金储备情况和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也将会影响公司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减少69.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减少414.8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42.20亿元,同比减少6.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4.77亿元,同比减少20.1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投资业务,原计划重点推进的在手项目受到复工复产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的施工进度有所推迟,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出现减少;报告期内,公司项目所在区域推进拆迁等施工作业面进度较慢、调整项目规划进度等因素影响,新开工项目的减少也导致了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在市场方面,因华北区域历史回款差,公司主动压低华北市场份额,聚焦及重点布局的华东和华南区域的一线城市和优质城市群,而市场调整需要时间,同时受综合因素影响,市场营销活动受阻,项目招投标推迟或取消,其他区域的项目受政府资金的影响出现缩小规模或者暂缓推进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的新订单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更希望社会资本方以“F+EPC、EOD”等新模式来参与项目投资,帮助地方财政缓解招商压力、解决项目资本金和项目融资的问题。因此,资金有保障的EPC业务明显减少,公司所重点跟进的有资金保障的EPC项目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抗疫,工程结算缓慢,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款难度增加,逾期应收账款加大,导致坏账减值提取增加,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企业经营亏损。2022年,公司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切实研究市场机会,不断完善公司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深化企业内部组织改革,调整目标市场区域,优化核心营销策略,聚焦资金有保障的项目,强化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和内控管理。公司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公司在开拓原有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业务的同时、加大了海洋生态修复业务的开拓,并先后中标了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清段落)EPC工程、东方市墩头湾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雷州市红树林营造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EPC)总承包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不断聚焦一线城市和优质城市的业务,逐步加大了华东区域、华南区域的市场布局,尤其是对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投入,华北区域重点保障了在手订单的有效落地,如:河北省定州市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项目等,尽管报告期内华北区域占公司收入比重仍然较高,华北区域的市场订单占公司整体订单的比例有所减少。华东已在徐州、温州、金华、南京、嘉兴等城市落地项目,华南已陆续在海南东方市、广东湛江、广州南沙、东莞、福建厦门落地海洋生态修复项目。2022年,为推动企业长期转型发展,公司在华北区域首次试点了“生态管家及公园+”产品的落地,公司在前期承建的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及花海项目的基础上,承接了唐山花海园区整体运维服务项目,主要业务范围涵盖:物业管理、绿化养护、园区运营等内容,2022年,公司与合作方共同开展了包括:研学教育、休闲娱乐、亲子活动、文化演艺、体育运动等相关活动,对河北园博会后期的运维管理提供了持续的服务,通过文旅“轻运营”活动带来了人气、提升了市民的满意度。相比较传统的工程施工业务,公司的“生态管家及公园+”是业务链条的延伸和创新,有助于公司实现“DBIFO”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的闭环,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通过场景运营为更多市民提供服务,完善产业运营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有助于持续形成营业收入和改善公司现金流。为了有效匹配客户深层次需求,促进企业长期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外部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之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城市生态、景观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生态价值核算(GEP)、生态资产管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模式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公司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签署《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协议》,将在海堤生态化改造、岸滩生态整治与修复、河口生态修复、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提升、红树林、盐沼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系统修复研发上进行深度技术和市场合作。2023年,公司仍将加强产品研发升级和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客户解决复杂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问题,公司通过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内部结构,新增11项研发课题,不断加强新业务的研发投入,持续形成技术竞争力,确保项目的落地效果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此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认真听取投资者的合理建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方向,不断完善产品和新的业务布局,持续改善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盈利能力。2022年,公司围绕深化改革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了项目经理责任制,对于在施项目,在符合防控政策的要求下,充分做好施工计划安排,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实行封闭当地办公外,材料采购和施工劳务尽量实行本地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在施项目进度的影响;对于新签订项目,在地方政府允许范围内,做好人、机、材等因素的计划工作,加快项目开工,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对于完工项目,公司组织专门团队,加快推动项目交付和竣工结算。此外,公司持续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设立专项工作组和专项负责人,促进项目款项的有效回收。2022年,公司客户的支付能力进一步下滑,为了有效缓解应收账款减值及坏账的风险,公司通过主动沟通、成立回款专项小组等方式与甲方积极对接项目回款,公司通过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诉讼项目,公司以起诉促回款,进一步加快诉讼和谈判的进度。