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筑牢自然生态屏障等领域内容,分别提出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目标要求。《意见》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意见》从改革创新、市场机制、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激励性政策举措,强调各方面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月17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教授应邀回母校——北京林业大学作学术报告,主题为“城市森林与生态修复的中国模式”。此次报告会由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和园林学院共同承办,数万名观众通过线上与线下方式聆听了报告。俞孔坚教授提到“故乡和母校是我的根”。他从故乡浙江金华白沙溪的故事谈起,讲述了母校大师对自己的培养和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经历。他指出,保护与发展相协调是世界性难题。如何用最有效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同时为景观改变提供最大可能,是景观设计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在报告中,他深刻阐述了中国传统智慧带来的启示,强调基于自然、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是系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近日,MVRDV设计事务所公布了四川省成都市天府软件园办公楼及文化中心获胜方案。项目位于成都市东南部,坐落在城市扩张区与乡村丘陵地貌区域交界处。MVRDV以“城市与自然的交汇”为核心理念,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为出发点,优化建筑形态,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其中,办公楼建筑面积为72000m2,高150m,设有整楼通高的中庭,种植了层叠式绿植。中庭底部开放,形成了可供商业、社交的半户外空间。文化中心建筑面积为10000m2,包含艺术博物馆、会议厅、图书馆和展览空间。不同的功能空间采用阶梯式排列,向上层层退进形成露台。倾斜的绿色屋顶如同小型公园,设有公共广场和慢步道,邀请人们登高眺望城市风光。
日前,Sasaki公布了美国丹佛市RiNo街道景观设计方案细节。位于丹佛市的北河艺术区(River North Art District,简称RiNo),原为老旧的工业仓库,如今转变为热门的艺术社区,中间由一条铁路分为东西两部分。Sasaki为RiNo设计了崭新的街景家具、人行动线和种植策略,新的街道景观方案不仅满足了增加城市树冠覆盖率的目标,也实现了更加安全、舒适、有凝聚力的新愿景。例如,Wynkoop街的设计打造了响应式、互动式、慢行式、教育式四类区域,强调艺术体验,并通过互动艺术追踪洼地和生物滞留区的雨水收集;第36街的设计则通过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行综合雨水管理,并基于地形种植本土植物,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近日,由MVRDV、Orange建筑事务所和LOLA景观设计事务所联合设计的荷兰兹沃勒市WärtZ创新区总体规划方案公布。该区域占地9.5hm2,位于市火车站附近,地理位置优越。设计团队围绕工厂改造而成的Wärtsilä大楼,引入慢行系统、住宅、创意工作空间、餐饮场所、滑板公园和完备的社区设施,旨在打造充满活力、低碳可持续的“第二城市中心”,吸引创新企业和研究教育组织入驻。WärtZ创新区预计于2025年初步完工。
1月16日,山水比德公布了新作——江苏省无锡市清舒道、尚贤道道路及周边景观提升细节。清舒道、尚贤道位于太湖新城中瑞低碳生态城,本次改造提升旨在打造无锡首条“零碳示范环”,串联会议中心、湿地公园、奥体中心,以及零碳建设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中打造一处低碳、智慧、慢行、活力的实验街区。街道边侧布置的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可以有效增强城市韧性,丰富的植物配置为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实现了自然的固碳过程。在满足通行、优化通行的前提下,设计着重拓展城市生活空间类型、完善城市服务设施、提升市民参与度。光伏集电“智慧树”、零启点广场、低碳科普展廊等创意景观节点向市民推广了低碳生活模式。
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简称WMO)近日正式确认,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出1.45±0.12°C,大大超出此前最热年份的升温幅度,并进一步逼近《巴黎协定》所设立的1.5℃控温目标。在去年6~12月期间,全球气温在每个月都打破了当月纪录,且7月和8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WMO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Celeste Saulo)分析称,2023年的升温清楚地反映出,具有降温作用的拉尼娜事件在去年年中转变为具有升温作用的厄尔尼诺事件。鉴于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在达到峰值后对全球气温的影响最大,因此2024年可能会更热。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