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月1日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的《北京市城镇绿地养护管理投资标准的意见》开始实施,投资标准大幅提升,如特级绿地,新建的每平方米每年25元,已经成熟(绿地建成正常养护3年)的22元,相较以前的每平方米每年15元有了大幅增长,一二三级绿地养护投资标准也相应调整。
“一年每平方米25块钱?那是特级新建绿地,百万亩造林的活儿我们拿到手,养护费才3元!”在一次园林绿化养护行业的工作交流会上,Z公司负责人对《中国花卉报》记者吐槽。
“绿化养护要求越来越高,费用却不见增长,还有下降的趋势。” Z公司负责人说。以百万亩造林养护工程为例,最开始的时候每年每平方米还有4元多的养护费,现在有部分项目拿到手还不到3元。
“树要不要修剪,要不要浇水?这么低的养护费,我真不知道这个活儿你们怎么干,你们吃什么,吃树吗?”参会的A领导提出疑问。
三分种,七分养,园林绿化行业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但应了那句话,“缺什么、喊什么”,一直以来,绿化养护更多时候仍处于最不被重视的角落。
采访中,一些养护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绿养护项目甲方是物业公司,他们非常讲求“经济”,成本能压则压;作为养护公司当然也只能随行就市,能不修剪就不修剪,能不浇水就不浇水,工作能减则减。
“甲方要让养护出效果,那我们就只能在看得见的地方多干点,边边角角的地方索性放弃了,没办法。”C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
确实,绿地养护费标准低、多年不增长已成为制约养护质量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北京大幅提升养护费用对绿化行业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
本以为这个《意见》会让大部分绿化养护公司“兴奋不已”,但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对此只是轻描淡写,“呵呵”以对。
“养护费的高低,与绿地的标准相关,更要取决于甲方的实际支付能力。”C公司负责人说。
“别看特级绿地养护费高,成本也高。没两把刷子还做不下来。”C公司负责人说,一年至少两次的整形、修剪就需要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员花大力气去做,“现在的人工成本,大家都了解,何况这样的绿地需要修剪高手。”
C公司负责人表示,特级绿地的活不是大家的“菜”,只有行业内被信得过的企业才能拿到,因为特级绿地一般都地理位置显要,一旦出了问题,后果比较严重。
随着近年园林绿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建成绿地面积快速增加,城市绿地的养护费用也不断上涨。
以北京为例,从1980年到2020年底,这40年的时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了44.4%;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从2001年至2020年,北京市公园绿地面积从7554公顷发展到35157公顷。
绿地建设成果丰硕,养护任务繁重,资金需求也非常紧迫。把钱花在刀刃上,是各地不得不做出的现实应对。
“一般来说,绿化养护项目是用来‘养人’的。”S市绿化行业协会负责人对记者说。绿化施工企业季节性强,但不能让员工在施工淡季的时候“散了”,绿化养护顺带着让施工人员有活干,稳定队伍。
而一些园林养护专业公司也同样会与甲方达成默契,通过一些“专项”来补贴,甲方会把一些小型的园林绿地改造项目交给其完成,帮助其获得相应利润,算是“抹平”。
“这是养护行业的悲哀。”这位协会负责人很无奈地说,园林养护还是不被重视,新建项目能出亮点,而养护却不能。
“三分种七分养”是指在园林工程中,苗木的成活率及后期的长势与种植技术只有30%的关系,但是后期的养护管理却要占70%的关系,由此可见园林养护的重要性。
有相关人士表示,在园林人的一再呼吁下,园林养护工作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在2018年3月12日,住建部组织编制出台了《全国园林绿化养护概算定额》,该定额把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作为目标,是规范园林绿化养护资金管理、确定全过程价格的依据。
此次《北京市城镇绿地养护管理投资标准的意见》出台并开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园林绿化养护企业价格谈判的依据。
W养护企业负责人表示,园林养护板块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前景光明是毋庸置疑的,要想让行业被社会重视认可,需要企业在专业性上多下功夫。“当然,对于甲方物业公司的‘培养’也必不可少,要让他们越来越专业。”Z公司负责人说。
“甲方提出新的要求,要成本更低,品质更好。”W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得倒逼着自己来进行改进,要通过新产品、新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另外,包括为甲方提高一些增值服务,例如把小区绿化改造成社区花园,增加互动和黏性,让养护服务成为公司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