报告期内,甘肃白银EPC项目、山西和顺麻衣寺项目、湖北荆州EPC项目等部分诉讼项目已完成诉讼和解,部分项目按照和解协议进行回款。针对太原市的重大项目诉讼,公司已经提请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立案,公司将持续加强与甲方沟通,争取项目应收账款如数回收。由于采取上述措施,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为正,2023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按季按月按人制定回收责任状。将会有效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以及有助于公司开展新项目的投入,以此实现公司可持续经营目标。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决策层逐步年轻化、专业化、国际视野,其对于生态环境的政策、行业和技术的理解持续加深,一方面,以生态为基础的基于自然的景观表达,越来越受到客户的认可和重视。另一方面,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已经陆续启动,围绕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重点湖泊综合治理以及海岸线生态恢复的重点项目,呈现高复杂性、综合性和一体化特点,也需要建设单位具备更加长效、创新、系统的治理技术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基于上述背景,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升级和品牌宣传活动,以匹配公司客户、市场竞争的需求,2022年公司重点提出了“碳中和科技示范区、河湖生态系统构建、海岸线近岸海域治理、城市生态空间、生态管家及公园+、生命王国”六大产品体系,其中“河湖生态系统构建、海岸线近岸海域治理、城市生态空间”系在原有业务上强化产品功能,“碳中和科技示范区、生态管家及公园+、生命王国主题乐园”系为了长期改善公司的盈利质量和控制企业风险布局的新业务。2021年11月,公司受邀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就《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洱海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实践》进行了主旨发言。2022年12月,公司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了COP15第二阶段会议,公司分享了多年来“做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先行实践者、教育传播者”的愿景和实践经验,并首次对外发布“生命王国”自然探索乐园产品。2022年1月,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举行,公司受邀在会议上分享NbS的实践经验。同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期间,公司与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共同主办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实践论坛”,公司发布了“从河湖到海洋—海岸生态修复的生态工法探索实践”主题分享,向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推广公司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内控管理,不断健全企业流程和优化制度,使公司持续符合上市公司内控和规范运作的要求。报告期内,公司由于面临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的较大变化,公司对新业务、新市场布局涉及的“产品组合、组织人才、商业模式”进行了适时的调整,针对各个板块的业务和各个营销区域,公司调整了“企业组织、业务定位、战略规划”,完善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以及加强了费用管控、成本管控、流程管控,使各个业务板块相互协同、有序发展。同时,公司始终与控股股东保持独立性原则,报告期内不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及重大关联交易的情形,也不存在向关联股东输送利益等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行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尤其是三会的日常管理、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的披露工作,未出现公司董、监、高人员违规的情形,公司与投资者保持了友好畅通的沟通机制,报告期内按时完成了利润分配和限售股解禁相关工作,确保了公司主要股东及中小投资者的基本权益受到保护。2023年,公司的业务目标、组织协同、转型策略,更加清晰、明确,随着公司上市以来募集资金陆续投入使用,公司各项信息化和管理系统也在陆续上线,办公效率有所提升,人员逐步精简,在有效保证企业内控管理、合规经营的同时,将持续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公司所属行业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属于生态环境治理行业的细分行业。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七部委发布《绿色产业目录(2019版)》,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绿色交通、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统筹纳入绿色产业范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指出:“中国生态环保产业2022年总体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应收账款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尽管如此,生态环保企业仍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2022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一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国内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已经陆续启动,2023年,由于国内经济属于缓慢复苏阶段,预计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仍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基础。国家层面,2023年2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生态环境建设七大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7部委印发《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环海洋〔2022〕11号),要求到2025年,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较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滨海湿地和岸线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海湾。2023年1月财政部启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组织申报。生态环保行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重点工作,公司所处行业规模稳定扩大、参与主体逐步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也将有所提升。公司定位于“生态环境科技运营商”,致力于以智慧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公司以国际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协同整合“景观-建筑-能源-垃圾-水-交通-城市功能-智慧”专业体系,以“DBIFO(设计-建设-智慧-投资-运营)”为核心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生态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生态环境、生态管家及公园+、生命王国主题乐园”三大方向,其中生态环境业务可细分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业务,均属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构建业务。