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更新,对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东北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的试点城市,沈阳通过实施社会民生保障、产业经济振兴、人文魅力彰显、绿色生态优化、韧性智慧支撑5大行动,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惠及百姓生活。自8月16日起,本报推出《城市更新在行动》系列报道,聚焦今年以来沈阳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敬请关注。
开门见绿、抬头赏景,花鸟为邻、香气萦绕……在沈阳,一个个各具风格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相继出现,如珠玉般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留住了城市记忆,成为一张张城市名片。
近年来,沈阳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织补”“绣花”等建设手法,利用城市街头边角、闲置地块、河道两岸这些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成3070座口袋公园,并针对周边人群的需求,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让“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理想生活愿景触手可及。
城市发展,既要拼“内涵”也要拼“颜值”。三年来,沈阳口袋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多,获得了周边居民的高度好评,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日常休闲健身需求。
“这个公园的建设宜老宜小,小孩有玩耍的空间,老人有健身的空间,我们每天都在这里至少溜达一个小时,大家都很喜欢来这里。”居民李凤友口中“变化挺大”的公园,就是位于皇姑区华山路同江街路口南侧的口袋公园——华山园。
还没进入华山园,远远地就能看到踩着祥云的卡通“小华”,它在公园主出入口向路人们招手,随时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步入华山园,树木在微风吹动下摇曳,伴着鸟鸣,老人们坐在树下的围椅上唠着家常,长廊下居民围在一起纳凉打牌,一旁的乒乓球场地和健身跑道上很多人正在健身……小小公园里充盈着温馨的生活气息。
“口袋公园的场地条件、规模大小、环境需求不尽相同,其设计不能一概而论。在有限的空间内科学布局以满足生活需要,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设计师告诉记者,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因此在设计上,既要在“小”上下功夫,如细节的舒适安全;也要在“大”上作规划,如做好人群细分。
沈阳在建设口袋公园过程中,充分挖掘人们的生活需求,将社区活动、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融入口袋公园建设,能够进一步释放口袋公园价值。
位于大东路和大什字街交叉路口的“游戏盒子”口袋公园,将东北民间传统游戏元素通过雕塑、小品、光影、展示墙等方式巧妙地融入公园建设之中,使大东路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了活泼惬意的元素。
“在口袋公园不仅能休闲健身,还能学习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在铁西区云峰垃圾分类主题口袋公园,孩子们在互动分类拼图、分类磁力迷宫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处副处长杨锐告诉记者,沈阳深入挖掘城市的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涌现出很多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比如,大东区奉海园口袋公园将铁轨、站台、信号机等元素融入景观,以历史故事为原型讲述故事;沈河区的大西边门口袋公园,体现沈阳“八门八关”的城市格局烙印;铁西区的劝工园,展示铁西区承载的老工业发展记忆等。
截至目前,沈阳共建成口袋公园3070座,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沈阳在城市更新中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将口袋公园的“C位”留给百姓。
通过口袋公园建设,沈阳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0.7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6平方米。尤其是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到87.29%,相较2021年增长6.86个百分点。在开展口袋公园市民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市民满意度达到96%。其中,参与调查的1000位市民中,985人认为沈阳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杨锐告诉记者,沈阳在建设口袋公园过程中尊重民意定方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议事会、座谈会、恳谈会等,多途径收集群众对改造建设的意见,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精准设计改造“菜单”,实现“方案共谋、环境共享、效果共评”,让群众点单,让群众决策。
随着3070座口袋公园建成,沈阳今年将在现状基础上,计划提升口袋公园300座,结合市民需求,完善服务功能,并持续开展口袋公园“回头看”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口袋公园已被纳入了一级绿地进行管理,针对环境卫生、设施破损、树木绿篱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处理,巩固建设成果,变‘增绿’为‘常绿’,将口袋公园打造成沈阳绿色发展新名片。”杨锐说。