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主题确定后,需要有具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来体现和支撑。从游客需求的角度看,乡村旅游产品就是乡村游客出游一次所获得的整个经历。

  从满足需求的角度看,乡村旅游产品就是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给旅游者的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乡村旅游产品策划是乡村旅游策划的核心和落脚点,目的是创造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体验深刻的乡村旅游产品,包括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的内容。

  乡村旅游产品策划的方法没有固定模式,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要领就是瞄准游客体验,对旅游产品所涉及的环节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与组合,通过给游客创造一种具有特色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体验,达到旅游经营者所期望赋予游客的身心体验状态。

  “游”在传统大众观光游览活动中是最核心的旅游活动要素,在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中相对被弱化了,但这不代表乡村旅游不需要“游”。实际上,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一部分也是源自乡村景观的美感,即便没有壮闢的湖光山色,单是原生态的乡村样貌就足以满足人们对乡村景观的向往。

  自然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景区建设的基础。它包括大规模成片的农田带、多种类经济果林、蔬菜园区,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等。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举止、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我国的乡村聚落分为集聚型,即团状、带状和环状村落;散漫型,即点状村落;特殊型,表现为帐篷、水村和土楼。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了乡村聚落景观的丰富内涵。这种景观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往往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的显著标志。

  乡村建筑景观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不同地方的乡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风格迥异,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如青藏高原的碉房、内蒙古草原上的毡包、苗乡的寨子、黄土高原的窑洞、客家的土楼等,千姿百态,都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乡村宗祠建筑,如气派恢宏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等,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面。

  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鱼鹰、采药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体现了不同的农耕文化,对于城市居民、外国游客极具吸引力。

  乡村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除了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赛马、射箭、荡秋千、赶歌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乡村风俗习惯,如我国各地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都脍炙人口。还有各地民间工艺品,如潍坊年画、贵州蜡染、青田石刻以及各种刺绣、草编、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客青睐。

  通过以农业景观代替园林绿化景观,如保留和提升大尺度的稻田、花田、茶园、竹林等“物美价廉”的农业景观资源,加上原有的野花、野草等地被植物资源,不但可以形成层次丰富多样的立体田园景观,而且相比园林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景观成本。

  为了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可以在不丧失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改变农田的规格和布局,吸引游客。如构建植物迷宫、造型植物、模纹植物、模拟名画、大地艺术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控制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时间,以繁茂的花果为游客提供游憩空间和体验载体。不同成熟期、不同色泽、不同花期的品种合理搭配都能创造出宜人的乡村景观,如云南曲靖罗平的油菜花节就是通过人为控制农作物的种植,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刀耕火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农业生产方式在不断进步,嫁接、扦插、克隆、杂交育种等高科技的应用,轮作、套种、间作、地膜覆盖种植、大棚栽培、立体种植、反季节种植、工厂化养殖等新的种、养方式的应用,使得现代化农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以农业高科技为指导,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以循环农业、低碳农业为特色的,集种植、养殖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再用旅游休闲进行资源组合,就可以为游客提供集观光、科普、美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科技农庄。

  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如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以及各种畜牧鱼类等,不仅具有观赏性、科普性,还可以作为原材料为游客提供美食,供游客购买。让游客了解这些植物的名称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如何播种、育苗、浇水、施肥、除草、灭虫等,了解农业生产的类型、季节性、周期性、各类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生产的地区特点、生产过程等,增加游客的现代农业理性知识。

  乡土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能直接表达乡村的个性特征。乡村建筑能够充分展现人的生存智慧,无论是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还是质朴自然的黄土窑洞,都是乡村人祖辈智慧的结晶,对乡土建筑的改造与利用,应当积极听取乡民的意见,尊重乡土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变化,尊重其结构的特色和完整性。乡土建筑景观策划主要应做好古村落、古建筑的恢复与保护,营造乡村氛围。对于已经消失的乡土建筑景观,恢复重建的设计理念应尊重当地建筑文化、遵从示范意义、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力求反映原文化、原住民、原艺术、原生态、原建筑。

  村庄空间发展应尊重村落传统肌理,鼓励民居建筑原址改造和新建,维护依山、傍水、绕林、环田、自然延续的传统乡村格局。接待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改造和恢复秉承“外土内洋”的原则,保持传统、古朴的外观,同时内部装修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材料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