公司坚持以技术驱动市场,通过EPC、主动市场推广、与地方国企、央企合作等方式,取得设计及施工工程合同、建设及运营合同,以此获得收入、利润和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公司的生态保护业务是以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通过近自然的生态手段,建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生态系统。产品主要包括生态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公司承接的生态保护项目典型案例,如:大理市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公司的生态修复业务利用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修复基底、水环境、植被、生物生态链等生态要素,重构生物生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产品主要包括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棕地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治理)。公司承接的生态修复业务项目典型案例,如: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水环境治理以水体水质改善为主要目标,在确保水质达标的同时,优化、重塑水系网络,增强水安全能力、优化水生态结构、塑造水景观空间等,公司的水环境治理主要包括河湖水环境治理、河湖湿地修复、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三大产品。其中,海洋生态修复(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洋生态保护为出发点,统筹海洋学、生态学、水文学、城市规划、生态景观等多专业学科,解决海岸带陆海空间生境破碎、系统割裂等问题,恢复海岸空间安全、健康、生态和景观宜人等功能。公司的生态景观建设业务是以满足公众需求、生态服务为目标,进行公共空间的景观构建,通过多专业融合,将生态理念、新技术、新材料融入到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过程。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技术包括大树栽植技术、垂直绿化技术、边坡绿化技术、盐碱地绿化技术、雨水花园构建技术。公司承接的生态保护项目典型案例,如:湖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暨荆州市第一届园林博览会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1)城市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一体化城市设计解决方案、可循环的绿色基础设施综合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设计统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设计、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低影响未来社区开发、低影响休闲旅游策划与规划;2)生态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江、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海岸带保护与修复,多尺度水敏感设计,气候适应性水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园设计,生态森林营建设计,棕地治理与修复;3)生态景观设计:大型园博会、湿地公园、大型科技公园、棕地综合治理、山体修复设计。报告期内,公司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完善“DBIFO”商业模式,公司围绕主营业务,持续响应客户需求,不断延伸产业链,通过加大新产品投入和调整子公司的业务,持续优化公司的产品功能,新拓展了“、海岸线近岸海域治理、生态管家及公园+、生命王国”三大业务方向。海洋生态修复业务在NbS理念下,以海岸带系统的生态保护为出发点,基于生态系统重建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导向,整合海洋学、生态学、水文学等多专业学科,来解决海岸带陆海空间生态问题,构建安全韧性健康活力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为政府提供环境监测、综合管养、公园服务、生态价值评估、碳汇测算、GEP核算等一揽子、全链条、多模态的综合服务。生态管家由数字科技公司承接,目前的智慧化管理平台、互动景观设备已经在多个工程项目实践,正在面向核心城市全面推广,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将“生态管家”产品升级为“生态管家及公园+”业务,在原有生态智慧化养护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公园文旅轻运营的业态,协同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后期服务。定位为“链接人-自然-科技的沉浸式自然探索乐园”,以“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包含物种起源、缤纷星球、自然密码和未来世界四大版块。生命王国主题乐园以科技互动的方式展示人、自然、空间共生进化的过程,通过科技手段创造室内外一体化的未来世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行动力。生命王国由产业运营公司主导,目前正在进行IP设计和项目论证阶段。尽管公司已经启动了上述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布局,不代表公司在短期会形成相关业务收入,新业务也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商业模式、经营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公司也将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持续调整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因而上述产品的具体落地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上述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分析不构成业绩承诺,不属于对投资者独立决策的建议。1、公司具备国际化视野和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先行实践者公司是国内较早践行可持续发展先进理念的生态环保企业之一,自2008年起,公司持续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具备一批国际顶级的专家顾问资源,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和设计人员多数具备国际化视野,并在国内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其更多侧重于社会经济功能和空间形态,可持续的工作方法考虑到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旨在系统地提供解决方案。相比较传统的设计公司或者单一要素的设计方案,公司能够系统性整合区域内相关方面的关键问题,针对关键问题确定具体目标同时提出相应策略,依据策略选择主要的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并确定如何落实,使城市最终能够获得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综合效益。形成理念-技术体系-生态工法-材料-监测的闭环技术优势。大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务项目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等特点。项目业主在招标时一般都要求服务商具备全盘统筹、系统性、顶层设计和一体化服务能力,通常要求服务商具有较高等级的资质、综合实力,并设定企业规模、项目业绩经验等一系列门槛,因而能够参与大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务项目角逐的主体主要为具备一定实力的、具备大型项目经验的大型企业。目前国内大多数环境治理业务的企业受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制约,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投资规模较小、区域性的单一业务,竞争力较弱。公司围绕“DBIFO”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近年来中标及实施了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勘察与设计、北京通州于永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雄安新区生态森林项目、长春市伊通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体生态净化工程项目、唐山东湖生态修复项目、雄安新区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莆田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EPC项目、雄安郊野公园雄安园建设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二标段、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金华赤山公园项目I标段、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山地旅游扶贫度假区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东方市墩头湾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雷州市红树林营造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EPC)总承包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综合类环境治理项目,体现了行业及市场对公司专业能力的认可,形成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优势。公司所处的行业具有技术壁垒、资金密集、高复杂性的特点。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系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有员工517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为83.17%,其中,硕士学历者占比为19.92%,博士学历者占比0.58%。公司共有专职设计人员48名、技术人员207名,主要专业涵盖:城市规划、环境学、经济学、生态学、生物学、水文水利学、植物学、园林学、农学、岩体工程力学、建筑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项目设计过程的专业协同和紧密合作,与行业多数公司相比,公司研发和设计团队具备明显的人才优势。尽管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驱动市场,持续不断地增加研发的投入,在行业内已取得一定的技术领先地位。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行业逐步放开,全球化贸易及整体进程加速,国际团队和国际公司逐步参与国内重点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业务,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理念。公司也更加注重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关注国际环境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引进集成性创新技术、引进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加快产学研联合创新来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取得15项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专项技术,在生态管家及公园+业务上积累了相关技术和应用端产品,近期,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国内外奖项,体现了公司在行业的技术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也突出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减少69.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减少414.8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42.20亿元,同比减少6.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4.77亿元,同比减少20.10%。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的格局和趋势,主要分析如下:1、十四五期间,国家对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增加,财政部对山水林田湖草沙、海洋生态修复资金逐年增加;2、生态修复与新能源的结合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大力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3、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生态修复工作中更加重视理念创新,技术引领,生态工法落地,新型材料应用、智慧监测,有技术创新的企业。公司聚焦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生态环保领域,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先进技术带动核心产品的研发,创新发展DBIFO(设计-建设-智慧-投资-运营)的商业模式,以智慧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生态科技运营商,助力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为创建更加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提供生态环保服务,为国家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2023年,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内部强调“调结构”、“控风险”、“促转型”为三大目标:1)调结构:2023年,公司进一步强化市场策略,坚持团队协同作战、统一决策,谨慎参与需要公司进行投资、融资的项目机会;保持客户选择定力,聚焦核心城市及资金有保障的业务领域进行布局,减少非必要的城市布局;加大海洋生态修复业务,与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科研院所成立合资公司,主动抢抓有国家专项资金的订单。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主动包装业务机会。2)控风险:控制整体扩张节奏,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有效控制经营和战略风险;稳健企业经营现金流,加大、加强项目应收款项回收力度,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合理利用企业融资功能保持企业平稳发展;加强项目经理责任制,通过加强管理、提升效率、优化工艺,实现降本增效目标,保持每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毛利率稳定;缩减传统业务的规模,调整人员结构和业务结构,使其匹配市场拓展和公司转型的需求,降低固定成本支出。3)促转型:重点拓展“生态+新能源”业务,产生良好的现金流和新的业务增长极;重点布局海洋生态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业务,加速突破华南区域和华东区域新兴市场业务。2023年,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公司稳健增长及可持续发展目标。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强顶层谋划,统一步调、统一决策,公司将在2022年整体战略和实际经营结果的基础上,做好资金筹划,持续完善内控管理,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和工程项目管理,确保企业经营业绩平稳、风险可控,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2023年,持续匹配海洋生态业务拓展和发展的需要,公司将加强优秀人员的引进,优化组织和业务结构,继续提升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孵化新业务,公司加大与央企及研发机构的合作,在生态修复与新能源结合的订单上获得突破2023年,公司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基于国家重大政策导向,结合区域客户需求和项目的资金保障,聚焦国家级的大江大河、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聚焦一线城市以及核心城市的业务,抢抓国家级重大的市场机遇,通过与地方国有企业深度合作,提升华东、华南市场项目的中标率,此外,有效投入其他非核心城市的机会,依托城市合伙人或产业合作方驱动机会市场的业务开发,减少固定成本支出。公司将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督促并加快老旧项目的结算回款,公司将合理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应收账款按时回收以及保护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此外,公司通过加强设计和工程联动,使设计参与施工过程现场管理和工艺创新,不断优化供应商组成和做好成本采购管理,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通过加强项目经营预算和计划管控,使项目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目标,最终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和盈利质量。2023年,公司将基于上市公司企业内控管理的要求,不断强化企业内控管理,完善关键环节的内控制度、流程、操作手册,并强化流程督导和监察工作,同时,公司也将加强项目成本管控、应收账款管理、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加快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平台上线,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政府相关部门、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或国有性质企事业单位、央企或央企的子公司。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尤其是财政政策调控、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和回款付款方式对公司业务的拓展和工程款项的回收有着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2022年,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各地政府的招投标活动不同程度的延期和暂停,部分客户财政预算支出减少,对公司持续拓展业务造成不利影响。2023年,若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各级政府将可能削减或延缓非刚性的财政支出项目,从而使公司工程项目出现投资规模缩减、建设期延缓、项目收益率降低等不利情况,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受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的机会牵引,加之大型基建工程公司、水利水电企业、园林景观企业等由于所处的传统行业受到经济转型期的影响巨大,纷纷进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扩大了行业内的企业规模差异、加剧了行业竞争,大型国有企业凭借资本优势、投融资能力强势进入,快速抢占市场机会,大型项目市场竞争门槛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独立承接大订单的难度将继续升级,加剧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竞争格局,也加快了本行业的整合力度。尽管公司已经积累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大型项目实施经验,但因公司所处行业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可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受到不利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技术驱动市场,业务以EPC项目为主。公司承接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示范小城镇生态环境扶贫PPP项目分A、B两个项目,其中B项目自2021年6月已进入运营付费阶段,政府按时付费,未出现违约现象;A项目已进入运营筹备阶段。由于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持续下行,文化旅游行业恢复仍然需要较长周期,该PPP项目产业运营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果项目经营环境、具体运营条件发生不利变化,产业运营收入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关键参数也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产业运营收入不达预期,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回报。该PPP项目的可行性缺口补助资金已经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如果当地财政状况和债务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当地政府无法承受上述项目回款,或出现地方政府违约的情形,将导致公司长期应收款回收风险或减值损失、资金流动性风险。近年来,贵州省面临债务风险,但截至目前六枝特区政府债务未有违约现象发生。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以及长期应收账款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相对较高,与公司所处行业以及主要从事工程施工业务有着密切关系。2022年,公司部分重点项目由于未能按合同约定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出现应收账款账龄延长、回款难度增加的情况,导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金额增加,出现了较大额度的亏损以及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形。报告期内,尽管公司优先布局国家级城市群,选择资金来源、付款方式有保障的项目,尽量降低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风险,谨慎参与投资类的项目和资金没有保障的项目机会。对于公司而言,客户自筹资金的项目以及客户为非政府部门或下属事业单位的项目,国家或省市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该等项目不负有偿付或还款责任。如果出现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或无法按期付款的情况,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风险。由于公司所执行的单个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大,未来经营活动仍可能占用大量资金,加上项目回款受项目施工进度、结算进度、客户内部流程、客户支付能力等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带来一定流动性风险。当前形势下,公司的客户回款周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可能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风险。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